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2017年到2020年间以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为主题的文献信息为研究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资料法和Cite Space知识图谱分析国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外部特征和基本情况,解析当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经典引文,揭示研究热点。国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研究呈现出跨众多学科且多领域之间相互交叉的态势;研究来源期刊种类丰富多样,涉及学科领域广泛;美国和澳大利亚虽发文量最多,中心性较低;英格兰、新加坡和南非其研究影响力较高;大学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问题,锻炼对儿童体质和健康的干预尤其是对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与慢性病方面研究是国际上关注的焦点;身体活动水平对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准则的制定、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与多项身体以及心理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等研究构成了该领域的经典被引文献。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21,(11):961-964
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国内外身体活动促进的研究,指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支持性环境创建的4个"诉求":是影响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是践行青少年体育参与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干预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是提高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的内在要求。并提出4个"转变":由关注硬环境向关注软环境转变,以营造崇尚体育的社会文化氛围;由关注效率向关注公平转变,以实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单部门主导向多部门合作转变,以形成支持性环境建设的合力;由学校主导向"家校社"联动转变,以构建一体化的支持性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影响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社会生态因素,该研究采用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调查了全国不同地域的10 531名城市青少年。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发现影响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社会生态因素具有多元性,其分别来自宏观、中观与微观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同层面:(1)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青少年的年龄、抑郁水平、自身医学知识、参与不同强度身体活动的能力以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2)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父母的就业状况、社区安全、社区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社会交往及社区以外的社会体育活动;(3)宏观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青少年的居住城市,而政策尚未成为影响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在于,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干预方面的政策和文件,要明显滞后于学校体育领域的政策和法规等。基于此,该研究建议未来应把社区作为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干预的重要场所,将城市青少年的校外身体活动干预与个体的心理评估相结合,并以政府、社区与家庭为依托,在优化相关社会生态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青少年的校外身体活动实施多维干预。  相似文献   

4.
促进开展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已成为公共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基本动作技能和体适能水平及其与身体活动的关系逐渐引起关注。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基本运动技能、健康体适能水平、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状况,以期为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增进其身体健康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相关方法和路径。结论:(1)运动技能、健康体适能、身体活动两两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且因儿童青少年的年龄、性别以及运动技能亚类等因素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2)健康体适能作为中介因素在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关联关系中的作用是否会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3)基本动作技能、健康体适能、身体活动三者之间更深层的联系需要更深入地挖掘。建议:未来研究的重点放在建立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测评体系、完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与健康体适能之间的心理学机制,进一步优化机制模型,探讨它们之间的具体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80%以上的青少年学生没有达到相关部门建议的每天身体活动1小时的标准。初中生在校时间长,作业量大,课业压力重,离开学校之后很难再有参与身体活动的时间。文章基于社会生态模型在身体活动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针对模型中的个体水平、人际间水平、组织水平,探讨各水平影响因素对初中生参与校内课外身体活动可能存在的影响,为未来制定针促进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综合干预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9,(9):798-803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iteSpace 5.0.R3.SE版本对研究文献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处理。结果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研究领域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缓慢起步阶段(1982~2000年)、低速调整阶段(2001~2009年);高速发展阶段(2010~2018年)。核心作者团队中以陈佩杰团队、陶芳标团队以及李红娟团队为代表。研究的热点问题: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关系;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的体力活动的影响。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和科研团队,研究的热点问题能够与国际接轨,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15-620
目的探讨国外社区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以求对国内社区建成环境的完善提供借鉴,为国内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方法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在Spriner Link、 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电子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4篇关于社区建成环境和身体活动的相关文献开展综述研究。结果社区建成环境特征中,土地混合利用、街道连通性、街道大小、交通安全、目的地可及性对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有积极影响;而安全(照明差、路面裂痕)、景观性(社区美学,卫生问题)与交通环境(减速带少、车流量大)等则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有阻碍作用。结论不同国家所具备的研究背景、研究设计和测量工具等的多样性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差异。这项研究发现可以为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促进或阻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社区建成因素做出合理的决定。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背景下,对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型(YPAP模型)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对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深入解读了YPAP模型的产生、构架及特点,厘清了模型的内在机制与不足,发现YPAP模型靶向精准、内容关键、结构简单,但涉及因素与深层机制仍有待丰富完善。系统梳理了YPAP模型的国内外实践应用,发现与国外相比我国模型的发展性验证及综合干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并据此从理论、思想、实施3个层面对未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研究提出展望。建议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YPAP模型的本土化研究及推广应用,并积极转变思想教育观念,在全社会联动、多层次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9.
