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上海市74名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发育状况进行了2年的追踪调查,在调查时,考虑到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根据年龄把样本分为青春发育前期组(9岁-14岁,33人)和青春发育后期组(15岁-19岁,41人)。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下肢长、小腿长+足高、跟骨高、大腿围、小腿围、体脂率、瘦体重、腓肠肌内侧肌腱长、腓肠肌外侧肌腱长、跟腱长、垂直纵跳、RDJ指数。根据测试结果发现:(1)样本男性青少年在青春期身高发育速度高峰年龄为11岁。身高在9岁-16岁增长较快,身高增长最快速的年龄段是11岁-13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青春发育期男性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与下肢跳跃能力的关系及运动训练对其影响。对10~20岁男性青少年63名,依据年龄分为10~15岁和16~20岁组;依据是否从事规律的运动训练,再分为运动员组和非运动员组。超声法测量跟骨BMD,下肢跳跃能力指标使用日产Rebound Jumping测跳仪测量。结果:男性青少年的BMD在整个青春期呈上升趋势,且10~15岁和16~20岁组BMD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和非运动组的BMD也呈显著性差异,提示早期运动训练可以改变骨密度;男性青少年的BMD与反映下肢跳跃能力的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且此相关度受运动训练的影响,运动训练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规律,给运动员科学选材和运动训练科学化提供依据。对上海市74名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发育状况进行了2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样本男性青少年在青春期身高发育速度高峰年龄为11岁;身高增长最快速的年龄段是11-13岁,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比稍有提前。体重与身高在16岁以前呈较快上升趋势,体重的增加略滞后于身高的增长。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发育,长度指标先于围度、量度指标,体脂率的变异度很大。男性青少年垂直纵跳能力在11-17岁为快速增长期。下肢爆发力在青春发育前期(9-14岁),随身体形态的增长发育,呈自然增长趋势,两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DJ指数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受青春期发育影响比较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方法取样7-19岁男性少年68名,采用血清IGF-1和T浓度测定,体脂率测定,下肢跳跃能力指标的测定,小腿三头肌肌肉、肌腱长度测量和其它形态学指标测定方法,对内分泌指标,形态学指标,下肢跳跃能力指标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生长期大鼠血清及胫骨IGF—Ⅰ水平的影响,进而探讨运动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可能机理,同时为青少年选择合理的身高助长运动处方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周龄雌性Wistar大鼠,各运动组分别进行9周跑台、跳跃、游泳训练,检测下列指标:1.胫骨、股骨长度;2.血清IGF-Ⅰ水平;3.胫骨TGF—Ⅰ水平。结果:跑组、跳组大鼠下肢骨长度明显大于游泳组和对照组;各训练组血清IGF—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跑组、跳组胫骨IGF-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游泳组。结论:本实验采用的跑台、跳跃训练明显促进下肢骨纵向生长:血清IGF-Ⅰ水平相对稳定,受运动训练影响不明显;骨组织IGF—Ⅰ水平受运动训练影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运动中下肢骨承重及受力大小与其纵向生长有关,运动可引起骨组织IGF—Ⅰ水平升高,骨中IGF—Ⅰ水平可能是影响骨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补充谷氨酰胺(Gln)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运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补充Gln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内分泌机制。为运动营养补剂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氨基酸的补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从而使营养补充更为科学和合理。研究对象和方法:雄性SD大鼠,训练组16只、训练+Gln组16只。训练+Gln组按2g/kg体重给予Gln。进行耐力运动训练5周。5周后各组随机取8只,进行跑台力竭运动,并记录达力竭时的运动距离。同时所有大鼠断头处死,测试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血清IGF-1水平。结果显示:1)跑台运动距离:训练+Gln组的大于训练组[(1995.0±29.6)m vs.(1697.5±170.7)m,P〈0.01)];2)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大鼠运动至力竭后,训练+Gln组运动后低于训练组;3)血清GH含量:大鼠运动至力竭后,训练+Gln组运动后低于训练组;4)血清IGF-1浓度:未进行力竭运动的训练+Gln组大鼠与训练组无差异;5)力竭运动后,训练+Gln组的浓度高于训练组[(1223.6±197.1)ng/ml vs.(879.4±197.5)ng/mg,P〈0.01]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时的运动距离与血清IGF-1成正相关(r=0.7336,P〈0.01)。结论:长期补充Gln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耐力运动能力;却没有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和GH含量;而补充Gln为运动大鼠合成IGF-1提供了充分的原料支持和良好的内环境,而提高了血清IGF-1含量。血清IGF-1水平和大鼠力竭运动能力呈正相关,提示补充Gln促进IGF-1合成是增强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内分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构建运动项目定位模型,探索“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选材测试指标体系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项目定位的效果,进一步获得有助于人才识别的选材特征指标。