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畲族的体育运动项目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宗教性、地域性、季节性、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等特点,尤其是武术项目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传承了很多的传统运动项目和传统武术套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为了使优秀的少数民族民俗和文化传承下去,要创造条件对畲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归纳法,根据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各项目的竞赛特点,从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6个竞赛项目进行项群分类,并对各项目的项群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归类,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各竞赛项目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竞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文化学的相关理论,考察侨乡武术在东南亚会馆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总结了东南亚会馆化传播武术的作用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结果表明:会馆化传播是侨乡武术在东南亚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会馆化传播,发挥了武术家的传承力量;会馆化传播,使武术的传播焕发出勃勃生机;使武术的交流和竞赛国际化。完善习武观念,提高理论技术水平;发挥名人作用,规范传统武术传承;规划武术品牌,弘扬传统武术精华,使传统武术在东南亚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4.
9月10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二)》2011年9月10—19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州贵阳举行。竞赛项目设置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第八届增设)、独竹漂(本届新增)、武术、民族式摔跤、马术16个大项(图1)。  相似文献   

5.
从项目设置的角度时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行分析.民运会表演项目数量远远多于竞赛项目.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具有运动性、文化性、民族性,淡化了金牌色彩.应借鉴现代体育的发展经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使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总结历届山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状况,并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山东省民运会的规模不断增大,举办城市和承办方呈现多样化特点,但传统体育项目设置单调有限。探讨其发展进步的对策,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发展;2)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校本课程;3)重点训练优势竞赛项目。  相似文献   

7.
《武当》2011,(9):62
第五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会是继第三、四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之后,武当山又一次举办的国际武术赛事。竞赛项目均按照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标准设置,分拳术、器械对练、集体等项目,特设传统养生功法和个人绝技。主要活动包括:  相似文献   

8.
陀螺运动项目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之一.其独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体育运动功能,在各民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继续探索它在体育运动中的位置,挖掘技战术在比赛中的合理利用,让陀螺运动在继承和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发挥余力.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1,(7):66
第五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会是继第三、四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之后,武当山又一次举办的国际武术赛事。竞赛项目均按照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标准设置,分拳术、器械对练、集体等项目,特设传统养生功法和个人绝技。主要活动包括: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1月6日,国家民委、国家体委致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分赛场设立射弩、打陀螺、马上项目(参赛马由拉萨市分赛场提供,运动员抽签选马)等三个竞赛项目及部分表演项目。”  相似文献   

11.
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套路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员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有运动员技术水平发挥的主观因素,也有竞赛条件、裁判评分,以及对手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武术普及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为促进传统武术竞赛的良好发展,通过对传统武术竞赛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当前传统武术竞赛中除个别项目较为均衡外,其他项目均存在规模较小、形式单一的现象,为进一步推广普及武术运动,让武术成为全民健身重要内容。尽快使武术项目走向成熟,探索出一条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开发道路,让国粹不再尘封...  相似文献   

13.
自第7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列为正式竞赛项目以来,高脚竞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研究云南省第9届少数民族运动会2名女子运动员高脚竞速100m的技术特点,总结经验,以期对提高高脚竞速训练水平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文中所指的武术是指“民间传统武术”,“文化空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概念。“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少林功夫等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武术项目;二是民间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制度与“身传心授”方式等体制。保护武术文化空间的关键是整体传承武术与保护武术传承人。  相似文献   

15.
薛欣  梅杭强  郭彩云 《体育学刊》2013,20(1):120-122
依据中国传统武术门派的形成、发展,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现状,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发展的可能趋势.认为社会需求要求武术外在仪式应和内化精神相融合;生活方式变迁要求拳种门派生存要与时代发展相契合;传承方式要求武术教育普及要与强化拳种相结合;竞赛制度要求传统技术体系要与运动发展规律相吻合.并由此提出,要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对待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场观察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三人板鞋竞速、投绣球、毽球、抢花炮等项目的竞赛规则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处,提出修改建议,目的是使竞赛规则不断完善,以便运动员能够在更加合理、公平的条件下进行比赛。创造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科学》2019,(5):69-75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了传统武术传承的传统与现代谱系,认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人的文化担当是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力量;自然传承与自觉传承的传统生态谱系致使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特征,武术文化的"神秘性"与"经验性"指向,致使武术文化传承具有封闭性特征;武术流派中的门户之见导致信息交流的闭塞性两个方面。由"生活、职业伦理与制度"三个层构成的现代传承谱系与传统生态谱系交织构成了武术文化传承的困境,表现为:传承人生活的消极境遇影响了武术文化谱系传承走向与价值认同;制度的顶层设计影响着武术文化传承场域空间的构建,为武术文化传承提供了"模板";武术传承人的职业伦理为武术文化传承谱系延续提供保障。传统武术传承人文化传承谱系困境的消解之道在于:建立协同治理体系,引导传承人从传统武术文化实践产品中表达生活理想和文化认同;通过制度保障观念的逻辑认知,促进传统与现代传承谱系的有机融合;突出武术文化传承人的"代言人"与"解释者"身份,构建富有创新力量的传承结构谱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竞赛失败应对方式量表对七所中医药院校的不同性别、年级、年龄和参加运动会次数的学生运动员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通过对参加全国中医院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的学生运动员竞赛失败后所选择的应对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参加传运会的学生运动员竞赛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核心要素"为视角,深入挖掘地方性传统武术文化资源,旨在构建具有武术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学生人人都会传统武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校园环境,让传统武术文化在校园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李金元 《武当》2024,(2):64-66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将武术项目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还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武术文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传统武术进校园还存在学校对武术项目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武术教师资源,武术与体育教学项目融合程度不够,以及传统武术教学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障碍。因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传统武术顺利进入小学体育课堂,使其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