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教育部教研[2003]3号文件关于《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的指示精神,哈尔滨体育学院与苏州大学共同决定于2006年继续联合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学生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就读,由苏州大学颁发毕业证书并授予硕士学位。报考须知一、拟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名(含委培和自费生)。二、考生统一报考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须注明与哈尔滨体育学院联合培养)。三、报名条件: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推进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采取“转变观念培养体育精神、创新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打造多级创业实践平台、实施“双素质”培育工程、改革专业课考评体系”等措施,使全院师生的人才培养观有较大转变,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增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运动康复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探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建设现状着手,对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及学时分配;实习、实训、实践平台的搭建;成绩考查及授予学位;教材的选用及编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体系已初步确立,但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成立于1958年建院时。招收我省体工队优秀运动员。我国优秀冰上运动员王金王、罗致焕、杨云香、刘凤荣等都是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的学生。“文革”中哈尔滨体育学院被撤销,1979年复建,自1980年开始,按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对优秀运动员报考高等学校推荐条件的规定精神,经省教委同意,招收了部分省内优秀运动员入学。1989年经国家体委批准,同意我院继续招收运动训练专业学生,1991年末,我院进行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篮球课教学现状及影响学生学习主要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学生众多,篮球技能和身体素质差别比较明显,以及学习动机不端正等因素,提出了改善教学的基本对策,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篮球课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篮球人才。  相似文献   

6.
结合上海体育学院开办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多年实践经验,认为:提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办学水平及质量,保持学科优势,应坚持重内涵建设,创专业特色,同步发展“三个课堂”。具体应做到: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第一课堂”教学质量;推进“第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抓好“第三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专业,其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了分析,肯定了已经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着力挖掘更多突出学科特色的课程;合理把握医学课程设置比例与深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部分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等。以期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网球竞赛规则、裁判法与教学比赛" 教学形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2004级网球专修班的60名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竞赛规则与裁判法的教学不应单纯采用理论课的形式,应采用理论与教学比赛实践结合授课的教学方式,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更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田径专业人才。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调查法通过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评价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评价模式,并结合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特点及教学环境,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评价进行改革。研究表明:现行的教学评价不适应社会需求田径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评价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与田径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更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田径专业人才。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调查法通过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经验,并结合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特点及教学环境,针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发展对策。研究表明:现行的教学大纲不适应田径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与田径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南京体育学院篮球裁判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体育类院校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提出可行的建议。方法以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为例,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资料法,就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培养状况,培养的目标和学生裁判员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整体理论水平较差,执裁经历较少,缺乏相应的学习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发展,对本专业学科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本研究从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入手,对本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冰雪运动平台搭建、师资与管理、科研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对本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优化了课程设置,积极搭建冰雪实践平台,加强师资管理,并在科研方面着力突出冰雪特色。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体育学院具有冰雪特色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系已初步确立,但仍需不断完善。希望本项研究能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学生人数占全院学生人数的1/3。运动系辅导员工作强度大,只有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做到事半功倍,才能为学院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优化路径,希望为高职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将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毕业生培养成为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最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体育人才,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和生源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现状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从修订教学大纲、增设选修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哈尔滨体育学院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专业的体育高等学府,哈尔滨体育学院始终以鲜明的冰雪特色办学优势为黑龙江省和国家冰雪体育事业发展贡献着力量。目前,哈尔滨体育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冰雪特色的高级人才教育中心,并建有全国唯一的冰雪运动文史馆。从哈体院走  相似文献   

17.
宋淑英 《精武》2012,(28):20-21
运动心理学课程是体育学院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运动心理学对体育学院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运动心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很多专业的运动心理知识,用于平时的训练与比赛,可以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本文主要以吉林体育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当前运动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为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结合当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社会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时代需求,科学地制定了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对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整教学计划,重新确立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突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特色,有利于本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文学教授 刘文学,男,1940年3月生于哈尔滨市。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冰雪运动专业。教授。兼任九三学社哈尔滨体育学院支社主任委员,哈尔滨市游泳协会副主席,冰球和游泳两项国家级裁判。 刘文学教授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冰球、游泳、轮滑球的教学训练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训练经验和专业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等体育院校冰上舞蹈表演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由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是国内开设冰上舞蹈表演专业方向的第一所院校,因此,本文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个案,从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时分配,到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教材的选择与编写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冰上舞蹈表演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应充分结合学生的专项特点,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的平台,构建符合办学特色的“2+2”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培养社会急需的冰上舞蹈表演艺术人才.研究形成的结论将为我国体育院校舞蹈表演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舞蹈表演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