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检验能力、自主和关系感对自主支持感与学生的动机定向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232 名小学4~6 年级 的女生进行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学生知觉到的来自体育教师的自主支持对能力、自主和关系感这3 种基本心理需要有着显著的预测作 用,同时,每种基本心理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定向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对自主支持感与学生动机定向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自主的动机定向,体育教师应该尽量营造自主支持的教学情境来满足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2.
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自尊、人格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什么样的身体锻炼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对中学生的羞怯感产生积极影响等问题,以羞怯理论为指导,提出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预测设计,对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的关系及其中介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与羞怯感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中学生的自尊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为正向关系;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变量对中学生羞怯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自尊、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变量在身体锻炼和羞怯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红艳  王进  胡炬波 《体育科学》2007,27(11):30-36,77
形体认知偏差定义为自我体型认知与实际生理体型产生的差值,差值越大,偏差越大。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对青少年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进行探讨与分析。被试者600名大、中学生填写了一般自尊量表、身体自尊量表、生活满意感量表、BMI表。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对形体认知偏差在不同体型、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形体认知偏差与身体自尊和一般自尊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女生群体中。形体认知偏差能够对身体自尊和一般自尊进行可靠的预测。但无论男、女生,形体认知偏差与生活满意感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不能对生活满意感产生预测效应。路径分析表明,形体认知偏差对生活满意感的影响是通过身体自尊和一般自尊这两个中间变量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主观身体评价与生活满意感:开放式问卷的检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力为  张立敏 《体育科学》2002,22(5):114-118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人们对自己身体的主观评价能否预测生活满意感;个人对自己身体魅力的看法是否来自于主观身体评价;主观身体评价与自尊的关系如何;年龄和性别是否影响个人的主观身体评价。被试者共337名大、中学生,他们填写了开放式的身体十问量表及封闭式的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身体吸引力量表及自尊量表。作者从身体具体描述和身体满意程度两个方面对开放式的身体十问量表进行了编码,并培训了2名评分员对问卷进行评分.评分者一致性达0.84。结果表明:积极、肯定的主观身体评价可以预测自尊和身体魅力,同时这两者对生活满意感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这提示,自尊和身体魅力或许是主观身体评价与生活满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果还表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被试者对自己身体的主观评价是不同的.因而如何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就显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基本需要理论为基础,探讨感知到的教练员自主性支持通过基本心理需要为中介对运动员疲劳和训练满意感影响的路径模型。方法: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对13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进行访谈,并对840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7.0和AMOS18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教练员自主支持、3种基本心理需要与疲劳负相关,与训练满意感正相关。教练员自主支持预测3个基本需要,即能力需要、关系需要、自主性需要正向预测训练满意感,负向预测疲劳。结论:基本需要理论在中国运动员中是适用的,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是教练员自主支持和疲劳、训练满意感的中介。  相似文献   

6.
《湖北体育科技》2019,(11):996-1001
目的考察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其学业自尊的关系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为探讨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青少年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r=0.308,p<0.05)、自我效能感(r=0.207,p<0.001)呈正相关。2)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中起部分中介作用(β=0.007,r=0.098,p<0.05),自我效能感在锻炼强度与学业自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与学业自尊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1)中学生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其学业自尊水平,但不同等级的运动量,不同体育能力的中学生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存在差异。2)自我效能感在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内在机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体格焦虑问卷和自编的 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问卷,对752 名天津市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锻炼量与身体自尊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确实 可以提高身体自我概念。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和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变量分别在锻炼量与身体自尊关系之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将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中介变量整合在一起,构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 介效应整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总的中介效应占39.32%,即体育锻 炼影响身体自我概念的总方差中有近40%可以由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解释。上述结果提示,身体锻炼可以通过提高 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体格焦虑,缩小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进而促进身体自我概念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 的心理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一、二年级拉丁舞兴趣班学生35人为实验对象,以"身体自尊量表(PSPP)"、"一般自尊量表""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为测量工具,研究拉丁舞练习对大学生自我概念(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丁舞练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生活满意感相对比较稳定,通过锻炼不易改变;横向比较,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及生活满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纵向比较,女生在提高"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吸引"以及"整体自尊"上具有显著性,男生只在"整体自尊"的提高上具有显著性;身体自尊、整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采用量表对242名女性初中生进行测试,考察体育课上学生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课外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设自主支持的体育课堂气氛具有重要意义,自主支持感可以促进自主性动机(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向.  相似文献   

10.
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一般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主观身体健康、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一般自尊和一般生活满意感5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246名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锻炼水平在因变量身体价值、一般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主效应非常显著;锻炼形式与每周锻炼次数对各因变量均不存在显著的主效应.在主观身体感受、一般自尊因变量上,锻炼水平与每次锻炼时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不锻炼与每周锻炼3次以上者在所有测试变量的得分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一般自尊和生活满意感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体育教材、体育素材的本质属性。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应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有效性不高的内容,把竞技运动技术作为体育素材来代替体育教育活动中的体育教材的思想和作法应予纠正。应本着符合体育教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的原则,对体育素材进行认真、严格、细致的筛选与提炼,以丰富体育教材的内容,提高其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从高校体育到终身体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的灵魂和根本宗旨,也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培养的关键和基础,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对终身体育的养成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根据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的最近进展情况,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结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探讨我国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系。指出高校体育要改革发展.必将面向社会,与社会体育结合,社会体育延续着高校体育,无论在场地、器材、指导人员、项目和组织管理上期待高校体育的加盟.二者的结合将更好地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1,(10):144-144
李娜连续第二年在美网首轮出局;状态正盛的新科温布尔顿冠军科维托娃也没能闯过女单第一轮:强势复出的小威以连续6场直落两盘的完胜杀进美网女单决赛,冠军志在必得,不到20个小时之后又连丢两盘完败低调的澳大利亚姑娘斯托瑟……  相似文献   

16.
柏杰  刘全 《安徽体育科技》2002,23(3):104-106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体育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而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对中美两套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国家体育标准>在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学习目标的设定、运动的教育与人的社会化进程及体育与促进健康等几个方面值得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去学习、借鉴,对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实施有着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加强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提出为实现新世纪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体育文化必须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形成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达到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体育意识与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道家体育、教学传统对现代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先秦道家体育、教学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现代体育教学的若干启示,对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