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学校体育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学生体质健康下滑、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学生科学健身知识和健康素养不够、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时间不足,不同层次的体育课程衔接不够、场地设施不足等现实困境。所以加强学生身体教育、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构建衔接紧密、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联合机制,发挥学校体育在健康战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该研究以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主要立足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对澳大利亚创意身体教育课程模式实践进行剖析与解读,并从中获得启示。其内容主要涵盖:概念界定、本质特征、实施过程、目标设置、组织规划、评价等方面。研究认为:澳大利亚创意身体教育课程在以身体视角为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新导向、体育课程核心目标与多元目标共生、体育课程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体育教师由“教书匠”到“课程设计者”角色转变等方面为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带来新启示。其研究价值在于: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 2016年颁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对我国现行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组织、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等进行反思与总结,思考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优化的方向,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与生活中获得身心健康与社会技能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深化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借鉴各国新的理念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进行质性研究,通过对2011年版韩国《体育课程标准》的翻译和整理,并从共同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设置及成就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明确体育课程的价值,突出体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以价值引领目标和内容的理念构建了“体育课程的价值领域-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成就目标”四级纵向贯通的结构体系;注重创意与人性理念在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和评价等所有领域中的贯彻和渗透。但也存在体育课程核心教育理念与内容不明确、安全教育缺乏的问题。这启示我们,在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应重视学校体育课程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重新确立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定位,尝试构建体育课程价值引领目标与内容的结构体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渗透于体育课程的全过程,并加强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品德、心理与人格教育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等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献资料法,探讨了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问题。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分为身体运动课和健康行为课,教材编写应体现系统性、准确性、简明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知识技能形成规律,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实施及评价对“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新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日本保健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对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日本保健体育课程目标改革背景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指导纲要》制定的.体现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特色;日本保健体育课程目标是依据“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咨询报告前提下制定的,体现自我学习、终身体育、自我身心锻炼、理解安全与健康和自主的健康生活与态度的目标特色。  相似文献   

7.
摘要:为深化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借鉴各国新的理念促进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通过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对加拿大安大略省2015年《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1-8年级)》的文本进行解读与分析。结果显示,该课程标准具有以下7个特点:凸显“健康”的核心地位,并将“健康”的理念渗透在课程的各个环节;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并贯穿于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始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使其具备活跃、健康生活的能力;注重多学科的融合,提升健康与体育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率;注重学校-家庭-社区联动作用的发挥,为建设健康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学业评估新模式,倡导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课标文本中渗透相关政策文件,加深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具有以下启示:加强“生活技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注重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率;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其他相关资源的整合,增强各方面的联动效能;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成分,明确“健康中国”的建设责任。  相似文献   

8.
摘要:学校体育价值研究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基于认识学校体育结构、功能之后,并在学校体育目标论述之前需要明确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查阅前期研究资料发现,学校体育价值的研究一直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对学校体育价值进行理论探索,为完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探讨了“学校体育价值”,结果认为:学校体育的使用价值(有用性)是考察学校体育价值的逻辑起点,并从学生主体与学校体育其他群体对学校体育的需求探究了学校体育的价值:满足学生身体发展的价值、提高学生运动技术的价值、调节学生生活方式的价值、促进学生运动交往价值、运动文化传承价值、运动育人价值、提高竞技基础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等。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据调查显示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兴趣成为当今体育与健康课需要继续探求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校健康与体育教育联盟”(AAHPE)致力于学校体育工作者与卫生健康领域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合力提升美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养与运动能力。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AAHPE的组织特征与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宗旨与指向方面,AAHPE倡导为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实现学生健康福利提供服务,对新型体育与健康教育理念的形成提供指导,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立法提供咨询。在结构功能方面,AAHPE通过预设的健康教育计划来规范学校对学生健康问题的认识;通过举办专业研讨会、建立专业委员会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探讨为学生提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所需的各类知识与技能。我国可以借鉴AAHPE的运行方式,在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延展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包容性,优化学生的健康行为;通过有效课程与教学提升学生对健康风险的认识,使用个性化信息指导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树立“以人为本”的大教育观,从体育教育的高度去研究探索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课的教法、教材、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认识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课在培养人的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力求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体育课与课余活动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俱乐部教学形式,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开放性、时代性、突出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体育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新教育理念下的学习模式,它视“体验”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及目标追求,突出了“体验”在课程中的价值和地位。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体、心理和情感方面的体验。体育教学应该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来精心设计体育活动、游戏和情境,创造性地使学生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上的美好体验。  相似文献   

