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传到位率偏低和失误率较高是新一届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三维高速录像分析,揭示了我国4名优秀女排运动员接跳飘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周苏红和张娴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在体前低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小,手臂上抬幅度较大的特点;杨昊和殷茵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不够准确,击球点在体侧高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大,手臂上抬幅度大的特点。研究认为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低于身体重心,上下肢协调蹬伸用力有利于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  相似文献   

2.
选定进入2013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女子铅球决赛运动员巩立姣最后用力阶段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右侧技术中,右踝关节蹬伸比较积极,右膝角幅度大整个右侧各关节伸展比较充分;左侧技术中,左膝角偏小,蹬伸幅度、左膝关节缓冲幅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一致;最后用力阶段各环节特征技术中,左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速度、右髋速度、右肩速度都低于3位优秀运动员,而铅球出手瞬间右肩速度、右肘速度较强,另外最后用力出手瞬间,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都低于我国3位世界级优秀运动员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用两部高速摄影机及两台瑞士产KISTLER测力台对我国10名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动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①左脚着地后的突停制动与蹬伸动作对提高投掷效果有良好效应;②左腿强有力的支撑与快速蹬伸与投掷效果高度相关;③左臂、左肩及躯干的转动式鞭打动作与力效应特点,以及力梯度、垂直冲量、平面力矢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与提高投掷效果的关系;④为用术语方便起见,可将左侧支撑用力技术简称为左侧撑蹬。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胡海龙和国内优秀的选手的最后用力技术研究发现,胡海龙最后用力时间严重偏长,特别是双支撑时间过长,过渡阶段技术差,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的速度大,身体移动的速度快,"交叉步"速度快,过渡阶段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减弱,增加了缓冲的时间,右腿蹬伸不积极、左脚着地速度慢。过渡阶段下肢移动速度较快,不利于超越器械动作的形成,用力顺序存在着问题,器械出手瞬间右髋速度较低,下肢向投掷方向蹬伸不积极,转动速度慢。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黄志红等国家优秀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理论分析表明,左脚着地后的制动是左腿用力充分快速蹬仲的基础;力梯度、垂直冲量与投掷效果是高度相关;身体左侧的转动与鞭打是提高投掷远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运用高速摄影等方法对女子大学生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女子大学生铅球运动员左侧支撑和蹬伸用力效果较好 ,为动量传递奠定基础 ;“鞭打”技术中用力顺序存在不足 ,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国内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有关运动学参数,并采用德国SiminMotion运动分析软件对陈奇最后用力的整个用力过程,即右蹬、左撑、出手3个阶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陈奇的动作技术特点,为教练员进行标枪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三维DLT拍摄的方法,对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500m比赛第1次出弯道左腿蹬冰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组运动员左腿双支撑蹬冰阶段的时间长于世界组运动员;国内组运动员左腿蹬冰各阶段躯干角的平均值均大于世界组运动员;从国内组运动员髋角的初值与均值明显偏大可判断出其左腿单支撑蹬冰瞬间及左腿蹬冰过程中的身体姿势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动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巩立姣有右肘关节提前用力的不合理现象;李玲超越器械和左侧支撑技术不好,左脚的着地方式不合理,最后用力的幅度小、距离短,向前性不好;李梅菊左腿蹬伸不积极,腿部力量薄弱.  相似文献   

10.
速滑运动员男子500m出弯道技术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男子速滑500m运动员出弯道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男子速滑500m运动员在出弯道阶段左右腿蹬冰有较大的差异;当前我国优秀运动员出弯道阶段身体重心偏高,膝关节角度偏大;在双支撑转向单支撑阶段髋膝关节主动用力不够,爆发式蹬冰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九运会女子铅球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 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滑步阶段,左腿有效摆动不足, 右腿蹬伸力量、速度不佳。脱离身体重心运动速度而片面要求滑步阶段的运动速度越快越好是 不合理的。在过渡阶段,右髋向投掷方向的前移不够,不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回升。最后用力阶 段,技术还不稳定,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之间的组合应该因人而宜,而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 式。  相似文献   

12.
旋转推铅球技术对我国男子运动员适用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和对比分析法 ,对国内外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秀运动员的相关专项素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身材高大、力量素质好的运动员能取得优异成绩 ,身体相对较小、力量素质相对较差的运动员也能取得优异成绩。根据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力量特点及较好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感 ,探讨我国运动员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技术速度节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运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分析,获得大量有价值的图表和速度曲线。经研究发现:滑步阶段左腿的有效摆动能加大右腿蹬伸力量,提高蹬伸速度,提高滑步速度,加快境速有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加快;在过渡阶段,加快右髋的快速前移,不仅有利于保持身体重心速度,同时有利于最后用力姿势的形成;摆动腿快速落地缩短单支撑时间,是尽快形成最后用力姿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旋转式推铅球更加符合中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并将可能成为中国铅球成绩上升的突破点,为教练员、运动员在铅球训练中应用此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衔接技术球速理想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名中外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26次较为理想的试掷为依据,对铅球衔接技术的平均球迷进行分析。建立了不同技术状态下过渡阶段铅球平均球迷理想值大小的球迷模式,并以此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铅球球速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李梅菊、李玲、刘向荣和巩立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等,结合运动技术诊断原理从运动学角度对其滑步阶段左侧和右侧下肢技术特征、左右下肢配合状况及动量传递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右离时,李梅菊和刘向荣的蹬摆配合时机不理想,臀部后移幅度不够;(2)这4名队员在右离时左腿间动作链不同程度遭到破坏,不符合人体运动链的原理;(3)除李梅菊之外的其他运动员,右离时右腿间的动量传递效果较好,符合人体运动链的原理;(4)巩立娇右着时右髋速度明显偏小;(5)在滑步阶段结束时4名运动员的重心过高,尤其是李玲。  相似文献   

17.
力量素质是铅球运动员最重要的素质,少年基础训练阶段,务必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首要目标,不断提高专项力量素质,依据国外多年的成功经验以及少年的生理特点、训练规律等,对少年发展力量素质和其他身体素质的训练比例进行划分和安排。为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在少年时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教学实验法为主,试图从行为学层面上探讨在排球扣球动作技术教学中,通过弱势侧肢体教学(左侧),来促进与影响优势侧肢体(右侧)技术掌握,实验表明:脑半球教学策略的实施提高了右侧手运动技能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的正面扣球技术技评和达标成绩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9.
李莉  周次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31+55-31,55
运用图表测量法、文献资料法,从解剖学、生物力学角度对铅球左侧支撑动作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左侧支撑对提高运动成绩的积极因素,从而进一步阐明左侧支撑在铅球最后用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