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日本中小学非常重视道德实践教育。日本中小学的道德实践教育内容丰富 ,可操作性强 ,具有鲜明的特色 ,对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建构学校的德育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能力.并将道德教育与其他知识教育相类比,运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解释,提出应从背景知识的学习、推理规则的掌握以及策略的学习等方面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3.
迪尔凯姆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分析道德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迪尔凯姆认为,道德问题是导致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道德问题是一种道德事实,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加以研究,人的德性包括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三个要素,德育的重点在于人体品德社会化,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德行合一,并认为教师和学校在德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班级德育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德育管理的组织结构是班级德育过程中各组成部分聚集状态、交往方式、排列顺序以及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形式。笔者从高校班级德育管理中个体、群体、活动共同体三个层面分别构建了角色多样化班级德育组织结构、组群整合化班级德育组织结构、序列网络化班级德育组织结构等三种模式,并对各种模式进行德育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5.
朱熹主张学校教育之根本在于德育,倡导通过课程设置、礼仪活动、环境熏陶和道德实践的途径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化,以使生徒明人伦之理和求圣贤之道。朱熹“德育为先”理念受所处时代的限制,最终服务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但其“德育为先”理念中所渗透的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等价值取向以及独特的德育实施途径对新时代高校德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以德育为核心的课程,具备较强的生活性特征与综合性特征。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带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主阵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重新调整课程建设,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当今职业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结合德育实践和职业道德教育实践的新经验,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新理念,结合当代学生思想发展的新情况,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所涉及的系列问题做一番全新的阐释,不仅是开展高职特色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认识前提,也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者必须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和难题。本文便是大胆突破旧思想旧理论的苑囿,对“道德”、“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本质”、“功能”和“课程”分别做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道德成本”原理为当前伦理学界所热议,它在当下的伦理学领域出现有着各方面的背景和原因。“道德成本”原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本质的当代体现,是对传统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建设的实践反思,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因此,“道德成本”原理对于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理论,对于当前的社会道德建设等都有着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所谓“生活德育”,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以学生在家庭、社区、学校的生活为内容,以学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性认同为基本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教育活动。我们认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品德认知基础上,通过活动和交往而发展起来的,是在开放的个体生活实践中伴随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强调生活德育应是回归生活,又高于具体的生活的德育,是超越纯粹“说教”德育的有效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恪守着一种“知识德育”的路径,用道德知识的传授代替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过程等同于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在体验中,通过反思和实践去学习,是“做中学”与“思中学”的结合。在德育中引入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校德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反思力、升华道德境界。营造体验型的学校德育文化氛围、创设体验型道德情境、组织开展体验型道德实践、开发体验式德育教材等是体验式德育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学校体育中的德育教育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应发挥和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应和功能,寻找学校体育与德育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达到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教育框架内体育学科的内容设置和价值导向进行梳理和分析后认为,内容设置主要包括:生理性的体能训练、竞技性的技术练习、发展性的动作学习和体验性的运动参与;价值导向主要包括:促进运动参与、促进运动项目开展、培养社会品德与社交能力、提高预防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卫生意识和提高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学科应跳出生理学与竞技体育的束缚,在教育框架内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多层次性意义的、范畴广阔的社会生态学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德育的价值功能 ,就是德育作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公民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倾向或意识。在当代中国 ,德育具有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服务价值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价值 ;具有和谐发展和完善社会个体人格的塑造价值及具有培养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团结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德育教育的积极提倡者和实践者,其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民族道德教育的优秀思想,而且还吸收整合了西方现代德育的诸多有益思想,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富有中国特色且符合社会实际发展的德育思想理论.陶行知的德育理论虽然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大学生德育工作应坚持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教育原则,重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大学生德育渗透到整个校园生活,与此同时,应坚持不懈地实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无法忽视困难学生群体庞大、群体特征显著等实际问题,必须构建以有偿经济资助为主导、无偿经济资助为辅、兼以道德教育的学生资助模式。结合经济、心理、学业帮扶等多维度构建的学生资助模式派生出针对困难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隐性德育模式,该德育模式可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法制诚信教育、人文科学精神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附着于学生资助系统载体上,从而实现困难学生群体德育内容的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反思当前高校德育活动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反人本"倾向,从而建构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的的现代德育人本的思想体系和实践模式。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的层次化、具体化,以推动现代德育人本思想由理念层次向实践层次和操作层次的转换,增强现代德育人本思想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有效性,致力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7.
人文体育观的提出和研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要求体育教学要突破以竞技为前提,以运动训练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人文的方法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体育运动的真谛。然而,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把人文体育观切实地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高校篮球教学为例,从理论课和实践课两方面来探讨体育人文教学法的应用,把篮球文化、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引入课堂,并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8.
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段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在百年的奥运长河中,无不时刻体现了奥运体育文化和教育。奥运文化的本质是人本文化。奥运体育文化即人的文化,无人则止。体育文化是把文化融入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性化管理,实现体育文化和运动员同生共存,共同发展;奥运体育教育提倡人的和谐发展,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体质、精神、品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清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4):109-112
高校德育工作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全面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必须转变观念,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实际,力求理想与现实结合;有效切入,达成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有机统一;锐意改革,倾力打造高校德育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 ,我国正大踏步地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为对社会反应最敏感的群体 ,大学校园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保持着极大的谐同性。教育系统作为社会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受其影响也被纳入市场体系 ,竞争成为一个普遍的概念。在竞争领域中出现了“道德阵痛”“信仰危机”“价值困惑”等“世纪末情节” ,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直接受到冲击 ,如何引导他们 ,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有其特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