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9年8月6日—8日在中国召开"中国多巴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论坛",来自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大陆的专家围绕国际视角下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就优秀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本刊从不同角度选择了部分大会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以“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践”(Altitude Training: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为主题的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论坛2009年8月6日至9日在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体育科学会和青海省体育局联合主办,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段世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词:青海副省长吉狄马加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3.
认识经验训练发展理性训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邓运龙 《体育科学》2004,24(9):41-47
对“经验训练”的认识,不仅涉及到评价,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运动训练的发展方向。从对“经验训练”与“科学训练”辨析入手,较系统地提出了对“经验训练”的6点认识:经验训练是运动训练发展进程中的基础阶段;经验成分始终伴随着运动训练发展的全部过程;经验行为包含有理性认识因素;经验材料是运动训练发展的宝贵资源;经验训练阶段.必须发展到理性训练阶段;经验积累与理性训练阶段交替循环发展。并提出了发展理性训练的3个重点环节:发展专项运动训练理论;畅通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中介;形成科学的“训练观念”。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周期训练理论、板块训练和小周期训练理论,超量恢复和适应理论,“三从一大”原则,力量训练思路,协调能力的归属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重视训练强度,在小周期和板块训练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传统周期训练理论;明确适应理论与超量恢复的不同层次性,进一步研究两者所反映的机体的生理变化;合理解读“三从一大”原则,科学指导运动训练;转变传统力量训练观念,引进新的力量训练思维,积极发展专项力量;正确定位协调能力的归属。通过综合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2009’中国多巴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论坛”的大会报告。对目前国内外高原训练的研究进行探讨和归纳,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高原训练的研究热点及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浅析其未来发展趋势:继续向非耐力性项目扩展、注重高原训练的个性化监控、模拟高原训练的发展、对象年轻化、更加重视科研支持、国际问的交流合作及个体的生物学适应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体育科学》2011,(2):63
【本刊讯】继2009年8月在青海省多巴举办首届"2009’中国多巴国际高原训练与健康论坛"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内外高原训练理论与方法以及高原健康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高高原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发挥高原对人体健康的作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 传统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是把“体能”(身体素质)与“技术”作为两个“元因素”,且足先“体能”后“技术”训练,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理论,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运动成绩在根本上是由“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两种“元因素”结合而产生。其特点一是在所谓的“全面身体素质训练”阶段,只追求所谓的“体能储备”;二是由“令面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两个主题阶段通过过渡与连接,构建“训练周期”。这种理论过分追求“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是基础,把体能与技术人为地分开。其实“体能”与“技术”本是一元的,但这个观点没有引起我国专家、学者、教练员的高度重视。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就是在传统二元训练理论的指引下进行年复一年的大量体能训练,是造成技术水平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发挥不稳定的根本原因。转变训练理念,变更训练思路,抓紧青少年篮球训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对训练周期理论和板块训练理论进行了比较后发现,两种理论的冲竞占、主要集中在高水平运动员是否适应新的参赛机制和高水平运动员专项能力提高的生物适应性以及训练理论模型适用的训练范围上;而对两种理论的辨析与思考,得出了训练理论与训练实践脱节的原因是训练理论模型的非真理性和训练理论模型的经验化。  相似文献   

9.
