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俞大猷 《精武》2007,(7):39-43
俞大猷与《剑经》简介俞大猷(1503~1580年),明代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世有“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誉。明人黄景眆曾说:“吾温陵棍棒手仆妙天下,盖俞都督集古今棍法而大成之,身与士卒相斗。余所接善棍者,皆言其父,其大父承都护所指教。”此言将福建武风归功于俞大猷,决非过溢之词。世所相传的俞家棍,正是俞大猷最精善之技,此《剑经》即为俞大猷亲自撰写。《剑经》的内容,包括“剑”、“射”、“阵”三法,其中的精要在“剑”(即棍),认为其是各种武器的基础,并巧妙地以儒家经典为喻,宣称用棍如习《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俞家棍”融合了“荆楚长剑”、“杨家枪”的优点,理论宗宋明理学,基本上将朱子“由博返约”和王阳明由约而博的精义合而为一,而强调棍法不拘一格、随时变化的道理。故主张“正”是守势,“奇”是攻势,不轻举妄动、急于求成,讲究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乘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痛击,“打他第二下”。俞大猷从个人的棍法、身法开展,推衍至五人、十人,乃至军队作战的布阵原则,使此书成为“武经”、“兵经”宝典,不仅在对倭寇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效力,而且对少林派武术“中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邱郁 《精武》2006,(10):48-49
《剑经》是俞大猷的经典名著,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部理明法备、科学实用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武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武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剑经》     
《剑经》是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所著的一部棍法专著。俞大猷(1503~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人,是明朝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同时,又是位对军旅武艺及民间武术有着深入研究的一代武术家,并留下了诸如《续武经总要》及《正气堂集》等多种著述,《剑经》即收录于《正气堂余集》卷4中。  相似文献   

4.
凌召 《武当》2006,(8):3-6
流通门中的齐眉棍法受《剑经》的影响最甚,并且因俞大猷所习齐眉棍法被称为“荆楚长剑”,故而本门多习惯称齐眉棍为“长剑术”。齐眉棍技法以劈、扫、点为主,辅以挑、崩、拦、撩、砸等二十四种棍法组合而成,招法灵活多变,实用性强,杀伤力大。本套齐眉棍法乃流通门原始器械套路,  相似文献   

5.
枪为百兵之主,在枪术形成发展史中,明末清初是其昌盛时期。这一历史阶段是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一代名将俞大猷的绝世之作,被誉为武术经典的《剑经》正式刊行,至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著名武术家吴殳所著的被后世誉为枪法大成的《手臂录》问世的120年间。  相似文献   

6.
由《少林棍法阐宗》、《单刀法选》、《长枪法选》和《蹶张心法》合刊而成的《耕余剩技》是一部重要的武术典籍。它的产生与程宗猷富裕的家庭背景、“文武兼修”的徽文化以及徽刻的盛行等密切相关。该书不但对明代流传于世的少林棍法、倭刀法、河南枪法以及弩等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而且对现今流传的天启棍、苗刀、八门拳等传统武术流派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少林棍法在明代已经名震天下。茅元仪于《武备志》中就曾有一段按语,指出“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而关于少林寺尚棍的传说,以明万历四十四年程冲宗猷所撰的《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最遍及。书中写道“有一僧投身灶炀,化身紧那罗王持棍护寺”。推官陈世埈在书序中也提出:“自紧那罗王以观音显化,演教少室,遂开千载法门”。民国期间,学者唐豪考究《少林棍法阐宗》的紧那罗王记载,应源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  相似文献   

8.
邱郁 《精武》2006,(11):46-47
《剑经》是俞大猷的经典名著,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部理明法备、科学实用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武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后人发,先人至;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旧力略过,新力未发传统武术中非常强调以快打慢,主动进攻,而俞大猷在《剑经》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这一原理和“拍位”说是相通的,因为“拍位”技术恰是在对方进攻后给予反击,并在对方未对我造成伤害时击中对方,这正是后发先胜、以迂为直的用兵原理。后发先至,指的是快速抢攻的战术法则,也就是“彼微动,我先动”之义。当对方一发出进攻信号时,我就立即抢先进击,使其措手不及,以快打慢。在实战搏击中,如何能做到“后人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武术研究院主持编纂的《中国武术史》,最近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 我编了这些年的武术书刊,常有一些年轻的武术爱好者问:“人都说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么它的源在哪里?远至何方?何谓博大?又何谓精深?问得我一时也说不太全。 这次我有幸参加这部《中国武术史》的编审工作,也是带着这些问题来  相似文献   

10.
体育院系统编教材《武术》的“概述”章及有关文章,把中国武术的形成上推至原始社会,并说那时已经成为“体育中的一种手段”;该书笔者之一习云太同志在一九八○年第二期“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中国古代的武术(上)》一文中,从小标题上即可看出仍持这一观点:“远古时代的武术”、“殷周时代的武术”(注:没有标出夏代的武术)……  相似文献   

