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文章将运动竞赛置于知识论和伦理学两个维度中进行考察并得出如下结论1.知识论给出运动竞赛的"是什么"(本质属性)而伦理学则显示运动竞赛的"能够成为什么"(价值意义);对于一种健康的运动竞赛来讲,它的"是什么"只是基本的,而它的"能够成为什么"才是根本的,并且后者具有价值上的优先性.2.运动竞赛的目的和目标是两个有质差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领域中不断出现服用违禁药品、假球、裁判不公、看台观众暴力等违反伦理道德的现象,造成了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失落.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重构失落的体育伦理,促进其价值回归,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体育伦理道德风尚刻不容缓. 1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意蕴 1.1 竞技体育蕴涵了真、善、美统一的伦理价值 在哲学上,"真、善、美"的定义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一些人认为"真"意味着认识符合实际;"善"指的是善行,即人的行为对群体所具有的价值;"美"涵指使主体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的体验.还有人认为"真、善、美"分别指的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作为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竞赛理论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拟就运动竞赛的定义、基本属性、价值以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等问题一抒浅见,以求教于同仁。1 运动竞赛释义及其构成因素1.1 运动竞赛的定义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依据统一的规则而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  相似文献   

4.
竞技伦理引发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道德风险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伦理是当今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运动会比赛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其中使用违禁药物是典型问题。服用兴奋剂是为了获得好的运动成绩,以便摘取奖牌,从而得到物质和金钱的回报,前提是可以借助各种手段通过违禁药物的检查,这种欺骗就是竞技场上的道德风险。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道德风险可以从“委托-代理”关系来认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有效解决竞技伦理问题,需要建立道德风险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竞技体育的违禁药物问题进行了历史分析。结论认为:现代竞技体育强烈的政治化和商业化气息是违禁药物问题产生的诱因,历史将给出竞技体育违禁药物问题彻底解决的正确方案。  相似文献   

6.
从竞技训练的终极意义上来讲,训练是发展人的一种手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从竞技训练存在的价值来讲,训练是践行一种积极向上、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精神,诠释着竞技体育的公平、平等、竞争的伦理精神。随着竞技体育商业化的泛滥、功利主义的强化、衡量竞技训练的价值偏移等异化现象,使竞技训练具有的伦理意蕴日益被侵蚀。从伦理学视域角度批判了当前竞技训练的异化现象,目的在于从理念和思想上寻找训练中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7.
竞技运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特质文化,以它奇异的魅力充斥着人类生活方式之中。无数人为之欣喜、为之陶醉、为之狂热。正是在欣赏和从事竞技运动时,人们潜在地接受着人类的不同社会价值.因为“文化传播是人们共享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人们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文化价值论》司马云杰著第200页)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运动员教育缺失、滥用违禁药物、裁判执法不公、假球、赌球等竞技体育中的文化迷失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人文精神的缺失、价值取向的异化、过度商业化的冲击、体制的弊端、法律的缺位是导致文化迷失的主要原因,提出应让竞技体育回归本质、回归教育,完善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是现实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既是体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竞技体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现代竞技体育的起源谈起,就滥用违禁药物、运动员资格作弊、裁判执法不公等竞技体育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列举并分析其成因,揭示过度的商业化的冲击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导致异化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竞技运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属性。社会文化和竞技运动文化两个方面都可以形成竞技运动者价值实现的困惑。竞技运动文化性困惑的克服在于主体意识的回归与觉醒、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确立。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体育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被西方竞技体育挤压的状态,失去了其主体地位,面临着发展的瓶颈期。文章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瓶颈期社会价值与文化选择进行剖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文化符号价值,因此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合西方体育发展模式,从自身文化背景与内涵出发,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坚定信念,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与文化内涵作用,在新时期不断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2.
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为切入点,研究其演进规律,认为民俗体育的本体存在是其演进基础;文化价值认知是其演进根本动力;同时指出了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的两种主要模式即主线复合式和价值对流式演进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民俗体育价值演进原则。研究最后认为现代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价值应当彰显其文化生命力与价值活力,完成历史赋予它的文化和价值使命。  相似文献   

13.
价值论方法的介入为我国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工具。通过对体育的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分析,说明追求健康是当代体育的核心价值,健康价值观是当代体育的主导价值观。在学校体育中要确立正确完整的健康价值观,将体育教育观、终身体育观融合到健康价值观中;在高水平竞技运动中,要明确健康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摒弃非健康的竞技体育价值观,形成和谐的竞技体育价值观;在大众体育中,要树立"全民健康"的体育价值观,用"全民健康"价值观指导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中主体的超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中清 《体育学刊》2006,13(5):18-21
人在体育中的主体地位彰显了人作为文化存在的要求。如果一旦主体失去了参于实践的文化驱力,体育就成为违背人性(自我完善)的了。塑造人(个体)的人文精神要求体育文化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育作为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人类样本而存在的个体的人。人的超越性本质的要求在体育中个体作为创造者、接受者和产物是“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传统节日体育的文化意蕴及后奥运时期的社会价值取向,研究以欧洲“文化记忆”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 法,对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活动进行文化学和社会学分析。认为传统节日中的体育活动是“文化记忆”的活态存在;作为民族“文化记忆”的活态存 在,传统节日体育具有草根、民俗和乡土的文化特性,特殊的文化特性决定了其廉价性、平民性的价值特征;传统节日体育的价值走向与我国体 育发展取向趋同,必将成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政治需要、经济需要和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价值论方法的介入为我国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工具。体育的目的价值必须以人作为目的,目的价值表示的是人的生存意义、生存理想,以及表现为以体育主体的需求为尺度的合目的性;而体育的工具价值表现为以客体为尺度满足体育目的的合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马晟 《体育科研》2012,33(1):27-31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考察中国民族体育(龙舟运动)在加拿大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在多元文化社会构建中的价值;运用参与性后现代主义理论来诠释中国民族体育文化成为世界现代多元化体育文化中的可能性,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强国梦背景下国家冰雪运动文化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的强国梦息息相关,发展振兴冰雪运动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在中国举办冬奥会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及国家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均表明了国家冰雪运动也应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国家冰雪运动文化建设,要以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兴体"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创立"育人夺金,和谐世界"的核心价值观念,积极探索冰雪产业文化,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形成良好冰雪文化氛围,对于我国发展冰雪文化竞技,打造国家冰雪运动文化品牌,建设体育强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8奥运会是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大熔炉,在外国人了解与欣赏中国体育的同时,大量外国体育将进入中国,研究体育本土化内涵具有现实价值。以本土化概念为基础,从体育本土化的历史角度考察,我们认为:体育本土化是立足于中国,使外来体育与中国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继承与发展中国本土体育,批判吸收外来体育,产生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包括各层次、各个方面的既不同于原有本土体育又不同于外来体育的新的中国本土体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型民族传统体育——西夏“泼喜”旋风炮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泼喜”旋风炮是古代攻战武器 ,具有潜在的体育价值和深厚的西夏文化底蕴 ,笔者试图将我国古代这一优秀的科技成果开发为新型的、富有民族风情和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能在民运会上表演比赛。研究表明 ,这一构想、创意具有可行性 ,也有着良好的开发空间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