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华武术》2006,(5):58-58
为弘扬中华武文化,打造继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后新一代中国功夫巨星,“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3月30日在京正式启动。此次大赛由中国最年轻的卫星频道深圳卫视与具有1500年历史的少林寺携手主办,并联合海内外多家实力传媒机构,通过大众参与的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功夫的魅力,甄选出新一代中国功夫代表。嵩山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认为,本次大赛是以展示、弘扬中国传统的“武文化”为主要目的,也是探索中华武术继承与发展途径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2.
博文 《中华武术》2000,(1):15-15
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卓越成就,在武术界无与伦比,追随者甚多。在进入 2000年的时刻,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研究、书本等又将昂然踏进21世纪。 在深切怀念李小龙逝世20周年的时候,香港武术界、牙买加太极拳协会及李小龙俱乐部,共同举办“21世纪李小龙功夫武术大赛”,旨在让学习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年轻运动员能一展所长,以认真的态度互相学习、切磋武艺同场竞技。大赛于1999年12月 17日,在香港李小龙俱乐部举行。大赛设最佳李小龙功夫武术运动员奖、最佳武术指导将、最佳两节棍奖、最佳散手组合奖及最佳形态奖。21世纪李…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武术美育问题。研究指出,中国武术深蕴中华美育精神,在本体意涵上注重“合内外之道、达形神之备”的美育关照,强调“心灵乎其身,身妙乎其心”的美育实践,追求“立象以尽意,变通以尽神”的美育理想。武术美育“反身而诚与感而遂通”的审美化身体,“理求尽性与生生不息”的情本化身体,“天人合一与内在超越”的自然化身体等价值旨趣彰显了一种殊于西方传统美育的中国式气象。这种气象的突显,需要进一步激发武术美育的身体化经验,激活武术美育的节奏感凭借,开显武术美育的精神化赋能,体现武术美育的体系化引领。以此体验美的身体感知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促进美育工作在武术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功夫电影经由李小龙迈入一个全新时代,而香港功夫电影文化自身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又为李小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文化温床.文章运用文献法、文化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追溯香港功夫电影的由来与演变历程,旨在全面解读李小龙的功夫对香港影视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在诠释香港功夫影视文化的精神意涵基础之上,阐释香港影视文化对李小龙个人的反射性作用,进而更好地论证李小龙与香港功夫影视文化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杭东 《武当》2014,(11):36-37
李小龙是世界武道变革之先驱,是武术技击家、功夫电影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影视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李小龙通过电影,把中国功夫传遍了整个世界。因此,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信息快递     
《中华武术》在 香港受欢迎陈琦平 去年夏初,由本刊编辑部与笔者共同策划的《中华武术》1999年7月号“李小龙专刊”在香港受到欢迎。 《中华武术》作为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办)、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出版的武术刊物,这期专号以李小龙《龙争虎斗》手持双短棍的剧照为封面,内附精美大幅中插李小龙图片,并有笔者撰写的专稿《7月20日──一个永恒的日子》。该刊在香港与海外李小龙收藏界受到广泛关注与热烈欢迎。香港《李小龙月刊》杂志1999年8月号对本专刊的出版进行了特别报道。 笔者1999年12月赴香港…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功夫电影明星李小龙。李小龙以武术和功夫电影成名,他对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是,从他生性好强、自强不息、自尊自爱、本色出演等方面来看,他身上有着一种"我能"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小龙,武术家、功夫影星,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创立截拳道与拍摄功夫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功夫热,并为中国武术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认为李小龙在武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截拳道所提倡的武术技能对当今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明森 《中华武术》2004,(12):25-25
11月21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华民间武术论坛在广东佛山市金城大酒店隆重举行。原国家体委副主任、现中国武术协会顾问、亚洲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徐才参加了本次论坛,并首先作了发言。作为中国武术界的重要人物,他指出,现在武术还没有真正成为世界语言,成为世界语言的只是“功夫”这个名词,并且就是由佛山人李小龙带出去的。要想让武术而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中国功夫”吗?刘万峰北京市宣武区手帕口北街7号武友沙龙看了中国功夫──美国拳击擂台赛,首先为中国武术界的年轻健儿以悬殊的比分获胜而高兴。但也感到有些美中不足。中国选手的得胜既不是靠李小龙的寸拳威猛之力,也不是靠陈真式的频频有力的腿上功夫,反倒像学了些武术花架子的少年在打架。 中国武术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世,它有百家门派和上千种功夫,李小龙通过电影把它推向世界各个角落。中国武术的真谛之一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高级的武术较量,不是以力取胜,而是当对手与其接触时感到深不可测,一旦动劲就…  相似文献   

11.
刘楠 《精武》2009,(1):52-54
李小龙在碧眼金发的洋人眼里,是中国功夫的灵魂人物。李小龙在国人心中,是中国功夫的骄傲。中国功夫因李小龙而名昭寰宇,李小龙因中国功夫而享誉全球。李小龙暴风骤雨般的拳脚风采我们在银幕上早已领略,然而有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呢?透过小龙的嘉言,我们或许能解读真正的“自信绅士、功夫大龙”——李小龙。  相似文献   

