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步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方向,确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有效手段。一、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标志着我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既总结了过去70余年党领导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又为新时代新征程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坚定了道路自信。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体育强国建设锚定了实践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为大学体育发展夯实了实践基础,高质量发展为大学体育发展明确了实践要求。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全面育人机制建设不够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呈现下降趋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效果不佳,大学体育理论体系构建不全面。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形成体育传统,把体育作为学校育人中心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落实“教练赛”,督促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第三,加强顶层设计,以体教融合推进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第四,围绕育人理念,厘清新时代大学体育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城乡教育资源空间差异较大,农村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缓慢,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基于空间正义视角,分析当下阻碍农村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的空间影响因素,主要聚焦农村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的生存空间、心理空间、角色空间三方面矛盾。根据问题导向,从空间正义视角下提出农村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治理的纾解策略:深入推进治理现代化改革,引导优质公共体育资源持续激励;完善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促进高质量体育服务跟进指导;构建农村体育健康教育监测反馈机制,实现“家校社政”的整体干预。  相似文献   

4.
重叠效应理论是教育领域中指导家校社合作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基于“理论解读-问题剖析-逻辑阐释-模式构建-推进路径”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剖析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现实困境,阐释了重叠效应理论指导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逻辑理路。基于此,从目标靶向、内容结构、实践方式和评估反馈4个方面构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模式。研究提出相应的推进路径:突破信息茧房束缚,形成多元联动强大合力;完善责任权益机制,厘清多元联动权责边界;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多元联动协同效应;实施综合评估反馈,保持多元联动的发展定力。  相似文献   

5.
法治保障是实现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系统阐释了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中“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章名和内容修订的基本要义。研究认为:当前青少年体育面临健康促进效果不显著、运动技能培养路径不畅、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质量不高等困境,应将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基础工程、青少年健康素质提升工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建设精品工程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品牌工程等作为未来青少年体育的重点工程。基于“理念-体系-能力”分析框架,在治理理念现代化方面,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体现了以青少年健康、教育、体育治理推动青少年体育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体育法》提出一系列青少年身体素养培育策略,以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治理目标,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体育法》围绕强化多部门、多领域和多层级协同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合作能力,充分保障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并通过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等举措夯实青少年体育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存在政策执行效力软化、资源供需失衡、参与主体博弈分歧等困境。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以重叠效应理论、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理论、协同理论为基础,构建以“4点-6面-4线”为核心内容的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金字塔”模型。提出推进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战略发展一体化进程的策略:以平等互惠为原则,明确多元联动权责划分;以活动创新为渠道,打造多元联动动力引擎;以供求平衡为基本,保持多元联动资源供求;以数据驱动为导向,构建多元联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强化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学校体育如何促进青少年健康行为培养进而发挥以体育人的教育价值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厘清新课标下青少年健康行为的核心内涵、明晰健康行为培养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中数量与质量难以平衡、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与方法滞后、体质健康监测调控系统有待完善、体育教师的健康素养有待提升及青少年健康行为培养的场域亟需拓宽是当前青少年健康行为培养的困境所在。基于此,提出青少年健康行为培养路径:优化教学模式,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质效双提;明确评价目的,健全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与标准;构建监测系统,夯实健康行为监控的技术支撑;提高教师素养,发挥健康行为的榜样引领作用;强调整合思维,拓宽健康行为培养的时空场域。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以体医融合为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界定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主要维度,分析了深圳“脊柱健康服务站”模式、上海“体教医”相结合模式、常州“健康促进新模式”的主要经验。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体医融合政策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关联性不强;政策主体模糊,主体参与的协同性不足;体育健康促进内容松散,标准性缺失;体育健康促进的运动处方库建设滞后。结合体医融合模式,提出优化路径:强化法律效力,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政策的契合性;明确实施主体,形成多主体协同参与模式;完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结构,建立规范的内容标准;强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库”,全方位提升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杂技界牢牢把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本质要求,在以文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上展现新担当;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自强铸就文艺新辉煌;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艺工作的目标方向,在推动中国杂技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10.
《少年体育训练》2014,(2):17-17
<正>2014年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体育工作总的部署,按照《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扎实深入的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并力争取得新突破、新发展。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体育强省为目标,逐步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强化青少年体育组织建  相似文献   