方法:以近五年(2015—2019年)上海市两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的11~18岁青少年运动员(男性663名、女性662名)为研究对象,每两岁为一组,采用标准式判别分析探索基地选材测试体系对运动员所从事运动项目的正确定位能力,步进式判别分析更进一步筛选出在运动项目定位中相对重要的特征指标,皆由留一法进行交叉验证。结果:通过标准判别分析,基地选材测试体系对男性青少年运动员初始案例进行分类的正确率为11~12岁的77.0%,13~14岁的51.2%,15~16岁的60.6%,以及17~18岁的77.4%,经交叉验证后的正确分类率分别降为48.0%、36.5%、40.4%和63.2%;对女性青少年运动员初始案例进行分类的正确率为11~12岁的61.7%、13~14岁的54.0%、15~16岁的61.1%和17~18岁的90.1%,交叉验证后的正确分类率分别降为31.6%、32.5%、37.3%和71.8%。通过步进式判别分析,有助于项目正确定位的特征指标有男运动员11~12岁的肩宽和小腿长A,13~14岁的下肢长B、大腿围、肺活量和背力,15~16岁的下肢长B、小腿围、大腿围和背力,以及17~18岁的身高、胸围和背力;女运动员的项目定位特征指标为11~12岁的小腿长A和肺活量,13~14岁的体重、指距、下肢长B和背力,15~16岁的下肢长B、背力和皮褶厚度和,以及17~18岁的身高、体重、小腿围、皮褶厚度和与背力。结论:基地选材测试指标体系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项目定位表现出中到高的有效性,会受到年龄和项目的影响。下肢长B和背力指标在青春中后期表现出较强的运动项目区分能力,小腿长A指标则在青春前期表现出区分优势,可作为运动项目定位时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8.
男青少年部分下肢肌肉肌腱形态 和运动能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日本产超声波断层扫描仪,对人体内最粗大的肌腱——跟腱及小腿三头肌,进行深入的无创性形态测量,并对青春期男性青少年部分下肢肌肉肌腱形态和反映速度及下肢爆发力等运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跟腱长与运动能力相关不具显著性;跟腱测量的传统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Wingate无氧功率与下肢骨骼、肌肉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30秒Wingate无氧功率测试指标与骨骼、肌肉的形态的关系。研究对象与方法:29名19-21岁青少年参加测试,超声法测量小腿三头肌及其肌腱,常规方法测量其它形态学指标,Wingate法测量下肢无氧功率,运动5min后测取血乳酸值。结果:最高功率、最高功率/公斤体重、平均功率、平均功率/公斤体重男性均高于女性,WAT运动后5分血乳酸值男性显著高。结果表明:男性组瘦体重与平均功率显著正相关,女性组大、小腿围度与平均功率显著正相关,下肢肌肉骨骼的形态学指标与下肢无氧功率在两组间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1)的实验对象为体育师范学院运动系篮球专业男学生10名。竞技体校少年篮球男运动员 8名。受试者采用递增负荷方式,在 JAEGER 跑台上跑至力竭。实验结果表明:短时间力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 30 min,两组运动员血清 GH浓度显著高于安静值;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血清 GH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呈恢复趋势。血清 GH浓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短时间力竭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运动系学生血清 IGF-Ⅰ和 IGF-Ⅱ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而竞技体校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力竭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血清 IGF-Ⅰ浓度显著高于安静值。短时间力竭运动后 60 min与运动前相比较,运动系学生血清 IGFBP-3浓度显著低于运动前安静值。短时间力竭运动前、后各组间比较,IGF-Ⅰ/IGF-Ⅱ、IGF-Ⅰ/IGFBP-3 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血清 IGF-Ⅰ浓度与 IGF-Ⅰ/IGF-Ⅱ、IGF-Ⅰ/IGFBP-3 比值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了解现阶段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点,特对2006年我国国家游泳集训队125名队员的身体长度、宽度、围度、皮褶厚度等28个形态指标和肺活量、一维重心、骨骼年龄3个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发现:2006年集训队队员的体型更趋于游泳项目所要求的水中减阻的流线型体征;但队员躯干围度指标的发展趋势不利于降低形态阻力,提醒应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加以改善。男队员身体长度及其复合指标整体上均好于2004年队员;2006年队员的上臂肌力与呼吸机能有所下降;一维重心与未成年队员骨龄的测量,能为早期重点培养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7名肥胖男性青少年进行为期21天的封闭式综合干预(运动、营养、生活方式、心理教育等)减肥。通过比较综合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身体形态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探讨综合干预对肥胖青少年健康的改善和促进作用。方法:以2011年参加沈阳体育学院运动智能控重中心减肥夏令营的7名体脂率>29%的男性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综合干预开始时测试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PBF)、身体质量指数(BMI)、脂肪体重、瘦体重、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和血脂四项、血清葡萄糖(Glu)和血清胰岛素(FIN)等血液生化指标。经运动负荷试验和体格检查,排除心血管机能障碍等危险因素后确定个体减肥方案。采取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干预方案,21天后测定相同指标并与刚入营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1天的综合干预,肥胖青少年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脂肪体重、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和空腹血脂、血清胰岛素(FIN)指标明显改善,空腹血糖(Glu)没有变化。结论:21天的综合干预对肥胖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观察在发育期雄性大鼠分别经过3周、6周和9周的大强度持续跑训练后,其腓肠肌外侧头肌纤维的面积与非训练对照组的不同,探讨大强度持续跑训练对不同发育阶段雄性大鼠腓肠肌外侧头肌纤维的形态学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4周有氧运动对肥胖儿童少年运动减肥后体脂率、胰岛素、血脂、血管慢性炎症因子等动脉粥样硬化致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11年上海巅峰运动减肥夏令营的30名肥胖儿童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4周中小强度有氧运动为主结合适当饮食控制的减肥运动训练。