13.
当前,“体医结合”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有必要认真审视“体医结合”背景下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法,分别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审视了“体医结合”背景下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完善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下,仅仅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目的,将难以激发青少年学生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为此,在分析身体形象与身份认同文化重塑必要性的基础上,将“体型健壮、体态优美、身体健康”的身体形象视为理想的尺度与范型,并指出体育运动是最经济、安全、有效的身体规训技术。最后提出,利用影像技术和社会化网络媒体促进“新身体形象观”的传播,通过将体育消费意识内化、彰显身体形象身份识别价值、赋予理想身体形象正能量以增进新身份文化的认同,最终激发青少年学生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新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教育空间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去设计课程目标 ,为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体育素养 ,为体育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在观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解放提供了体育课程发展史上的一次难得的契机和巨大的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16.
核心素养的本质规定着体育教学的目标预设超越了单纯的运动技能掌握,其学理支撑无外乎两方面:一是体育课程对人的发展性与课程教学中的过程性因素的相互促进,在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中以强健体魄为出发点,通过师生共同建构的体验性、过程性教学样式获得对身体认知的把握;二是体育课程对人的期许性与课程教学的结果性因素的吻合,强调课程教学的架构超越体育学科知识的限定与生活经验发生关联,进而促进个体意义的深化拓展。相应的,教学中的课堂样式也发生了理论上的转换,表现出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从“学科注重”到“经验观照”、从“身体规训”到“自由身体”的特质。具体而言,在单元教学设计中需要厘清关键要素,实现运动项目的精确化处理、运动项目情景教学的过程性把控、评价手段的多元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情境链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内容重构的重要支撑,能有效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低级重复、情境创设连贯性较弱和延展性不够等问题。基于情境链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教学重视链式整合的课程样态,依托递进的情境进行专项运动技能的有效学练,通过情境链串联目标、任务、内容等课程元素,整体规划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的学习路径。情境认知理论、境脉学习理论与学习进阶理论为情境链的深入理解提供了理论基石与实操框架。结合三大理论的基本要素探讨基于情境链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大单元的构建流程,聚焦核心素养的整体性,通过水平二“篮球保护和控制球能力的提升”大单元主题案例,从“精准分析学情,确立大单元学习目标”“提取关键概念,规划大单元学习路径”“串联进阶元素,重构大单元学习内容”“基于真实情境,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展现完整的情境链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经过2学期“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后身体自尊和心境的变化,研究了“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身体自尊和心境的影响,并将其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经过2学期“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干预,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PSPP总分效果显著(P〈0.050),主要表现在运动能力、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因子三个方面。2学期后POMS全量表分数、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和自尊差异显著(P〈0.050)。“情绪调节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和改善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身体的自尊水平,降低其心境状态中的消极因素,有利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心境状态的改善和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为目标的一门新颖的课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对该课程的目标的内涵、教材体系框架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和内容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高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体育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有人去做,去实践,其本质很难用文字表达。这种体育的实践性与文字性表达的高度矛盾,正是体育在人类文明中具有的特殊之处。“体育的本体就是身体运动,即体育以身体运动本身为目的。”这样表达体育的本质既可以在操作性上排除被动运动、生活自理和工作等非体育,又可以在价值层上净化体育思想、保持体育的纯粹性。在哲学上,我们应处理好体育的两对矛盾:一、人的身体或意志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人”与“物”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只有通过反复思考,我们才能从当今的体育现实中汲取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