11.
计划、实施和评价学校体育课程成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做为体育基础支撑的学校体育,如何改革评价体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基于有效教学理论和形成性评价理论的CIPP模式构建体育课堂成效评价,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个方面,根据每一环节,将体育核心素养融入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达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要求,以期为高质量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和活动形式提供有价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并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我国的乡村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指引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文章从阐述我国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背景,发掘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并基于此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坚持党的领导,开启乡村体育产业现代化新征程;推动乡村体育运动普及,激发市场潜力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数字赋能实现更高水平的资源配置;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融资推动“资本+乡村体育”共双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进行持续监测,可以了解到我国青少年的健康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呈现出持续走低的趋势,不过这一趋势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状况的促进问题,未来仍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点.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在人体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解释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学科,能够有效地指导运动健身、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用以指导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体育干预及其干预框架的构建.从青少年自我干预意识的培养、家庭健康文化的形成、体育教育的改革和体质健康的监测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青少年健康促进的体育干预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被赋注新生命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注入崭新能量。在梳理现代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色和本质要求,建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内涵结构。研究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的价值体系包括把握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全力发展全民体育和推动体育全面发展、把握公平共享的本质要求维护和实现人民美好体育生活向往、把握协调发展的重要导向推动中国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把握和谐共生的核心支撑开辟体育强国“绿色”新境界、把握和平发展的关键前提推进中国与世界共享体育和谐之美五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塑了新时代中国体育自有的、独特的逻辑框架。研究目的旨在为中国体育适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向、推动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学理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机遇,剖析我国青少年俱乐部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国家政策的支持、教育理念的转变、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是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现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仍然面临发展容易受到制约和影响,缺乏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家-校-社”联动不足等挑战。提出推进策略:明确促进青少年体质发展目标,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强化学校主阵地,促进“家-校-社”联动发展机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构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此保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是一项国家推动的专项工程。探讨《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的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明确新时期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工作的行动逻辑及发展方向,对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酝酿于全社会对健康追求的宏观时代背景,生成于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关注与期许之中。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能够有效遏制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对于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体教融合重大政策,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意义重大。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工作,要瞄向体育活动全面广泛、保障条件坚实有力、政策体系健全等点位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以重大历史节点"为依据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阐述了体育社会组织"促成国家建构、聚集体育资源、建设体育强国"等功能嬗变过程。研究认为,历史清楚地证明正是坚持党的领导,才实现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繁荣与发展。继而从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出发,阐述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新时代的使命:(1)公共服务方面,紧贴公共需求,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2)文化传播方面,弘扬体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国家战略方面,引领健身时尚,增强健康中国建设新动能;(4)政治参与方面,凝聚改革共识,寻求体育诉求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成就,明确当前我国体育发展基础,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首要任务和实现路径。认为:新时代体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体育强国,既有世界体育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需围绕精神更强、物质更强、制度更强、协调更强、融入更强的内在要求展开;中国特色体育现代化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应从加快树立体育文化自信、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等方面推进中国特色体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体育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洛阳市教育局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大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青少年体育观发展的基本线是坚持青少年“健康第一”,根本线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研究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青少年体育观的时代内涵与具体形态,即以革命斗争为中心的军事体育观、以增强体质设为目标的生物体育观、以“健康第一”为基本的身心和谐体育观、以体育教育为指导的素质教育观、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体育观。研究发现,中国共产党青少年体育观既有一以贯之的基本线与根本线,又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实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在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青少年体育观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基本线与根本线毫不动摇,创新出青少年体育的新形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自身向更现代化更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