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通高校与高中体育课程的比较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弼 《体育学刊》2007,14(3):5-8
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已接近大学的体育课程,原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在高中毕业生体育知识、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将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体育学习内容越来越向就业和终身体育发展;体育教学的任务将由学生体育俱乐部完成;学生体育俱乐部和校外体育俱乐部将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学分制课外体育俱乐部的运作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学分制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形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俱乐部运行初期,尤其在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观念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采取俱乐部活动和学分挂钩的评定方式,是激发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的有效方法。加强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活动目标、价值的宣传教育,规范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各项管理,分析俱乐部发展过程中各种制约因素,是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作用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观念,并且对实现"阳光体育"的目前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并指出影响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课余体育组织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忠  饶纪乐  庄弼 《体育学刊》2007,14(9):101-104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来的课程体系模式,广东省部分学校在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讨,并形成“课内外相结合体育俱乐部”、“网络体育俱乐部”、“校运动队训练和学生锻炼相结合体育俱乐部”等形式的高中体育俱乐部,有助于改善课程组织形式与课余体育活动的衔接和落实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浙江万里学院体育教学改革与本校运动队建设的现状,影响体育教学改革与校运动队建设联动实践的因素,制约体育教学改革与校运动队建设联动实践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校运动队联动符合高校学生的身心的和谐发展,是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改革的有利补充;是提高高校运动队成绩的有利补充.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校运动队联动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校运动队联动的主要因素是领导的重视程度、联动实践的宣传、课程师资、场地条件;其次是学生的兴趣、器材条件、经费的投入、安全因素:课程教材对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校运动队联动的影响不大;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学校运动队建设联动对提高运动队成绩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少年体育训练》2014,(1):30-32
<正>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体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工作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社会体育资源,建立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工作思路,明确提出创建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并向青少年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保定市新市区旗舰乐凯小学体育俱乐部依托保定市乐凯小学开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展开业余训练活动的运作模式,将学校、俱乐部资源共享,特色共建,从培养冠军为目标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普及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教育方式的转变,赢得了会员基数,为俱乐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华东地区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通过对华东 5省 1市 30所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情况的调查 ,分析了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华东地区发展的基本现状 ,阐述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目的、任务 ,教师、学生对办体育俱乐部的态度及学生对俱乐部项目的选择要求 ,旨在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向征 《少年体育训练》2013,(1):85-86,137
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体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尊重本校的体育传统而开发出的具有特色的课程。本文探讨设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体育校本课程是以提高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同时满足学生掌握至少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刘志敏 《体育学刊》2003,10(2):78-80
对我国普通高校“传统型”、“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特点进行比较研究。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与爱好。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的连续性,有利于把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近几年,我国部分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实施了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它必将成为面向21世纪我国高校最具有生命力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俱乐部--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世坤 《体育科技》2004,25(3):80-8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乃至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为了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朝着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发展社会体育的方向进行改革.而高校俱乐部的开展是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从而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顺利接轨.  相似文献   

11.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俱乐部是北方高校体育的重要补充,是高校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通过对北方高校冬季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发展冬季体育俱乐部具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营造校园冬季体育文化氛围和有助于学生完成学校与社会的顺利过渡等对校园体育文化多方面的促进作用;提出建立健全俱乐部的规章制度,完善组织机构;多方筹措资金,改善俱乐部场地设施;加大重视程度,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发展策略,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体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组建体育高考训练队的目的是组织有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通过身体素质、体育高考专项训练和体育理念引导,向高校培养、输送体育方面人才。近年来我省各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高考工作,体育考生人数大幅增加,体育高考录取分数越来越高,考入体育高校难度越来越大。笔者依据多年从事指导体育高考训练工作经验,总结出组建优秀学校体育训练队四要素,这里与广大体育教师探讨、分享。  相似文献   

13.
打造中学高效体育课堂,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和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意志与情感”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摸索出一条既符合本校实际又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体育俱乐部是近年来在体育改革过程中成长发展起来的新生健身场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中小学体育教育处于终身体育的起始和中间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所受的体育教育是正规的、密集的、系统的、全方位的。因  相似文献   

15.
为使高校普通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组织做到多元化,并引导其与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形成良性的互动,通过构建训练队与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互动模式,重在解决高校在实践过程中具体的操作问题,以引导普通学生训练队建设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海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高校体育俱乐部在满足大学生体育需求方面确实起到积极作用,但在项目设置、学生参与方式、俱乐部考核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资金、场地、设施缺乏,学生参与热情较低,教师专项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影响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俱乐部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俱乐部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师资是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核心是学生自主选课制,特征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高校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不能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应不断完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高校现行的三种体育俱乐部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与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往体育部直接领导、学生管理实施的单项体育俱乐部发展动力不足,提出以院系为依托的单项俱乐部建设方案;当前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系统研究不够深入,提出相关建议;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形式,符合大学生多元的体育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阳光工程,学校的体育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断改革、创新中求发展。而在学校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个必然趋势。针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个创新,也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重要的补充,通过俱乐部的学习和锻炼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及终身体育观念;学校建立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体育教师提供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能大大地提高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并对外开放公共设施也为全民健身计划中让体育走进社区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健康中国的视域下,休闲体育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在高职院校的休闲体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使学生们具有更高的素质与水平。此外还要求学生们系统地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从而培养出具备从事休闲与健身指导、户外运动与体育俱乐部经营和管理、体育旅游与赛事活动策划组织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