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研究对运动性动情周期紊乱动物模型建立过程中及4个恢复期后。大鼠HPA轴及抗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显示.HPA轴激素水平、下丘脑、垂体及血浆β-EP水平,血清PRI,水平均随运动负荷量的加大而显著升高,体内生殖激素与抗生殖激素水平的正常平衡受到破坏。但HPA轴及抗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在停训后的恢复期内可以逐渐发生逆转。结果表明,长期运动应激作用下HPA轴及抗生殖激素水平的升高是导致运动性月经失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云丽  王林 《体育科学》2004,24(8):40-43
以不同鼠龄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跑台建立大鼠递增负荷的运动模型,探讨耐力训练对不同鼠龄大鼠血清睾酮(T)、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的影响。结果认为。1.随年龄增加,大鼠血清T、LH和FSH水平下降,血清E2水平升高。说明,随年龄增加,大鼠性腺分泌功能可能出现下降。2.通过适宜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促使大鼠血清T水平显著增加,血清LH和FSH水平增加,血清E2水平下降。说明适宜负荷运动训练可减缓大鼠随年龄增加发生的性腺分泌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随着运动能力的不断增强,运动负荷亦应相应加大,呈波浪形向上发展。两次训练课的变化构成一个小波浪,每年训练期则构成一个较长的波浪。依此类推,运动负荷便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随运动负荷逐渐加大,运动能力也随之逐渐增强。这就是运动能力提高的渐进性原理。  相似文献   

4.
运动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负荷量作用后的机体靶细胞GR的变化特征,本实验复制两种不同运动负荷量的动物运动模型,分别比较:(1)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后大鼠心、肾胞液GR的变化;(2)7周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肝胞液GR结合量的变化。采用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检测血浆皮质酮浓度;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靶细胞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量。结果发现,运动后GR减少呈运动负荷量依赖性。对这种变化的可能机制和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监测9名女子速滑运动员同等强度不同持续时间的专项训练前后血清睾酮(T)、皮质醇(C)、雌H醇(E2)、甲状腺素(T3、T4)的变化,探讨运动时激素变化特点及规律。受试者分别进行短时间高强度间歇性滑跳练习-5'×3、3'×5和长时间高强度力竭性运动-2(5'×3、3'×5)滑步滑跳练习。在运动前、后即刻采集静脉血测定各种激素含量。结果表明:短时间大强度间歇运动1小时后,血清T、C浓度显著高于安静状态,E2、T3、T4与安静时比较无显著变化;长时间大强度力竭性运动2小时后,血清C升高,E2、T3显著下降,T4与T无显著性变化,T/C比值下降显著。根据上述结果提示:短时间大强度训练后,血清T、C至同步变化,说明机体对运动及时间具有良好的适应。长时间大负荷超过2小时后,可能会造成人体内激素平衡紊乱,如T/C比值下降、T3、T4及已与T、C非同步发展,表明机体可能有潜在性疲劳。人体运动时血清T开始升高,随运动强度增加,时间的延长,血清T含量由高向低变化时,可能与疲劳有关。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适时地监测激素水平变化,有助于掌握运动员机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力竭运动恢复期纹状体细胞外液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它们的变化特点与相互关系,为探索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和恢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6只)和力竭运动组(6只),于运动后4h、5h、6h、8h、24h收集微透析样品并采用毛细管电泳一激光诱导荧光法直接进样检测。结果:力竭运动恢复期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Glu含量高于安静水平,其恢复期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运动后8h达峰值,运动后24h仍显著高于安静水平(P〈0.05);GABA含量高于安静水平,其恢复期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运动后6h达峰值,运动后24h仍显著高于安静水平(P〈0.05);Glu/GABA比值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运动后24h仍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结论: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时,机体同时促进Glu、GABA的释放,但是GABA释放量更高,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占优势,通过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抑制运动。恢复期后期两者均逐渐下降,纹状体兴奋性逐渐升高,疲劳得以逐渐恢复。力竭运动恢复期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Glu、GABA含量升高及恢复均有延迟性,力竭运动后24h恢复仍未完成;大鼠纹状体细胞外Glu/GABA显著低于安静水平,24h恢复期抑制性神经递质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比较中等强度持续跑和间歇跑机体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方法:9名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完成跑台最大耗氧量测试,然后以55%O2max强度完成2个运动测试:1)55%O2max强度持续跑步1 h,恢复30 min;2)55%O2max强度完成3组20 min跑,间歇恢复10 min.采用气体代谢法间接测定运动期和恢复期机体能量消耗和底物代谢.结果:1)持续跑运动中能量消耗稳定,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在后20 min高于前20 min和中间20 min,糖的氧化供能量低于前20 min跑和中间20 min;间歇跑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糖的氧化供能量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能量消耗在第1个20 min跑显著高于第2、3个20 min跑.2)第3个间歇跑恢复期脂肪氧化供能量高于第1个恢复期,糖氧化供能量高于第2个恢复期,机体能耗高于第1、2个恢复期.3)持续跑脂肪氧化供能量在运动期、恢复期以及运动期和恢复期总和上均与间歇跑无明显差异,而持续跑恢复期糖氧化供能量低于间歇跑恢复期.持续跑运动期的能耗高于间歇跑运动期的能耗,恢复期的能耗低于间歇跑恢复期的能耗.结论:1)持续跑运动期能耗稳定,但当持续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明显增加.2) 间歇跑运动期脂肪氧化供能量和脂肪参与供能比例随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糖的氧化供能量随组数的增加逐渐减少;恢复期脂肪氧化量、糖氧化量和总能耗随运动组数的增加逐渐增加.另外,一定的运动预适应可降低随后运动的代谢反应水平.3)在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恢复时间相同情况下,持续跑运动期能耗高于间歇跑运动期能耗,恢复期能耗低于间歇跑恢复期能耗,间歇跑恢复期糖氧化量高于持续跑恢复期糖氧化量.  相似文献   