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争议,训练与比赛脱节的现实,赛前竞技状态调控较为困难等情况,为发挥运动训练理论对实践的先导作用,提出了运动训练“节律交替理论”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包含“生物节律”、“训练节律”和“目标节律”三个基本阶律,运动训练的基本过程为“训练—比赛”的交替循环发展,竞技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的互动前行伴随着运动训练、比赛的全过程,“训练—比赛”交替和能力提高与节律调整互动是一个有机整体,训练活动与训练主体是整个运动训练系统最为能动的因素,运动训练中要把握好运动训练基本思想、专项特点与比赛需要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与实验等研究方法,在女子青少年铅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对“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技术水平匹配发展理论”进行应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匹配发展理论”符合经济、实效训练原则;教练员较容易控制训练过程;选择练习手段的目的性明确;在全年运动负荷安排上突破了传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科学》2006,27(4):1-9
茅鹏.1932年2月6日生,男,江苏张家港人。1949年南通中学高中毕业,入团、入党,参加革命。历任:团区委副书记,团省委、省体委干事,省体育干部训练班支书、代主任,南京体育学院院党委委员,运动系负责人,体操班主任,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省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主要事迹:在训练第一线任职期间,所带运动队均获好成绩。有专著《运动训练新思路》、《成绩窍门何处寻》、《为何难圆足球梦》等;是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集《新中国体育运动50年》的4个撰稿人之一。著有论文《训练探索半世纪记》、《与时俱进呼唤训练改革》、《一元训练理论》、《一元理论与训练实践》、《挡住体育强国建设的认识障碍》、《备战北京奥运会不可无视的经验教训》、《论崔文华现象》、《为何铿锵不再》、《“官路子”与核心竞争力》等上百篇。 训练理论研究的原创论点:指出体育运动水平逼近极限观是不符事实的,当代体育运动水平在不断进步着,发现其主要原因在于训练方法的改进;认为“体能”与“技术”二元的国际传统训练理论是错误的,创“体能”与“技术”一元的训练理论;认为把“超量恢复”作为训练进步的根本原理——这样的线性观念是以偏概全的,由此引发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是不妥的,指出训练进退的根本原理是生命有序状态的调整发展,由此引发的训练掌控原则是“到位”;发现运动能力的存在乃非恒常的,指出“体力波”是运动能力的存在形式,是训练工作的基本对待单元;发现生命运动是训练工作的根本载体,指出相对应地存在着“运动训练全周期”,其认识与掌控,无论对于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认为对于适龄运动员来说,“进步原则”是设计与评估训练工作的根本原则。其所著《身体素质论应当否定》1964年刚发表即遭大批判。上述其所原创之训练原理,尽管受到部分学者和教练的支持,但迄今在中国体坛仍受抑;然而半世纪来,却受到国际体坛训练实践发展走势的印证和支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游泳队八、九十年代进行了近20次高原训练,获得良好效果,积累了许多经验。目前中国游泳界已将高原训练作为备战奥运会等重大比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但是,世界各国高原训练经验表明,高原训练是一匹难以驾御的“烈马”,高原训练不仅有优点,也有弊端,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还有许多规律需要摸索。本就朱毅和单莺备战2000年奥运会期间的高原训练实践进行总结,并对以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为主的高原训练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期训练阶段基本理论的研究一直十分薄弱。在对早期科学化训练中的若干热点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训练目标理论”、“敏感发展期理论”、“竞技年龄理论”、“训练过程理论”、“训练分期理论”、“竞技状态理论”、“训练适应理论”、“负荷与恢复理论”、“项群与个体化理论”和“方法论理论”在内的“儿童少年早期训练综合科学理论”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与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运龙 《体育学刊》2004,11(4):114-117
分析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是“训练观念”,较系统地研究了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推演等方法,研究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分析目前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化程度,并提出了构建理论指导运动训练的方法。结论为:其构建方法包括建立指导实践的专项训练理论,了解理论指导训练实践的中介,认识发挥桥梁作用的训练观念,把握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世居高原的云南省自行车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原训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有着不同的训练特点。本通过对云南自行车运动员在昆明的高原训练、“高高交叉”训练、“高低交叉”训练,以及下高原的时间间隔和下到平原参赛时的训练安排进行研究,为今后自行车运动员更好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任秀娟高原训练模式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任秀娟高原训练模式的分析与研究得出:高原训练有一个降低训练负荷的环境;与平原训练相比,高原训练中的训练强度略有下降,在野外的训练要多于在田径场的训练;为了确定与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相适应,经常性高原训练的地点以相对固定为好。  相似文献   

18.
间歇性低氧训练简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近年来在俄美等国新兴起的一种训练方法,它是在高原训练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已开始应用于运动实践,被看作是替代高原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章从间歇性低氧训练的起源、组织形式、生理学基础等各方面系统地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武术馆校理论教学与技术训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座谈访问等研究方法,提出构建我国武术馆校理论教材体系与技术训练模式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文化素养教育以基本理论为指导、实践操作为核心、知识应用为主导的三个重点;在专项技术训练上,构建“以武术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为基础,以突出优势项目为前提,以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为目的,以形成特色为重点”的专项技术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全面化”和“专项化”训练理论 1.“全面化”运动训练理论。以“体能”为基础、以“超量恢复”为手段的“大运动量”、“二元论”运动训练理论,对我国传统运动训练实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运动训练的系统性来看,“二元论”训练目的在于发展其“功能素质”,之后再与专项技术结合,构建“训练大周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成绩的目的。这就是“全面化”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