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传承国球文化精神,宣传国球文化内涵,燃起高校学生参加国球运动更高热情,北京林业大学举办了“国球的辉煌,祖国的骄傲”北京林业大学第二届国球文化节。  相似文献   

2.
“国球”的技术性格张景芬乒乓球运动一向被我国人民称为“国球”。这不仅因为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以来我国乒乓球在国际上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战绩,我认为这项运动还十分适合中国人的国民心理。一般而言,在“智能”与“体能”两类体育运动中,中国人更长于“智能”运...  相似文献   

3.
刘鼎 《乒乓世界》2008,(3):153-153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其文化传承已久,为了弘扬奥运精神.倡导国球文化,北京科技大学举办了“奥运北科·乒乓有我”北京科技大学首届国球文化节。此次文化节于2007年10月开始.12月结束,历时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共举办校级乒乓球比赛3场.参加北京市高校校际间乒乓球比赛3次,邀请了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多所兄弟高校来我校进行友谊赛。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三峡大学为例,对在高校传播“国球”文化进行了实践性研究,结果表明:乒乓球的物质基础建设为文化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乒乓球课程系列改革提高了学生兴趣、满足了学生文化需求;课外三级联动机制和制度化建设保证了“国球”文化传播途径的畅通和扩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营造了“国球”文化氛围,丰富了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和谐校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5,(12):58-59
在中国,喜欢乒乓球的人都领略过国球的高度——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屡建功勋,带给人们激情和豪迈:身处“乒乓王国”,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国球的厚度——从城市到乡村,乒乓球是中国人最常见的体育运动。而善于制造热潮,传播快乐的大本营——湖南广电,以强势媒体为平台,将国球的高度和厚度完美结合在一起,隆重推出了“王者风范,国球大典”。  相似文献   

6.
每当提起乒乓球,天津大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国维总是兴奋不已,在全力支持中国乒乓球队的七年里,“大维”品牌伴随“国球”走向世界,武国维自己也与总教练蔡振华以及运动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4,(7):24-25
6月13日,由乒坛全满贯王楠牵头组织,名为“国球会”的公益活动在北京树仁打工子弟小学举行。(下图)参与本次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们除了为树仁小学的同学们带来崭新的校服外,还亲自带着自己的孩子,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游戏。王楠和前国手王瑾组成的女双组合,与树仁小学同学们的进行车轮大战(上图)  相似文献   

8.
乒乓球运动一向被我国人民称为“国球”。这不仅因为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以来我国乒乓球健儿在国际上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战绩,我认为这项运动还十分适合中国人的国民心理。 一般而言,在“智能”与“体能”两类体育运动中,中国人更长于“智能”运动;在个人项目与集体协作体育项目中,中国人更长于个人项目。前者与人的身体条件有关,后者与人的文化心理有关。国民心理是造就运动员心理及性格的土壤。西方发达国家以大工业和社会化生产为基础,其社会构成有机联系的群体,而其文化传统又是以个人自由为前  相似文献   

9.
中国乒乓球队从在1959年第25届世乒赛上实现“零的突破”,三十多年来,在争夺激烈的世界大赛中已取得近百个世界冠军,为国家争得了很多荣誉。所以,乒乓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不仅在体育界,而且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誉为“国球”。 国球为什么三十多年长盛不衰?多年来曾做过大量的总结和宣传,在社会上产生过深远影响。但随着时代发展,我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由于乒乓球队长  相似文献   

10.
乒乓球作为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乒乓精神”在新形势下不断地丰富发展成“国球精神”。分析“国球精神”的文化取向对我国乒乓球消费市场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乒乓球社会化进程和体育产业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宋斐  李尕 《乒乓世界》2006,(2):59-59
就在很多人都在纷纷猜测“超女”之后是否有“超男”的角逐时,一场由湖南卫视引领的娱乐化国球风暴却已经轰轰烈烈地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从海选到南、北赛区总决赛,从民间高手到世界联队,2005年12月24日圣诞节平安夜,  相似文献   

12.
在庆祝中国乒乓球队成立50周年的庆典上,李富荣提出了国球“二次创业”的口号。2003年年初,在人员配置都已成型的情况下,国球的创业之路即将开始,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他们迈出的第一步竟是“弃球从戎”—— 6时30分起床 6时40分早操 7时整整理内务、洗漱,上下午各4个小时的操课,晚上收看新闻联播后开班务会 21时30分熄灯…… 您不要误以为这只是一张普通的新兵军训计划,事实上,它可是在北京郊区军训的中国乒乓球队作息时间表! 这天,记者刚一走进训练营,眼睛就花了。凛凛寒风中,操场上只有清一色的“…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前,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始终以“两块(金牌)正常,三块力争,四块超水平”保持着低调。然而到了奥运会上人们才发现,中国国球是奔着“超水平”的目标去的悉尼。正是由于这个超水平,在奥运会乒球赛场上才上演了很多有趣的场外故事。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13,(4):4-4
专为巴黎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选拔赛而设置的“直通巴黎国球微视频”大赛,由四大门户网站及《乒乓世界》杂志记者推荐入围作品,经国家队教练组综合评议,评选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双 《乒乓世界》2008,(8):147-147
2008年6月11日下午,由北京科技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部主办.校乒协及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承办的“弘扬国球精神,微笑迎接奥运”首届乒乓球联赛圆满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16.
随着马龙夺取第三张直通莫斯科的机票。第三次直通选拔赛圆满结束。紧接着“圆梦国球。情满华夏”特别公益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的主角除了刘园梁和男队队员,另一个是怀着世界冠军梦想的男孩——张云淼。  相似文献   

17.
南木  孙文志 《新体育》2003,(2):58-59
弹指一挥间,国球五十年。当年的艰苦创业早已化作了今日的星光灿烂。也许,历史并不是英雄创造的,但在国球半个世纪的历程中,有一些英雄我们将永远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18.
陈雷 《乒乓世界》2008,(10):152-153
乒乓球于上个世纪初传人我国,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对这项运动有着特殊的感悟,所以在我国素有“国球”之称。乒乓球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极大的荣誉,健儿们为此付出了艰辛和努力。新中国的邮票也大量记录了他们。笔者收集整理如下。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9.
解涵 《乒乓世界》2007,(9):I0014-I0014
神州大地各单位乒乓球比赛不少。某位扫地的大妈、看门的大爷也经常就是不世出的高手。但那是在中国体育项目还不发达的时候培养起来的。现在的体育爱好者除了三大球以外,更多喜欢的是近年从欧美传进来的运动.所谓国球基本变成了“假”国球。比较明白的体育记者和球迷已经越来越少了,这项运动靠着多数老球迷在支撑着局面。今后还有谁看国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tinanl 《乒乓世界》2004,(4):i021-i021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乒乓赛事转播在中国有着庞大的观众群。中国有一流的球员,一流的赛事转播,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一流的解说:部分解说员乒乓球理论水平有限.对乒乓规则理解不深,对乒乓球运动发展情况掌握不清晰,致使“比赛之中没话讲,说完出台说下网,技术战术全不说,比分报的呱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想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