11.
林钰轩 《武当》2013,(11):11-14
剑术一道由来久矣。曾有越女、白猿公等居山炼剑,实为剑术之始祖。武林中素有武当剑、少林棍、峨眉枪之说。可见武当道派以剑法著称于武林,秘传千年而不绝。武当剑法,内合清虚之意,外取四灵之象,是故又有“冰符四灵剑”之称。又因是纯阳祖师所传,又有“纯阳剑”之名。由于内家剑法以丹力入剑,又有“丹剑”之说。此剑术在我门内已历十四代传承,吾自五岁随父逍遥子习少林五拳和易筋经,八岁开练武当玄功太极及剑法,十一岁那年始练峨眉技击术。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古代武术文献《手臂录》中有关棍法的论述,探讨古代枪棍技法的渊源.研究认为:尽管《手臂录》是一部主要论述枪法的武术著作,但是文中却有较多关于棍术的记载.《手臂录》认真剖析了明代枪棍技法混淆的现象,尤其是对于少林枪棍技法合一进行了论证,认为区分枪棍技法是习练枪棍的首要,枪法习练有六品之说,并和棍技法之用有着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在影片《黄飞鸿》系列、《新少林五祖》、《赤子威龙》中,“李连杰已不再是《少林寺》乃至《少林小子》中的那个天真、调皮、毛糙的小伙子,他稳重、坚毅、不苟言笑、洞烛察微,体现出一种成熟男子的魅力和风度。”……“李连杰也就完成了从‘情人’到‘父亲’的转变,闯进了一个更利于形象的塑造、个性发展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精武》2008,(1)
查各类罗汉内功,目前所见本子内容差别较大,如姜容樵先生编写的《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三十六功》中写的少林罗汉功为练眼功法;他人亦有顶气、喷气、吞气等类功法;倒是螳螂门《三回九转罗汉功》与香港黄汉勋先生所著《罗汉功》与此手抄本名目略合,但耐人寻味的是,此手抄本目录却冠以"西域"二字,目录题目亦为"西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1,(9):5-9
1901~1949年 1909年 霍元甲(1869~1910)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初名为精武体操学校。第二年,改名为精武体操会,简称“精武会”,传习武术。 1911年 天津中华武术会成立。 1912~1949年 武术论著大量出现。如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孙福全(字禄堂)著《八卦拳学》,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内家拳研究》《中国武艺图籍考》,姜容樵著《八卦掌》《太极拳术讲义》《秘宗拳》《青萍剑》《当代武人奇侠传》等。  相似文献   

16.
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已家喻户晓,传为美谈。然而历史记载中,发生于明朝嘉靖年间少林僧兵抗击倭寇、血沃中华的事迹却更为可歌可泣。明朝中期,日倭贼寇屡犯我东南沿海一带,淫掳烧杀,无恶不作,经常劫持我黎民男女返夷岛,一律削发赤足,充当为奴。于是,一场我国兵民同仇敌忾的抗倭斗争在千里海疆展开。相传有一位名胡宗宪的总制招募了一批驍勇善战的僧兵,他们遵从“男子之士躯当为国家缓兵用卒”的宗旨,名为大造化、月空、天池、一舟、玉田、太虚、性空、东明、古泉、大用、碧溪等四十名寺僧,自山东应募而来,他们从小习武,功夫出众,手中均持有长7尺,重30斤的铁棍,  相似文献   

17.
胡克禹 《武当》2005,(8):24-28
一、“内家拳”提法的来源根据资料记载,“内家”之说最早见于明清之际朴学大师黄宗羲所著《南雷文集》之中的《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为明末清初浙江宁波一带的武当拳名家,从师单思南,也是黄宗羲之子黄百家的师傅,由王征南上溯七代为开山派祖师张三丰。《王征南墓志铭》中有一段话:“……有所谓内家拳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从黄宗羲“有所谓内家拳者”一词的使用,可见当时内家之说不但已被普遍使用,而且相沿甚久,但真正见诸文字记录的提法出现,恐怕黄宗羲为最早,随后才有其子黄百家专著《内家拳说》一书。  相似文献   

18.
杨立志 《武当》2008,(1):30-32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两大名宗之一,素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学界少数人至今仍对武当内家武术与武当高道张三丰的关系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如顾留馨先生在其编著的《太极拳术》第九章指出:“关于太极拳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与王宗岳等五种说法。”但他最后认为“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顾留馨《太极拳术》,第352—353、25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张耀庭担任主编的《中国武术史》一书中,根据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的记载,介绍了明末武术界的“内家”、“外家”之说,对“宋之张三峰”创拳之况未置可否,认为《明史》记载了张三丰,但“没有提到他会武术”。作者最后存疑说:“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书中还介绍了黄百家的《内家拳法》。通观该书内容,侧重于少林拳的考论,而对武当武术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该书采用现代学者唐豪、顾留馨等人的考证,认为“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张耀庭主编《中国武术史》第250~318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相似文献   

19.
《水浒》系列点评之三 阅读《水浒全传》就像浏览中国武术大辞典,各种兵械琳琅满目、异彩纷呈,而其中的棍棒尤为引人注目。《水浒》开场白就讲:“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军州都姓赵。”这似乎暗示我们,棍棒在唐宋年间是不容轻视的武器。在第2回“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的十八般武艺当中,棍棒  相似文献   

20.
凡出自书本的记载,大都是真的吗?不一定!就以中国有几个“少林寺”来说,也可说明这一点。 据《少林寺碑》、《裕公碑》、《万年清碑》、《近代秘密社会史料》、《中国秘密社会史》、《国术周刊》等石碑和书刊记载,全国共有河南少林、和林少林、蓟县少林、长安少林、太原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