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鹏  李延涛 《冰雪运动》2010,32(3):5-7,21
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针对速滑运动员在运动中和恢复期生理生化变化的特点,结合速度滑冰比赛特点,阐述了肌肉放松的生理机制和在速滑比赛中对发挥良好体能的重要作用,从滑跑形式、速度、幅度、距离、姿势等方面提出肌肉放松训练的技术性要求和教学方法,把肌肉放松训练与速滑技术、体能恢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指出训练后体疗、积极性休息、食补等恢复手段,为速度滑冰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人体科学理论及速度滑冰专项训练等理论来分析肌肉放松能力对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成绩的影响,进而探讨运动员滑跑肌肉放松能力训练的思路.结果得出:提高肌肉放松能力可增大肌肉收缩力量,减少能量消耗,延缓肌肉的疲劳,提高滑跑的实效性.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放松能力训练的途径: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工作;在强化技术训练中掌握和提高放松能力;重视心理素质训练与放松训练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速度滑冰技术是高度协调的周期性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在滑跑过程动作高度自动化、肌肉协调放松以达到高度节能效果。因此,肌肉的协调放松能力对于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滑跑成绩具有重要作用。试图从肌肉放松的生理机制;运动员滑跑肌肉放松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等,运用人体科学理论及速度滑冰专项训练等理论,来探讨肌肉放松能力对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以期为速度滑冰青少年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于净  贾俊深 《冰雪运动》2007,29(4):29-31
速度滑冰长距离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和训练后,进行积极的放松练习,对体能的恢复和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指出放松训练对速滑长距离全能运动员的重要作用和对其运动成绩的影响,提出了速度滑冰长距离运动员放松训练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速滑运动员休息时与极限运动后呼吸机能以及血乳酸浓度的变化,进一步研究运动训练中肌肉的无氧氧化作用。研究表明,传统耐力训练可明显提高速滑运动员的呼吸机能。大负荷训练有助于肌肉无氧能力的加强,同时也发展了有氧能力,从而有益于耐力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区域的训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徐英男 《冰雪运动》2008,30(6):16-18,24
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区域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与重要性,认为核心区域参与运动的肌肉构成,加强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区域的训练符合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外形的技术结构特点,能提高其驾驭冰刀的能力,是当今势在必行的趋势,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核心区域训练持之以恒、高质量和不同周期区别对待的原则,以及髋部、躯干的训练方法、手段与衡量训练负荷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短跑运动员自然放松能力训练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跑运动员通过自然放松能力的训练能增大肌肉收缩力量 ,减少内阻力和能量消耗。重视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采用与短跑技术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进行训练 ,就能提高运动员肌肉自然放松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使少年短跑运动员掌握合理技术,打好技术基础,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结合少年运动员训练实际,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影响少年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能力的生理机制、技术特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等进行理论与实践分析。指出肌肉放松能力对于少年短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技术训练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及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9.
速滑运动技术是高度协调的周期性运动项目。而速滑短距离放松技术是运动员在滑跑过程更经济地运用自身体能、更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 ,以保持高速滑跑取得理想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技术训练内容。为此 ,本文试图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速滑专项训练学的理论就放松技术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正确技术动作 ,对短距离成绩的影响以及采用哪些训练方法手段解决运动员的放松技术加以探讨。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短距离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平衡能力是速度滑冰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平衡能力的好坏关系到技术和体能能否得到最大的发挥与体现,是速滑运动训练不能忽视的重要训练内容。身体的平衡能力由神经、肌肉、运动三大系统协调运作,其好坏取决于身体对来自前庭分析器、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对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与人的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关系密切。长时间规律系统的平衡能力训练,会提高速滑运动员对平衡能力的控制性。  相似文献   

12.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协调训练(PNF)的核心在于通过刺激肌肉和神经系统,达到放松和热身的目的,在提高身体柔韧素质、提升肌肉发力质量、改善机体平衡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探究PNF技术对于健美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拉伸放松方式,PNF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健美操运动员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运动能力。因此,建议在健美操训练中引入PNF技术,以保障健美操运动员训练后的放松效果,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肌肉放松对短跑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交替进行的。肌肉在收缩时缩短,在放松时伸长,这是同一物体表现出的两种运动形式。作用于同一关节机能相反的两种肌肉,若主动肌收缩,则对抗肌放松,当对抗肌转化为主动肌收缩时,则主动肌转化为对抗肌放松,肌肉是如此交替配合完成一定运动的。肌肉的放松能力是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和比赛实践得到提高的。研究表明,经过放松训练的运动员,肌肉随意收缩的能力比原来增长了8倍,而未经放松训练的运动员只增长了1.3倍。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其主要差别在于肌肉的放松能力。我们认为肌肉放松对短跑运动有如下作  相似文献   

14.
肌肉放松能力的训练可通过各种形式的短跑练习,来提高短跑中的放松能力,在训练中我们要给运动员反复强调放松技术在短中的重要性,只有运动员正确认识和理解了短跑放松技术的作用后,训练方法与手段才能真正贯彻下去,短跑放松技术可以增加每一步的幅度和加快两腿交换的频率。  相似文献   

15.
浅析放松训练对速滑短距离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速滑专项特点,指出放松训练对速滑短距离运动员的重要作用和对其运动成绩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速滑短距离放松训练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肌电图测试技术测试分析我国两名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冰上过程中以及主要陆上专项力量练习动作下肢主要肌肉的用力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我国两名女子重点运动员速滑过程和陆上专项力量练习的肌肉发力特点,指出陆上专项力量练习与实际速滑过程中肌肉用力特点的差异,进而对陆上专项力量训练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专项力量训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谈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松对于短跑运动员掌握合理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影响少年短跑运动员肌肉放松训练有关的生理机制、技术特点、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少年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及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金凤 《中华武术》2007,(12):10-12
肌肉放松能力是维持短跑运动员长时间高速跑的重要因素,放松能力对于掌握和有效运用短跑技术,提高跑的技术效果,优化短跑技术结构,使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更经济地运用自身体能,有效地发挥最大潜能是非常重要的。就此,对短跑肌肉放松机制、放松技术、提高肌肉放松能力的训练方法加以探究,为从事短跑训练的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梁洪涛  张博 《冰雪运动》2007,29(3):17-19
结合多年从事速滑专项运动的实践,对少年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要依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来提高少年速滑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从全面发展少年速滑运动员身体素质、注重专项技术训练的实效性和心智训练等方面,探讨了少年速滑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爆发力、速度力量耐力是短道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力量素质,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和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短道速滑专项力量训练常用手段,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与负荷控制。认为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应结合比赛速度和比赛节奏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提高神经肌肉的适应能力,让大脑与肌肉更加协调地配合工作,力量训练不仅注意负荷的大小而且要注意用力的方式,应加强速度耐力训练中的力量和步频的连续稳定性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