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高校不断扩招,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体育教育专业作为高校体育类专业之一,主要是面向各级学校培养体育教师,但是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各级学校对体育老师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是高校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不断增加,直接导致了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的调查、统计、分析,并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从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等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是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良好方法和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助力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应试教育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差异基础上,重新确立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内涵,提出要实现新形势下应试教育向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转化,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在明确自身角色内涵基础上,通过在思想上转变旧观念,理论上充实新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建立教师教学质量新评估体系等途径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安徽省21所中学随机抽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被认可程度展开研究,分析了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现状,发现在教育观念与业务素质上总体存在不足.联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提出了应在课程体系、知识结构、职后教育等方面加强对新形势下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人文的发展历史及人文素质的内涵探讨,及体育教学的人文教育价值分析,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师改革体育课程,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的重任。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健康教育的需要,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要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锻炼能力,以学生为本,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向上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注重培养高校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高校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特别注重信息能力的提高.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师信息能力概念、培养意义及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体育教师教育价值取向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体育课程改革从目标、内容、评价等多方面越来越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作为发展的方向。这要求体育教师对教育价值取向进行调整和重新定位,使体育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与体育课程改革需要相协调,以促进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基本载体,是体育教师的摇篮。因此,专业本身的发展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基于"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理念,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University of Limerick,UL)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目标是通过学生教学和科研的创新来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促进其知识增长,培养社会通才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广泛;课程设置注重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课程本身具有系统性,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突出二专必修的特色性;其雄厚的师资队伍也为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支撑。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启示包括:落实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面向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问题,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确立新型人才思想,更新体育教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实施身体素质教育,优化体育深程结构和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阐迷: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的剖析,并与21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偏差,将不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事件环节,营造人才成长的智力生态环境,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培养"是提高我国体育教育人才整体素质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也是今后提高我国体育教师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创新教育探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新世纪人才结构和创新教育理论及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特性,采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教育主要因素,从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到改革课程、考评体系和教师的授课方式,论述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对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南省近40所高校的调查,结合查阅的献资料,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总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高校体育21世纪的发展必须从培养新型高校体育教师入手;加大在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力度;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个性教育”,突出“主体教育”,重视“创造教育”,加强体育科学研究,探索体育与健身奥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汉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新课标对体育师资的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人才素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作用及其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健康人格是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人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塑造人、培养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不仅是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能,更是具有发展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完善人格发展等作用,高校体育教师与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明确体育在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中作用并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高等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对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将现代教育理念的内涵应用于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中,从实施和推进高校体育素质的目的出发,对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探寻与现代教育理念相适应的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体系,促进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对比分析和个案分析的方法,选择中国及澳大利亚的部分师范院校与教育学院作为个案,对中国和澳洲的体育教师教育文化体制进行比较研究,从体育教师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管理体制等角度,深入剖析中澳体育教师教育文化的联系与区别,研究结果表明:澳大利亚的体育教师教育理念,强调体育教师的教育性而非体育专业性,澳大利亚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目标,是培养全科式的教师,而非单一的"体育教师"。在此基础上,澳大利亚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就围绕全科式教师而设立,此外,澳洲学生参与讨论及体育活动的过程都作为一种学习内容,这与我国将体育知识、运动技术作为固化的学习内容有区别。文章通过对比认为,澳洲体育教师教育的层级管理体制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体制具有良好借鉴作用,并针对中澳体育教师体制的对比反思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各高校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高等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只有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颁布和Chat 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人工智能助推体育教育发展已然成为未来趋势,文章对人工智能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机理、关键维度与实现方略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人工智能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机理包括:新一代体育教育实施对象深受人工智能影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整体推动、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对人工智能的迫切需要、学生高阶体育思维能力培养的驱动;人工智能助推体育教育发展体现在体育教育管理、体育教师教学、学生体育学习3个关键维度;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顶层设计、提升体育教师智能化素养、开发应用典型范例是实现人工智能助推体育教育发展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采用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对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缺乏科研能力培养的整体规划;学生缺乏科研实践活动;科研成果评价单一等.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科研目标--能力培养系统、完善教学体系、建立管理机制等培养高校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科研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