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全国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竞赛动作进行分析,认为竞赛动作赛前训练安排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冲强度与比赛日期密切相关,每周至少安排1次95%以上的强度;竞赛动作与专项力量动作在赛前主要以拉力、腿力、支撑类项目为主;也应安排专项辅助动作的配套训练。  相似文献   

2.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少年举重比赛中,不少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较高,而专项成绩却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专项成绩技术动作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专项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观察法,对两组不同级别少年举重运动员进行举重训练,发现重视少年举重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是可以提高专项成绩水平的。  相似文献   

4.
浅析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教练员要选择适合少年女子运动员身体发育特点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以及保护措施等,抓好基础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为全面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成绩和成为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模式及训练负荷.主要结论:国家女举在备战大赛前的训练期时间较长,在周期划分上包括基础训练期、强度训练期和赛前准备期三个阶段;围绕“高强度、小负荷、快节奏”的基本模式,以专项技术动作、半技术动作和辅助项目训练为手段展开训练,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各阶段训练负荷安排均遵循“两大一小”的起伏变化,周训练负荷节奏呈现出两段式和阶梯式两种变换形式,且以量的增长为主;赛前最后四周,通过保持负荷量、提高负荷强度或递减负荷量、保持负荷强度的方式,提高强度,降低量度,达到有针对性的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6.
在比赛前进行的减少训练量的恢复性训练称为赛前减量训练.适当的赛前减量训练不会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造成任何损失,反而会明显增进运动员机能.赛前减量方法的应用已在游泳、田径和自行车等项目上取得明显的效果.赛前减量训练的时间一般为l到4周;减量训练课内容的安排要以专项练习为主;训练量要小,训练强度应与减量前保持相当或略有增加;减量期训练负荷应该逐渐减少.一般认为经过赛前减量训练的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与肌肉糖元贮备得以恢复或提高,血液血红细胞数量增加,血容量增加,肌肉的酶活性增加,赛前心理状态的改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的举重比赛中,要取得高水平的成绩,光有强天的肌肉力量还不够,还必须有正确、熟练的动作技术,才能把力量和各种必要的素质发挥出来,产生举起更大的效果。技术训练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最主要的因素。只有熟练地掌握先进合理的专项运动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在比赛中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在训练中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少年乙组运动员解剖、生理及心理特点等分析,结合举重训练的任务和执教贵港市举重队多年训练体会,对少年乙组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教育、战术训练、智力训练、恢复训练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为调研重点,对山东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赛前竞赛动作强度训练进行调研.研究表明: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大、中、小级别在赛前抓举训练强度上具有相似性,除第四周外,最高强度不低于95%,强度组数距比赛日越近,试举的强度与组教下减越明显;赛前挺举强度在95%以内;中、小级别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耐强度优于大级别,耐强度组数也优于大级别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为完成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女子柔道比赛的夺奖任务,对参加比赛的北京体育大学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内容与节奏安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科学的训练,客观的生化监控以及有效的恢复措施是赛前训练计划安排能顺利实施的保证,并且为今后我国女子柔道赛前训练计划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举重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是赛前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形成和培养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让运动员在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恢复、智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好充分准备,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各部分力量,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而赛前训练是一项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由于对象不同,年龄不同,训练水平、技术、身体情况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的训练实践经验,从跳高运动员赛前心理、专项能力、体能三个方面,分析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运动员赛前训练中常出现的错误,以便对跳高运动员赛前训练安排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一、全年比赛情况 女子举重运动员熊海燕全年参加五次重大比赛都有较好的发挥,成功率较高,成绩稳定。这在举重比赛中是不多见的,说明平时训练比较系统和扎实,赛前的体力调控和比赛试举重量的安排较合理。虽然在平时训练中也存在膝伤和腰伤的影响,但能很好的把握训练节奏,从而保证了训练质量和成绩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郭克军 《体育世界》2008,(8):110-111
赛前训练是比赛的专门准备与训练阶段,而比赛能力是指运动员在正规的比赛中,表现出的最高专项成绩或战胜对手的能力。赛前训练阶段是运动员在比赛期能够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重要阶段,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赛前训练的任务是要把运动员已获得和已具备的运动竞技能力,通过赛前训练更好地表现出来,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和最高竞技能力,保证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创造最高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15.
谈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打好基础,提高运动水平,已成为各级体校教练员的共识。从生理角度讲,少年举重运动员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对他们进行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时,必须从他们的解剖、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才能有利于未来成才。举重运动员想在全省、全国或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全面的抓举、  相似文献   

16.
任何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训练安排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比赛成绩。摔跤是一种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要安排好赛前的训练,教练员必须注意两个很重要的环节,即赛前训练计划的制订和运动员负荷的安排,只有安排好赛前的训练,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创造出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参加专项比赛所需要的竞技能力由多个子能力构成,在训练中常常需要分别组织相应的练习去发展;而赛前则需要通过专门的安排和方法,将训练过程中分别得到发展和提高的竞技子能力组合成为完整、综合的专项竞技能力,以利于成功地参加比赛。赛前训练中实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优化组合是参赛准备的一项重要原则。为此,要准确把握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注意在已有子能力发展水平上寻求最优组合效应,紧密围绕赛事日程安排组织好赛前训练。集体竞技项目参赛团队综合竞技能力的构建更要注意若干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参加2016年全国春季冠军赛辽宁赛艇队女子公开级运动员进行赛前训练监控,探究赛前训练负荷安排引起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表现能力的变化,以期为赛艇运动员赛前科学安排训练负荷,使运动员在赛前保持最佳竞技状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林桂福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2):42-43,46
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赛前抓举强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赛前四周训练的最高强度不会低于95%,强度组数随比赛日期的临近而减少,且女子运动员在经期的抓举训练强度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配合奥运科技攻关冬训备战任务(即提高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腿部力量以及躯干支撑能力).方法:采用自制振动台对6名国家队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实施振动负荷辅助训练,通过机体运动能力(即后深蹲、预蹲和膝、髋关节等速肌力矩)、身体形态指标测试记录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后后深蹲和预蹲单位体重增加7%以上,膝、髋关节单位体重肌力矩增加10%~16%左右.身体形态指标显示出体重变化在1 kg之内,体脂没有变化,局部围度变化在1 cm左右,3项形态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对比赛和训练没有影响.振动负荷是交变负荷的一种,振动负荷从属于交变负荷.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可以提高局部关节周围肌腱及深层次肌肉功能,导致关节以及肌肉力量和张力发展平衡,提高了相对较弱肌群力量水平,促进机体整体机能提高.振动负荷对身体形态影响的机制探讨中得出低频振动,提高肌肉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结论: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通过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后,身体局部及整体肌群协调性得到提高,腿部肌群力量有明显突破,躯干支撑能力明显加大.振动负荷辅助训练前后,实验对象的身体形态变化不大,不会影响比赛和训练.振动负荷辅助训练使得训练有素的机体整体能力突破的可能机制为振动刺激对机体中、深层次肌群产生由小到大的交变刺激效应,以及振动显著减少了流体的内摩擦系数,增加了其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