12.
史旭光 《精武》2006,(1):60-60
为了缅怀世界著名武道哲学家、国际功夫巨星、截拳道创始者李小龙在武术、影视和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杰出贡献,在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大力倡议和支持下,“纪念李小龙先生诞辰65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1月25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召开。来自国家武术管理部门的领导、民间传统武术家、国内李小龙文化研究界和截拳道界知名专家、各家媒体以及北京各高等院校学生代表共一百五十余人出席。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与人生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米歇尔·福柯、吉尔·德勒兹的身体创造理论,对"李小龙功夫身体现象"及其背后成因进行一系列新的探查。研究认为,东方文化场域"规训"、自我关怀与"褶子"意识的激发等三方面因素先后勾连催化了李小龙功夫身体的养成。其中,家庭曲艺氛围、本土拳种文化与香港时局所构成的"场域"给李小龙以传统武技、精神的"训诫"与熏陶;移居北美后,西方哲学的学习与体育科学的运用分别给寻求"自我技术"的李小龙以现代化态度与身体形态上的改观,为其功夫的革新奠定了意识与结构上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与诸多拳术"相遇"、身体"新体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褶子意识"被激发,触发了他对各类拳术思维的"识别"以及中国传统武术的反思,造就了他鉴"诸家之法"革旧武术成新学的功夫思维与体系,进而形成了其功夫身体。研究进一步认为,多拳种实践背景、实战能力、身体危机、关怀自身、自我技术、哲学思维、"褶子意识"与创新力,是其功夫身体养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截拳道探奥     
李小龙从一个“彻头彻尾”的街头小霸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武术大师,他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今天,人们要问的已不是李小龙曾经取得多少成功,而是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探讨李小龙的成功之道,不仅是当今武术界正确评价李小龙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和创新李小龙截拳道文化遗产的一项庄严的任务。 首先,李小龙找到了一条把哲学同武术(即本质)相结合的道路,他把西方产生的思辩学,同中国古典哲学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适合自我的庞大搏击思想理论体系(即截拳道),并用这种自强不息的抗天斗地的奋争精神去鼓舞全人类,使千百万功夫爱好者都自觉不自觉在按他的思想方法去思维,按他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甚至按他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当今武坛再没有一个像他一样“不但精通各流派武技,而且还是位独具个性的功夫电影表演艺术家”(木村语)  相似文献   

15.
鲁夫 《中华武术》2004,(12):6-7
佛山人很骄傲,因为这里出了令所有中国人骄傲的黄飞鸿和李小龙(李小龙祖籍顺德,顺德属佛山市)。所以佛山人有充分的理由举办他们的武术文化节,有丰富的内容充实他们的节日:参观李小龙故居纪念馆、中华民间武术论坛、南派武术精英赛、黄飞鸿李小龙电影展……而压轴大戏是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是"人文奥运"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文化重视“武德”,讲求文武兼修、修心养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优秀文化是“人文奥运”基本含义之一。本文主要从“人文奥运”体现优秀文化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文化的起源、发展、理念及其与奥运会历史文化的比较等几个方面阐述其作为人文奥运的资源何以可能,以期推动中华武术文化借助2008北京奥运时机使之升华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精武》2006,(11):F0003-F0003
李小龙的拥趸们熟悉了这位“截拳道”创立者惊人的功夫,熟悉了这位在海外掀起“中国功夫电影”热潮的创新者的尖叫与凌厉身手。但李小龙作为一位标准的东方美男子,他还引领着时尚,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无论是功夫、电影表演还是穿着;李小龙都喜欢打上“BRUCE LEE”的品牌,以展示自己独有的魅力与性格。  相似文献   

18.
李小刚     
《武魂》2013,(2):12-13
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打下了扎实的武术功底。1993年因迷恋李小龙功夫-振藩截拳道,潜心在国际李小龙特训总部练习截拳道;1996年拜截拳道第二代弟子郝刚、陈琦平、朱建华为师,  相似文献   

19.
为弘扬中华武文化,打造继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后新一代中国功夫巨星,“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3 月30日在京正式启动。此次大赛由中国最年轻的卫星频道深圳卫视与具有1500 年历史的少林寺携手主办,并联合海内外多家实力传媒机构,通过大众参与的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功夫的魅力,甄选出新一代中国功夫代表。嵩山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认为,本次大赛  相似文献   

20.
侯胜川 《武当》2009,(8):1-1
“功夫”一词响誉世界,得益于李小龙的影视作品推广。至今,很多老外仍然对“功夫”情有独钟。事实上,中国的“功夫”一直被神话所笼罩着,即使在文明程度如斯的今天,功夫依然没有脱去“神”的外衣。人们提及“功夫”,顿觉满纸江湖,令人回味无穷。霍元甲拳打俄国大力士,一雪“东亚病夫”之耻;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中凌空一脚踢断上海租界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匾,打的西洋武士跪地求饶……。功夫的民族“国粹”特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每每提及此处,无数国民无不血脉贲张、手舞双拳——“功夫”理当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