分别于运动减肥的前一天和最后一天测试受试对象身高、体重、体脂率等身体形态指标及血液指标。结果:运动后肥胖儿童少年体脂率显著下降,空腹血清胰岛素、血脂水平与运动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血清脂蛋白酯酶水平明显升高,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显著降低。结论:4周有氧运动可以明显降低肥胖儿童少年的肥胖程度、胰岛素水平,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代谢,一定程度上抑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性病变,对预防肥胖青少年成年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4周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对肥胖青少年的血清脂肪酸组分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同时分析脂肪酸基础值与身体成分相关指标变化量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暑期参加皓千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全封闭减肥训练营的25名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5.96±1.88y;平均BMI:32.66±4.51 kg/m2),进行为期4周的联合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干预前后测试并分析身体成分、身体形态和血清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4周后,受试者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量、脂肪质量指数(FMI)、四肢脂肪量、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均显著降低,瘦体重%显著增加(P<0.001);血清饱和脂肪酸(SFA)中,总饱和脂肪酸(SFAs)、肉豆蔻酸(C14:0)、十五烷酸(C15:0)、棕榈酸硬(C16:0)、脂酸(C18:0)、花生酸(C20:0)、山萮酸(C22:0)、二十三烷酸(C23:0)和二十四烷酸(C24:0)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棕榈油酸(C16:1 n-7)、油酸(C18:1 n-9)和鳕油酸(C20:1 n-9)含量显著降低(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亚油酸(C18:2 n-6)、二十碳二烯酸(C20:2 n-6)、双高-γ-亚麻酸(C20:3 n-6,DGLA)、花生四烯酸(C20:4 n-6,ARA)和α-亚麻酸(C18:3 n-3)显著下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干预前血清C14:0与C20:3 n-6的基础值与体脂%及瘦体重%的变化量正相关,C16:1 n-7的基础值与体脂量、上肢脂肪量、右下肢脂肪量的变化量正相关(P<0.05)。结论:4周运动和饮食干预能明显改善肥胖患者身体成分、身体形态及血清脂肪酸组分;血清C14:0、C16:1 n-7、C20:3 n-6的基础值与身体成分的变化量存在线性关系,可以为减肥夏令营的饮食优化及减肥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华东地区部分老年人跟骨骨密度(BMD)测量,探讨老年人衰老过程中跟骨BMD的性别差异以及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跟骨BMD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人跟骨BMD存在着性别的高度显著性差异,老年男性跟骨BMD明显高于老年女性.老年男性常锻炼组的BMD显著高于不常锻炼组.结果提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老年男性骨密度,从而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研究河南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少儿男子(小学组)9支学校篮球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共计11项,进行测量所获取的数据加以分析。研究表明:1)经因子分析提取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的优先发展特征分别是:体重、小腿长、大腿长、小臂长、足长、腕长。2)对决定少儿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5个因子为因变量,以训练年限为自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表明:随着训练年数的增加,小腿长度、大腿长度、足长、腕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下肢的发展优于上肢;而体重和小臂长度具有不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试上海市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比较各发育阶段血清睾酮水平的差异,探讨基层教练员利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来预测睾酮水平的可行性。方法:对420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左手正位X线片的拍摄和血清睾酮的检测,按骨龄片中种籽骨形态的差异进行不同发育阶段的分组,从各组中随机抽取30人作为研究对象,男、女运动员分别进行组间血清睾酮水平的比较。结果:不同发育阶段男、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男运动员发育后阶段血清睾酮值是发育中和发育前的186%和1 187%,女运动员发育后阶段血清睾酮值是发育中和发育前的155%和329%;男运动员的睾酮水平与肌肉含量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875,P<0.01),与体脂百分比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312,P<0.01);女运动员的睾酮水平与肌肉含量、体脂百分比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774和0.463,P<0.01)。结论:男、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整个生长发育阶段血清睾酮水平都处于显著增加的趋势,且每个生长发育阶段,血清睾酮水平都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男、女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对身体成分会产生影响,且存在性别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