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大众传媒社会中,文化偶像是人们了解并接受某一文化的重要原因,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发展滞缓的症结之一就是中国武术偶像的缺失。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偶像的发掘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国武术偶像的发掘以及武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术传播中媒体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是一个现代大众传媒时代,现代传媒的种种传播媒介是人们快速了解产品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塑造偶像是现代传媒的重要特征。通过研究得出,现代大众传媒尤其是传媒中塑造的偶像对武术传播的作用是巨大的。而偶像的缺失导致了中国武术在当代发展滞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媒体对武术的传播途径与类型单一、媒体对武术的曲解与不重视、媒体缺乏对武术偶像的持续塑造和挖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的多结构层次内涵特点,是制定中国武术当代发展战略所应当考虑的前提条件。作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遗产,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同样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文化自身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问题。从品牌构建的角度而言,科学的中国武术发展同时也就是中国武术文化品牌的合理化成熟过程,中国武术文化品牌的现实传播应该是一个建立在"传受"双方价值需要都得到相应满足基础之上的"合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中武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岗  吴志强 《体育学刊》2011,18(1):116-119
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武术正面临着全面的挑战。研究认为:消费社会中的武术传播只有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即加速武术商品化的进程、实现武术产业化的链接、构建武术现代化的平台、走进当代媒体人的视野,才能够让中国武术真正的融入到当今消费社会中,才能使中国武术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门派众多,素有"南拳北腿"说法。现今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拳种被搬上了荧屏被大家所熟知。与此同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已启动了"口述拳种"的计划,旨在保护传承中国武术当中某些不被人所知但其自身在武术行当中有重要影响的拳种。而截拳道作为中国武术流派中的"独行者"始终给人以神秘的面纱,作为一个武术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截拳道。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奥林匹克运动的一枝独秀,面对当今时代休闲体育的异军突起,不可否认,中国武术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生存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且在挑战中获得胜利,发现和提升中国武术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我们目前一项非常艰巨且意义重大的系统工程和必须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意志为引领,对新时代中国武术传承发展的时代境遇、面临困境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学理上分析与设计。认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意志,助推民族历史发展彰显的独特文化效益和深度国际传播多元势力透显的使命担当,为中国武术当代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和新空间。而新时期文化的现代话语体系挤压着中国武术传统的话语空间,文化全球化横向传播方式削减着中国武术纵向代际传承效益,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消解着中国武术异质化传承栖息地等现实困境,迫切需要有序开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尤应注重中国武术价值观传承,以内承外传实现代际传承与同辈横向交流效益,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多样性推进其传承发展时代认同三位一体推进路径,进行精准施策与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处在一个传媒占据主流的时代。传媒无时不在也无处不在。而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来说,我们仅以体育化的形式亦或通过竞赛比赛的简单形式去实现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推介与传播,则是难以实现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力量。中国武术应有自己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更宽的发展领域。文章从传媒与武术赛事的关系来探讨中国武术的发展。得出:媒体化是中国武术以及武术赛事的必然与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中国武术国际化进程以及中国武术的分类进行研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武术的"奥林匹克"出路,首先应积极发掘、创设、恢复和推动器械对抗、骑兵对抗、模拟仿古军事武术、武状元N项比赛、功夫竞技等新的武术竞技项目。重新审视中国武术运动的文化定位,跳出西方人的框架,逐步打造出一个中国武术的"奥林匹克",旨在为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后偶像时代     
《当代体育》2008,(13):39-41
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英雄已逐渐老去,偶像开始粉墨登场。偶像是在充分享受自己的生命时受到人们崇拜的,在偶像的举止中,我们发现了生命自身的光辉和价值,并身不由己地陷入疯狂之中。在这个时代,人们对英雄是疏远的,对偶像却是亲近的,因为他们就那样近在眼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悠远漫长,文化灿烂丰富。经历上古、中古、近古冷兵器时代锻造的中华武术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从现代的"卫国"之术角度看,似乎已走到了时代乐章的终曲。不仅如此,由于当前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主导现时体育的价值取向,使得传统武术确乎处于一种边际化的下势。但,也必须看到,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从民族文化和当代体育文化交融的多角度讲,武术是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所无法比拟的运动,武术的生命力仍在。中华武术应从强身健体、和谐人生、造福社会来构建顺时代发展的价值文化,以此来促进中华武术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进入了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各行业、各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将为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文章的研究目的旨在"与时俱进"地分析出时代对武术的要求,以及分析武术与时代的脱节之处,为传统武术更好发展开拓思路。文章以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加强传统武术自身项目挖掘,突出"技击"的根本特性,增强文化教育和传播,扩宽交流渠道和层面,在国家管理部门指导下走拳种独立自主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传统武术的商业化开发,有效实施继承与发展战略,明确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与国内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融才能使传统武术在我国制度建设进程中更加枝繁叶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化打着文化全球化的大旗,已经席卷世界各地.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悠久文化的一部分,独具自己的优势,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应当努力发展武术文化,真正体现"民族的"文化也就是"世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在今天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文章通过就如何传承中国武术文化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为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民间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表现为脆弱性、师承性、长期性和非标准性。在现代社会,民间武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其文化与教育价值需要得到认识与提升。发展传统武术的重点是保护武术传人、发展武术教育、重视农村武术、进行数字化传承,并使其在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因包含着同一性和异质性的两个面向,西方体育的全球化对中国武术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武术需要在对自身的检视中确立传统再造的基本思路。中国武术现代危机成因有三:其一,作为“传统”的中国武术遭遇“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必然不适;其二,武术非游戏的特质以及突出的底层性决定了它的“非现代性”;其三,民族主义的文化保守及机械附庸西方的标准化使其陷入两个极端。为此,正视武术不可化约为外来体育的独特性,继而在武术文化认同的形塑中,正确处理武术发展社会模式构成多元角色的关系,同时在新型城乡关系中厚植武术文化生态根基,是中国武术传统再造的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它所具有的一整套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应该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有其重要作用。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文章将研究目光聚焦于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时代中的中国武术,并对其对世界体育美学有什么样影响的问题做一些概括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交流、碰撞,中国武术文化必将显示出其勃勃生机,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