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政策态度是政策适用主体对相关政策的认知、评价和行为倾向,学校体育政策态度的研究对贯彻实施学校体育政策、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的文献检索和万方数据的知识脉络分析功能,以阳光体育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例,分析学校体育政策研究现状,重点是其中关于政策态度的研究.发现:关于学校体育政策适用主体的政策态度的研究目前只有一些零星的观点,在学校体育政策态度测量与评价和政策态度理论构建方面还存在理论空白,政策态度环节理论研究薄弱已经成为目前学校体育政策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校园体育活动对青少年个性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校园体育活动的途径和方式,揭示校园体育活动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本文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启示,参考我省部分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方式与方法。阐述校园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校园体育活动对形成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个体的综合能力和建设良好学风、校风等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育活动是健康校园优先考虑的一种健康行为.用生态学方法,提出用体育活动参与指数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就如何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校园霸凌作为当代中国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缩影,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校园霸凌现象发生的中小学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极易受暴力影视作品、父母语言行为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形成恃强凌弱,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独生子女”式的社会结构、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缺乏道德评价的学校教育等是导致校园霸凌事件的重要原因。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中小学以学校体育为抓手,通过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健全人格道德等方式有效预防校园霸凌事件发生,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对青海省牧区中小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分析影响"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保障因素。结果表明: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体育师资和场地器材与"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费与"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保障因素对"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强度不同,体育师资影响最强,其次是场地器材,最后是专项经费。体育师资达标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好于体育师资未达标学校;专职专业体育师资相对于专职非专业体育师资对"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场地器材达标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要好于未达标学校;场地器材对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影响强度受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尤其是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经费与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其存在成为一利好因素的可能性。主观认识不存在障碍,体育运动安全防范问题也是影响"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地,而学校体育中民族传统体育却严重缺失。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是民族传统体育自身传承发展、学校体育摆脱尴尬处境和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需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加强专项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频度和动机、以及对体育活动的态度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倾向,但男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明显好于女生;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较低,体育参与意识比较淡薄,但男生参与体育活动频度明显高于女生.健身的需要仍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另外,随着学生的每周课外体育活动频度的增加,学生的愉悦心情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摘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是改变中国足球落后面貌,振兴中国足球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学校、城市文化的有效手段。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调研与实地考察法等科研方法,研究其价值地位、价值类型和相互关系,并对不同价值在实践中的基本体现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对其自身而言,校园足球活动是一项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对广大青少年而言,是青少年的一项基本权力,在保证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青少年拥有自主选择权;校园足球活动的价值类型包括:强身健体价值、阳光体育价值、足球知识和技能普及价值、足球人才培养价值、素质教育价值和文化建设价值等六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行为日趋严重已成为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它危害着校园安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这种暴力现象看似是一种个别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其实暴漏了多方面的问题。本文据此分析了分析引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暴力内在和外在原因,从而尝试针对性的提出有效防治学生暴力的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的对策,以还中职校园环境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10.
对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服务需求的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影响青少年学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少年学生对体育活动项目、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活动次数需求、体育活动时间需求和体育活动场所需求都有相对具体的需求.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服务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效果.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服务应在满足青少年体育活动服务需求基础上运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问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2009年北京市校园青春健身操推广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86.79%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青春健身操的推广活动中去,学生在运动技能的提高、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大多数教练员和学生家长对校园青春健身操的推广活动持肯定态度,认为是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大多数教练员认为此项活动对提高学校知名度、丰富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积极影响,45.45%的教练员认为学生参加此项活动不会影响到其文化课的学习,但31.61%的学生家长认为影响很大;此项活动目前主要是依靠政府行政行为干预进行推广,未能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与报道;学校在推广此项活动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具体措施,其中组织比赛是最受欢迎的推广形式;15.91%的学校对此项推广活动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该项推广活动的综合效益比较明显,得到了社会和师生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盐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认为该地区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还处于落后状态.建议从组织管理、体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活动开展及体育设施的改善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推动下,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通过将学校体育运动队和学生体育社团这两种当前国内高校的主要课外体育活动形式课程化,并且将其统一纳入到课外体育俱乐部进行统筹发展,从而拓宽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形式,强化了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之间的延续性和互补性,完善了学分制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的构思,实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学分制人才培养理念,多途径实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阐释体力活动与公共健康的关系,明确体力活动具有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降低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增进心理健康,促进社会融合和文化间对话等积极作用.通过制定体育政策,开展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等,探索体力活动与公共健康结合的路径,为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体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发展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被纳入日常生活范畴。分析了当代德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从中得到启示: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活动的源头,大众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核心,竞技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本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应以满足于人类的现代生活方式,凸现运动增进生命质量“健康”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的生活境遇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和义务教育公平的角度,运用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以新乡、焦作两地区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体育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法、个案研究、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考察和调查,了解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行为状况,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学校体育行为的因素。研究结果:1)得出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太高;项目多为民族传统项目或游戏;不愿参加集体性活动,多参加3人以下的活动或独自玩耍,其中利弊兼有;部分留守儿童在体育活动巾有捣乱、破坏和暴力行为。2)得出影响留守儿童体育状况的因素:监护人重养不重教,怕有危险担不起责任;受班主任的影响大,受体育教师的影响不太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体育教师和监护人进行培训,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教学,学校应配备有专门负责留守儿童教师,辅导他们的学习、生活、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体育档案,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活动的领导、组织和检查,保证课外体育锻炼质量。发挥大学生村官的职能和长处,在人力与智力等方面提供帮助。建议政府部门组建城乡教师定期交流,使之制度化、规范化,逐渐使农村教育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其健康水平。方法:用数理统计法对826名在校生体育活动时间管理能力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体育活动时间管理能力好于女生,班级干部与非干部在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类型时间管理能力三个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5)。非独生子女在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每次活动类型、活动总的时间管理能力与独生子女具有显著性差异(P<.05)。男生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强度、活动类型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总的时间管理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P<.01)。女生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活动时间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整体时间管理能力呈正相关关系(P<.01),每次体育活动强度、活动类型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活动整体时间管理能力不具有相关关系(P>.05)。结论:良好的体育活动时间管理能力是青少年有规律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体育活动锻炼的系统化和科学性,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8.
体育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运动快乐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量表法以227名大学生为被试分析了快乐感与体育环境支持因素的关系。差异检验表明,男性在适应校园文化环境和参加体育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及获得的运动快乐感明显高于女性。相关分析表明:①大学生的内部因素(体育文化生活满意度运动能力性格类型)和外部因素中的团体氛围及体育成绩是影响运动快乐感的重要因素;②校园体育环境的主要因素对运动快乐感产生积极支持作用;③身材长相、体质状况不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也没有对快乐感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体育生活化是体育行为融入人的生活世界而形成体育生活习惯及其过程,是全民健身和终生体育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从"场"理论视角,借助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场"的关系性解构,分析"场"中影响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排斥力与吸引力。提出加快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使高校体育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树立"场"思维意识,从关系角度统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各因子协同发展;纠正高校体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增强体育生活化吸引力;实事求是,突出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校本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