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课程目的.新学制的诞生与社会课程的出现,一改我国学校课程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倾向于个体本位;国民党统治确立后,政治上的统一,教育政策的制度化,社会课程价值取向复归于社会本位,并最终归宿于"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政治理念.回顾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或许能对当今社会科教育的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片面的社会本位教育价值取向对基础教育实践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教育者应该科学辩证地选择教育价值取向,把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能力本位思想的确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研究分析能力本位思想的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以及能力本位思想确立的条件,以引起人们对能力本位思想的重视,使得能力本位思想在我国尽早确立,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以探索民法的追求作为民法本位研究的逻辑起点.透过民法的历程,梳理国外、国内民事实定法本位的流变规律,探索民法本位演变的方向.回眸法本位观及中西民法本位理念的源起与流变,正视民法本位观在现今的争鸣,破解民法本位社会化问题,质疑民法社会本位说,提出我的民法本位观即近现代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论.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等多学科、多视角的方法对民法本位的种种基础进行分析.民法本位即指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法本位就是民法最核心的价值,而民法原则则是民法本位价值取向的外载形式.以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观作导引,对民事实定法之物权法所有权个人本位的兴起及社会倾向进行辨剖,对债法合同自由中个人本位思想及社会化补修作些析辨,分析定式合同的主体本位自由与社会化制限的原因,结合司法实践中案例,论析对于合同的社会顾虑与本位原则.对于民事立法实践,建议以带有社会顾虑的私主体权利为本位构设中国民法典体系、原则、制度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6.
能力本位论观点,从文化深层意义上探讨了市场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核心价值观问题。但如果认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及“核心文化理念”是能力本位,则仍有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必要。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观念在现阶段仍属于应然的理想设计,并非实为的必然状态;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推行的能力主义政策加剧了社会发展的危机;以成就本位及人格本位取代能力本位已成为21世纪新文化价值定位的优先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源于古罗马《民法大全》.后世民法典编制体例及民法本位多有移易.民法本位是民法典编制的灵魂.对民法本位的界定,学界陈说多很模糊,对我国民法本位的取向亦多有偏颇.本文提出,民法本位即民法的指归,指民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即其出发点和归结点.我国民法本位应坚持人的本位,即民的本位,市民的本位,个人本位.对梁慧星的我国民法应兼社会本位说提出质疑,认为社会本位应在社会法和经济行政法的份内.我国制定民法典应坚持民为本位,吸纳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乃至世界各国民法优秀遗产,不盲目套模、克隆.  相似文献   

8.
迅速发展的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变革中凸现的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在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逐渐构建了较具特点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但仍未摆脱传统专业教育中"知识本位教育"的影响。本文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角度探讨现阶段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并从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课程模式构建、校企合作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管理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是为了解决公司权力如何在各利益相关者及内部各机构间的分配问题。随着社会化的发展,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社会本位逐渐取代了股东本位,相应的价值取向及立法原则也要随之变化。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赖以建立的基础、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公司权力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资料献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评价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学生价值取向;以文化为本位的文化价值取向。只有注重这三种价值取向,课程设置才能与社会接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论集体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我们必须以集体主义作为一种根本的社会价值导向,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价值取向的互动中 ,建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形成社会发展的合力 ,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的科学的统一体 ,即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价值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必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先进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 ,价值评价最重要的是确定合理的价值评价标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把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视角,从现实之需的触动,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体育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理论构成和价值趋向以及具体运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体育产业运作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力图寻找出能够符合中国体育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体育价值体系是由各种体育价值及其要素共同构成的系统,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价值主体的取向由单一性向双重性嬗变,二是价值追求的取向由片面性向多元性嬗变。体育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健身价值、休闲价值、教化价值、精神价值、城乡发展价值、经济价值等六大要素。在新的体育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并厘定各种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出发,对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珠三角的不同个人受经济环境和状况的影响,在体育价值观取向上的不同反映进行深入分析;又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视角,剖析了体育特有功能与提高国民体质和发展医疗保健事业的关系;探索了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体育价值观取向在数量上所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学科和学生动态发展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进行历史回顾并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判断:我国大学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主要矛盾在于课程价值的社会取向与学生取向、学科取向和学生取向之间的矛盾,理想状态下的课程价值取向是全面发挥三者的合力,互促互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其价值观念也必然要发生重大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实施过程中,孕育生成了许多新生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当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完整地加以把握。同时,也深刻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要坚持以集体主义思想作为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9.
以价值判断的视角研究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价值标准是价值判断的前提。论证新时期体育课程价值以确定体育课程价值观,后者决定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0.
把人当人使人成人——以人为本的价值维度和实践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其价值维度来说,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把人当人;就其实践目标来讲,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使人成人。在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宗旨中它是核心价值观与执政出发点,在国家治理的层面上它是一种治国理念与理政原则,在社会管理的意义上它是一种价值取向与行为目标;就其普遍性来说,它是全社会都应该牢固树立和广泛实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就其特殊性来说,它首先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理论根基,同时也是其治国理政实践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