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意味着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作了要求更高、目标更明确的规定。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活力和吸引力。因此本文针对我校健美操课的教学现状,以“阳光体育运动”的总体要求为指导思想,探讨健美操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为体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钟旭 《精武》2012,(26):33-35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是我国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进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从新时期阳光体育的时代特征为切入点,对开辟阳光体育新思路,促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构建新时期高校阳光体育评价体系、改革评价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推动阳光体育评价内容的创新。旨在为深入研究阳光体育的实施、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增进学生体质与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战略措施。冬季体育的教育观念和冬季体育教学的目标对高校冬季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起主导作用,高校冬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注意将阳光体育运动目标与高校体育教育目标有机的结合,把握好校园体育基础设施条件硬件与体育文化软件的建设,处理好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从法规、制度和管理等不同的层面为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刘炜 《体育世界》2009,(3):101-102
本文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教学关系,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对体育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入手,养成自主体育锻炼的习惯,使终身体育思想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补充,丰富高校体育教学,使学生终身收益。  相似文献   

5.
马海涛 《精武》2012,(21):35-35,37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要求对中小学体育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了切实的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教育部和货架体育总局以及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健康第一"作为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新时期,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也将以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突进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体育教学也应与这一要求相适应,就要优化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改变现行体育教学课的现状,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刘辉 《体育师友》2009,32(5):54-55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引发体育教育改革,并为体育教学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改革中为适应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应引入与之适应的教学思想,探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阳光体育运动赋予了体育教育专业新的重任.以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为基点,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在能力、知识、素质上急需加强的部分,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全面适应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委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大、中、小学中广泛深人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文件精神明确规定:“人人参与”“个个争优”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宗旨。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及时转变育人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现代体育教学的主流将围绕体育教育自主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认识教育习俗的生成和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一些不利阻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葵  陈鸿  范美玉 《体育师友》2010,33(4):50-51
从学校体育缺位的视角,来看待“阳光体育运动”热潮的淡化趋势。认为学校体育必须从转变思想理念、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入手,才能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保障广大学生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探讨高校体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以及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提出了构建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转变传统体育观念,重视教育结构优化;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法;重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终身体育观;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现有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与改革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强身育人为教学目标已成为高校体育的共识。但如何建立与指导思想、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模式,改革体育课教学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普通高校现存的体育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电话访问和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株洲县农村中学的场地器材、体育教师资源、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以及领导对体育教学的态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估体系等诸多影响株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访问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株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株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基本能够按照国家规定正常开设体育课,按要求执行《体育与健康标准》的学校比例较小;部分学校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校体育;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偏低、教学态度不够严谨,是影响株洲县农村中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建议:加强株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与监督,改革和完善适合株洲农村中学体育教机制,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与高中体育课程的比较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弼 《体育学刊》2007,14(3):5-8
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已接近大学的体育课程,原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在高中毕业生体育知识、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将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体育学习内容越来越向就业和终身体育发展;体育教学的任务将由学生体育俱乐部完成;学生体育俱乐部和校外体育俱乐部将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部分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对课内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测试等方面的改革尝试,以期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为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亮  刘艳 《精武》2012,(28):49-50
网球课程作为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院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教改提高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网球专选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对新形式下高等体育院校网球教学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如何适应群众体育发展需求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构建现代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构建出21世纪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体育理论课教材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体育理论教材的改革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大学体育理论教材改革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辅于访谈法和资料法,指出并分析了原有体育理论教材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编写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体育理论教材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改革之后,认为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根本因素在于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实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和整体性。并且,从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的角度进行分析,所采取的应试教育教学,导致了教学资源出现了配置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如何才能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教学模式和改革的关系,如何才能将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是根本性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强化教学内容并且正确分析国内外学校的体育院校的整体教育思想,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将体育精神整整的融入到教学当中,实现高效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建立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升体育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规范体育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体育有效教学活动方式评价体系的缺失,严重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进行了研究,建构了体育课堂教学技能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