8.
桑拿浴后渐增负荷运动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10名身体健康的体育系男子大学生在桑拿高温脱水恢复期,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VO2max)、血乳酸浓度(HLa)、通气阈值(VT)的变化,并与常温条件相同运动负荷时相比较,探讨桑拿高温脱水恢复期时的运动对有氧能力的影响。其结果发现在桑拿浴后,恢复期常温条件运动时,VO2max、VT及运动时间都比常温条件增加,同时HR和HLa浓度有所下降,表明桑拿后恢复期可能具有“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时的生理变化过程在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时,从低强度到最大强度的运动可出现三个时期,图一分别描述了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时血乳酸、心率和气体代谢各项指标的典型变化。时相1:随着低的运动强度的增加,组织则摄取较多的氧气,从而导至呼出气中氧的含量百分数较低,同时,生成和呼出较多的 CO_2。另外,吸氧量(VO_2)、肺通气量(V_E)、CO_2排出量(VCO_2)以及心率呈直线增加。由于这种低强度稳定状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递增负荷训练的运动性闭经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β-EP和性激素,观察不同负荷训练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血浆β-EP和血浆T、FSH、LH、P、E2的影响;AMI与β-EP和性激素的关系.结果显示,长期大强度负荷使训练组A动情周期抑制,表现为低促性腺类固醇、低促性腺激素,而下丘脑、血浆β-EP含量明显升高.短期适宜强度负荷使训练组C血T明显升高,长期大强度负荷使训练组A血T明显下降.经1周休息后,β-EP、P、T、FSH已基本恢复,但LH、E2未完全恢复.提示:β-EP对下丘脑GnRH释放具有直接抑制效应.血T升高可直接对抗雌激素或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继发AMI.AMI经及时合理适当调整,大部分性激素是可以逆转的.  相似文献   

11.
对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大鼠HPG轴功能激素水平进行了连续、系统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长期持续大负荷训练影响下,HPG轴功能全面受抑,激素水平降低,以低促性腺激素及低性腺类固醇水平为特征;恢复期HPG轴功能呈现逐渐恢复态势。  相似文献   