身体活动水平是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而提高人们身体活动水平的本质在于干预个体及群体的行为。因此,提高个体或群体身体活动水平有必要对身体活动的干预机制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几种经典理论,分析其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在促进身体活动方面的应用情况、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最终综合各项理论,建立了指导、干预个体或群体身体活动的理论框架,为体育工作者、健康相关从业者、政策制定者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重要社会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不同群体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梳理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作用路径,发现:(1)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的身体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少年、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2)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区环境(体育活动设施、社区学校条件)、家庭因素(家庭物质环境、家庭成员身体活动行为)、久坐行为、超重或肥胖、锻炼动机(锻炼意图、自我效能)等因素对个体身体活动产生影响。(3)当前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与身体活动关系的研究存在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混乱、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身体活动的理论构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公共卫生问题正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体育运动与网络成瘾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体系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通过改善个体心理健康、调节个体行为表现、改善个体大脑结构和调控激素分泌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状发挥作用,其中运动强度、时间、方式是影响运动干预网络成瘾效果的重要调节变量。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但体育运动的强度、时间,以及对网络成瘾发挥作用的生理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未来相关研究应严密实验设计,完善研究方法;增加纵向追踪研究比例;结合生物科技,深入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生理学机制;量化研究结果,增强研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身体素养作为促进身体活动的一种新理念,引起体育教育部门、竞技运动组织和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积极探索评价身体素养的方法。综述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测评工具研究现状,结果显示,测评工具共6套,其中加拿大8~12岁儿童的测评工具较为完整,其他工具多是建立测量指标理论模型;测评维度主要包括身体能力、行为、认知、心理和社会5个子域;测评方法多采用自我报告和他评的主观测评。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测评工具的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细化、验证和应用已有测评模型,研制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身体状况的儿童青少年测评工具。我国需要结合国内教育背景、儿童青少年身心特点及身体活动现状,研制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的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测评工具,进而为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素养的现状提供调查工具,为评价身体素养的干预效果提供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从发文量、高载文期刊、影响因子、高频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中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热点。方法:研究选择WOS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分别检索2010—2021年收录的有关文献为11926篇与364篇。使用Vosviewer可视化图谱对中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在学术成果及其论文质量上美国显著高于中国。国内研究仍然处于起步发展时期。国内研究热点集中于社会生态学模型、测量评价、校园体育、动作技能发展、肥胖与健康促进等;美国研究热点集中于身体活动指标的量化、疾病预防与认知、社会生态模型。结论:要进一步强化实证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干预体系的形成、建立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评价体系、促进多社会组织综合干预、探究多样化研究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儿童青少年自主性身体活动国外研究的区域分布、测量和统计方法、参与影响因素、干预情况等进行系统梳理。结果显示:英国是儿童青少年自主性身体活动研究最多的国家/地区;调查法(问卷、访谈、自我报告)和测试法为常用研究方法;研究主要聚焦在肥胖关系、久坐行为、场地设备和影响因素(运动环境感知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等)4个方面。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议: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报告基础上关注自主性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倡导融合自主性身体活动研究手段,注重客观测试方法的使用;探究家庭、学校、社区多元主体干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孔逸枫  张怡 《当代体育科技》2020,(3):193-194,19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聚焦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相关领域,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新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内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关系的发展进行简要梳理,分析主要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我国现阶段该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未来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对后期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宋宾  张朋 《中华武术》2022,(2):75-7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中的干预现状、测量方法及性别差异干预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经过文献总结分析发现,近年来国外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研究大多数是通过学校环境、建筑环境、网络手段进行干预,在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测量方法选择上以加速计测量法为主、呈现出多种测量方法混合使用之趋势,缺乏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性别差异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干预、测量方法、体力活动干预中性别差异的影响提出了展望,以期人们更加全面了解关于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的相关问题,同时也为有效改善我国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2016年国际体力活动与公共卫生大会上38个国家联合发布的《青少年体力活动报告》为基础,分析全球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及其生态学环境现状,介绍部分国家的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工作。结果显示: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整体水平较低,静态生活方式普遍;政策、社区和机构维度的青少年体力活动生态学环境相对较好,但政策和社区维度的干预效果还不明显,青少年体力活动的人际环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上海市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较低,香港的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及其生态学环境位列全球中等水平。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健全青少年体力活动的评价与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19,(3):208-211
采用文献法,对比美国2008和2018身体活动指南咨询委员会科学报告,探究美国对运动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探索历程与动态特征。研究发现,美国不断推进青少年身体活动对健康研究的实证性和科学性研究,促使青少年身体活动对健康干预策略更加具体和全面,使得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不断细化。本文以探究发达国家对运动促进青少年关注的方向与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青少年运动促进健康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全球儿童青少年的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身体活动不足,每天参加足够量的身体活动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儿童青少年面对繁重的学业和大量的家庭作业,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的时间大大减少,体育课成为了唯一能促使学生参与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的场所。通过SOFIT工具对上海市黄浦区5所小学的217节体育课的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和教师教学行为进行了观测,分析发现:上海市小学生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水平偏低,能够达到50%以上时间进行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课时比率非常少。教师用于课堂管理和知识讲解的时间过多,且对促进学生进行MVPA的语言干预不够,这些均影响了学生的课内身体活动水平。建议除对学生的活动时间高度重视外,还应该重视学生课内身体活动强度;体育教师应做到“精讲多练”,推动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注重开发优质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20.
阶段变化模型于1998年首次引入我国,至今尚没有对基于该模型的身体活动研究成果进行过系统综述。对1998—2012年间,我国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的身体活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论证了基于该模型,制订促进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干预策略的可行性。在对知网等数据库的期刊论文进行计算机检索,并对符合检索条件论文的全文和参考文献进行人工检索后,114篇论文进入综述。论文被编码、分类,并使用半定量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阶段变化模型虽是我国锻炼心理学领域内备受关注的理论模型之一,但前期基于整体模型的研究和干预(或纵向)研究较少,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应用性仍有待进一步检验。12项涉及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研究中,基于整体模型的研究和干预研究各占不到一成,为后续研究提供的可参考结果极其有限。与青少年身体活动具有稳定关系的因素是性别、年级(年龄)和均衡决策。后续应考虑关注纵向设计、检验测量工具、针对不同性质被试以及基于整体模型进行研究;研究需明确界定身体活动和变化阶段的划分标准。基于阶段变化模型制定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干预策略的证据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