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中国乒乓球优秀运动员王皓、张继科反手接发球技战术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总结出两位运动员在比赛中反手接发球技战术使用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为两人进一步在世界乒乓球大赛中夺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中国乒乓球队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直拍横打主要解决直拍打法反手位相持能力弱,反手进攻能力差的缺点。王皓是直拍横打的代表人物,在第28届和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王皓分别输给了同为直拍单面攻代表人物柳承敏、马琳。对这两场比赛的技战术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探索直拍横打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对直拍横打的技战术特点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拍横打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第50届世乒赛松平健太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三段技术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2009年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日本年轻选手松平健太对马琳、卡拉卡塞维奇的两场共11局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下蹲砍式发球是松平健太最强的技术,其次是正手住拉斜线和反手位拉斜线,正手位和反手位的防守是他的弱势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王皓在2008年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中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战术在发球后"侧拧"段,接发球"侧拧"段,相持中"侧拧"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训练和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合理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并以第51、52届世乒赛冠军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情况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该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已经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王皓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口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柳承敏对王皓的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7.
采用录像观察统计法和三段分析法对波尔与王皓和马琳比赛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用具体数据分析波尔的发球和接发球特点以及波尔在比赛的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不同技战术运用方法和实际效果,找出王皓与马琳在对阵波尔比赛中的相对优势和不足,为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统计马琳、王皓2008年~2010年大赛中12场比赛录像,从战术组合层面对比分析马琳、王皓比赛中战术组合运用特征.结果表明:王皓前三板进攻能力不及马琳,相持能力明显强于马琳.马琳前三板进攻能力突出,打法细腻,台内小球控制严密,抢攻凶狠,正手进攻能力强,发抢后连续进攻能力不强.前三板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是马琳获胜的关键.王皓正、反手实力均衡,上手积极,连续进攻与相持能力强.台内小球控制不够严密,反手拧技术使用效果不好,过于依赖直拍横打技术.比赛进入到相持后,战术组合运用表现为非攻即防,二人在接发球轮的相持中相对较为主动,效果好于发球轮.马琳、王皓战术体系同为直板反胶进攻型打法,然而在具体的战术体系内容(比赛中战术组合和运用模式)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运动员战术体系内容的表现取决于其技术体系的战术运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段技术统计法对樊振东在2014年亚洲杯乒乓球男单决赛中的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并分析,探讨樊振东在技战术运用上的特点,从技战术的角度分析比赛失利原因。结果表明:樊振东发球后第三板被马龙控制,第三板直接上手机会不多,发球落点节奏变化不明显;接抢段优秀,接发球控制、进攻技术使用比较流畅,积极主动;相持段中发抢段相持球得分好于接抢段相持球技术,相持中反手拉技术使用较多,正手相持技术使用频数较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马琳在北京奥运会比赛中的技战术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马琳的发抢优势明显,高质量的抢攻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接发球段发挥最为稳定,是马琳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保障。相持段是马琳的薄弱环节;马琳在开局和尾局的战术运用过于保守;正手进攻能力突出,反手位特别是中远台进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观察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从技术的角度、竞技要素的角度以及生物力学的角度,对网球单反抽球与反手削球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在引拍、挥拍、击球点、随挥、击球的力量、速度、旋转、弧线以及落点等有所差异。结合两项技术的特点,再针对不同的战术、场地、对手等因素,提出如何有效运用这两项技术。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kinetically the role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in generating trunk rotation in the tennis one-handed and two-handed backhand strokes. Fourteen male collegiate tennis players, seven with a preference for the one- and seven with a preference for the two-handed technique, were recruited as participants. The motion of each backhand stroke was filmed using two high-speed cine-cameras, and the ground reaction forces on the feet were measured separately using two force platforms to determine the joint moments and joint reaction forces at the hip, knee and ankle join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ip joint moments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stroke was found in the phase from the start of forward rotation of the pelvis to the start of racket forward movement. For trunk rotation, the one-handed backhand players exerted a large joint moment in the front leg, whereas the two-handed backhand players exerted a large joint moment in the back leg. The exertion of a large hip joint moment in the latter stroke was comparable with the exertion in a forehand stroke reported previously.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我国羽毛球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阐述了羽毛球双打技术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了当今世界羽毛球双打技术的状况,并对比赛中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反拍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反手击球能力是制约网球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需要的技术能力和正、反手击球的能力非常一致。正、反手击球技术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他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对网球运动员正、反手击球技术对整体技术水平的制约予以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世界男女职业网球运动员反手击球类型,对网球运动反手技术的目前发展情况与趋势进行研究。就网球单反抽击球技术打法濒临消失的原因对专家进行了访谈,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单反抽击球技术濒临消失与意识、训练、政策、选材、器材、技战术打法等方面原因有关,单手反手抽击球技术可能会在职业网坛上消失。  相似文献   

16.
对2005~2007年三届上海网球大师杯14名球员的12场单打比赛中相持阶段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持阶段得失分比例较高,占整个竞技过程的1/3,是整个竞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正、反手抽球具有强烈上旋的底线型选手,具有较好的相持能力.(3)在相持阶段对抗中,正、反手抽球、正手侧身抽球技术的得分效率,得分比例较低,使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赛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的7场单打比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在发球、接发球技术、正反手击球、中场和网前球技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竞技能力均强于对手;其战术水平较高,体能分配合理,状态较为稳定,比赛专注度高。但李娜的发球落点及旋转的控制能力,接发球战术的选择能力仍有待提高;其非受迫性失误较多,在关键分的把握、技术组合的运用能力以及战术意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