12.
GnRH-R在大鼠递增负荷训练中的表达及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物实验研究法,对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在大鼠递增负荷训练中的表达及与性激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大强度负荷使Ta组大鼠垂体GnRH-R表达明显低于C组,且同时伴有LH、E2、P、T明显低于C组,FSH也低于C组;但是Ta组大鼠下丘脑、血浆β-EP明显高于C组。休息1周后GnRH-R未见恢复。认为,长期大强度负荷使Ta组大鼠垂体GnRH-R自身调节发生紊乱,是引起AMI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的β-EP抑制中枢GnRH分泌,是垂体GnRH-R表达减弱的主要抑制神经递质之一;推测AMI可能发生在下丘脑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递增负荷运动及恢复不同阶段大鼠卵巢及子宫的超微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卵巢上皮细胞形态、完整性及细胞间连接均出现明显改变,子宫上皮细胞微绒毛由轻度脱落到几乎完全缺失。结果表明,9周运动训练导致卵巢上皮及子宫内膜细胞的合成机能受阻,细胞呈现动情间期状态,与同期测定的低性激素水平及动情周期紊乱和抑制现象具有依从关系。经过4个动情周期的恢复,大鼠卵巢及子宫结构逐渐复原,为一可逆性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不同强度训练时男子摔跤运动员血清性激素和皮质醇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24名男子摔跤运动员不同强度训练课时性激素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表明,短时间大强度训练课后血清睾酮、皮质醇没有变化;较长时间中等强度训练课后激素变化不明显,训练课后20小时(次日晨)上述指标与训练前比较也无差异,提示这样的训练没有造成体内激素平衡紊乱。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适时地监测这些指标,对于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训练负荷以及训练后恢复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女性性腺卵巢通过周期性分泌女性激素,调控和影响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维持规律的月经周期。在长期大运动量作用影响下,女运动员出现以低性腺类固醇和低促性腺皮质激素水平为特征的适应性反应,进而导致AMI的高发病率[1,2,3,4]。为了阐释AMI的病理机制,搞清训练影响下HP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乳腺癌C-erbB-2、ER和PR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C-erbB-2、ER和PR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C-erbB-2的阳性表达高于未转移组,ER和PR的阳性表达低于未转移组;C-erbB-2阳性表达在I级、II级和III级之间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ER、PR阴性病人伴随着较高的C-erbB-2阳性表达,在乳腺癌中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讨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重点讨论了运动引起性激素的改变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提示,运动可增加骨密度,也可导致骨质疏松;运动引起的低性激素水平,是造成月经失调的女运动员骨密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运动对女子柔道运动员女性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放免分析法研究了运动对9名女子柔道运动员及8名未受训练的正常女子的女性激素。结果显示:运动后,两组受试者在其月经周期的黄体期,血浆E_2、P均显著增加,血浆T在卵泡期及黄体期均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女运动员月经周期中性激素变化与运动成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6 名不同项目女运动员,在月经周期中血清雌二醇(E2) 、促卵泡激素(FSH) 、促黄体生成素(LH) 、孕激素(P) 的测定,观察女运动员月经周期不同时相性激素变化与不同项目运动成绩的关系。受试者必须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分别按规定项目测试两次全速力竭运动成绩。赛艇队员测试500m 及2000m 成绩,田径队员测定100m 、200m 成绩,游泳队员测试每人专项成绩后统一评分。结果显示除赛艇运动员2000m 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项成绩黄体期均优于卵泡期(P< 0 .05 或P< 0 .01) ,且黄体期P的浓度也较高(P< 0 .05) 。  相似文献   

20.
大鼠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时子宫雌、孕激素受体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运动模型的大鼠为实验对象,分析其子宫胞浆ER、PR含量并与对照组的数值比较。结果表明,长期力竭组子宫ER、PR显著升高,ER/PR比值也有升高趋势;急性力竭组无显著改变。从受体水平的异常变化支持了以往有关长期大强度负荷导致雌性动物动情周期抑制或女运动员月经失调的论断。提示,子宫ER、PR变化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