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子 《中华武术》2004,(3):27-27
我是马虹先生《陈氏太极拳体用图解》《陈氏太极拳技击法》《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这三本书的读者与后学者。我喜欢陈式太极拳表现的劲力和刚柔相济优美的拳架风格。因此,我研究了陈派太极拳的历史。陈式太极拳强调技击时既要用意,又要用劲或力,当然,强调的是用阴阳相济的巧力(没有拙力、笨力、蛮力、直力,而是松活弹抖的整体力),“用意”或  相似文献   

2.
“代理架”是一代大师和兆元对太极拳的独到诠释,简单明了的三个字,道出了和式太极拳是以理说拳、以拳明理、理技相合、理养结合的理论内涵,一个“理”字表达了和式太极拳的哲学思维,理是什么,理就是太极拳的道理、原理,理就是太极、阴阳、动静,这是万物之理。文章通过对和式太极拳代理架的“理”的分析、探讨,以更深刻地了解代理架“理”之内涵,认识和式太极拳在太极拳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这也是一代大师和兆元对太极拳发展不可抹杀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刘步尧 《武当》2001,(11):36-37
许多陈式太极拳著作中对太极拳技法的解说都采用了一种与传统方式不同的体例,较突出者有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陈正雷《陈式太极拳》,马虹《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等。其中《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和《陈式太极拳的周身规矩》之类的文章就是对太极拳技法要领的解说。其体例的特点是以人体部位为纲,  相似文献   

4.
目前,太极拳运动正在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演练 队伍星罗棋布,一 派生机,成为社会 体育的一大盛景, 参加的中青年人员 明显增多。而且演练太极拳的国家 越来越多,已经逐渐走向世界。特别 是“太极拳好”的思想意识正在广 大人民群众中逐步增长,给进一步 继承和发展太极拳事业带来了很 大希望,太极拳运动定会弘扬光 大。但据了解,演练太极拳的,习拳 架者多(这是对的),学拳理者较 少。以致不少人虽练拳多年,但拳 架未能充分体现拳理,成就不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同志对学习 拳理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哲理。和式太极拳是和兆元在继承陈清平拳架的基础上创造的"带理架"太极拳,历经数代传人的发展,已成为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它不仅具有"理技相合"与"耍拳"的理论特色;而且体现出和顺中平、轻柔圆活的技术特点。文章在阐述和式太极拳概貌的基础上,进而对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修雨 《武当》2009,(2):22-23
笔者经仔细研究发现,武当张三丰太极拳与陈式太极拳理论,虽都同用“太极”一词,但二者区别较大,在陈式太极拳理论中可寻找出“经络”、“易经”“兵法”等痕迹,拳架与拳理互相渗透,密不可分。武当三丰太极拳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等,太极两仪之理是张拳应用之本。  相似文献   

7.
留阳道人 《武当》2000,(5):16-17
太极拳理法中,主要手法和辅助手法这一组阴阳统一关系的技法,在太极拳拳架、推手和散手中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这一组变化多端的技法直接影响着太极拳风格和功夫的层次,故本人特根据太极拳原理和拳经技理,对其辅助手法和特色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一种获取内功的方法和手段。太极拳推手,是从内在检验、印证、规范拳架,正确理解、明了,掌握拳理的必修之课。太极拳推手.是深入研习太极断手、散手功夫的必由之路。太极拳推手.是调心、调息、调身、祛病、强身的必要举措。太极拳推手,是加强交流、增强团结、缔结友谊的纽带与桥梁。太极拳修炼,离开推手,则为操舞.非但功不上身,祛病强  相似文献   

9.
朝阳 《精武》2008,(4):1-1
此篇拙文.写于2006年赋闲之时,事隔一年许,马虹先生大作业已成书。今在这一栏目披发,当为祝贺八十有二的太极拳大家,陈氏传人马虹先生又有力作问世.弘扬太极大道。  相似文献   

10.
吴剑锋 《武当》2013,(1):7-9
内家三拳,一般指形意拳、太极拳和八卦掌。以圆为基本特征的内家三拳,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圆运动风格,而且形成了一套圆运动理论拳法。虽然三拳在演练风格上各有特点,但拳理拳法同出一源,总离不开一个“圆”字。布学宽先生生前常说:“太极拳划圆,八卦掌走圆,形意拳打圆。如能三拳交替习练,用心体悟圆理,对健身有益,对技击有用,千万不要忽视。”  相似文献   

11.
赵堡太极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各代传人对太极拳理的理解或有差异,因而所练赵堡架也是风格各异,大小高低快慢不一。在整个拳系中共传有十五种拳架,即大架、小架、代理架、腾挪架、领落架、功夫架、内功慢架、走架、车轮架、呼雷架、跳架、跟头棍架、飞架、溜  相似文献   

12.
闻章 《武当》2000,(5):11-12
书,有种类之分,有高下之分。好书如好友,读千遍而不厌;坏书则像毒品,半点都不该挨。真有那读好书的,舍得用一辈子的工夫,细细研磨品味,就像南方人喝工夫茶。如今我也得到一部可以读一辈子的书,而且,这部书与众不同,它不仅要用眼读,用心读,还要用身体读。这便是陈式太极第十代宗师陈照奎传授、马虹先生编著的《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  相似文献   

13.
清人陈鑫在《学拳须知》中强调,“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艺术大师杨禹廷说:“打拳打个理。”这是先辈拳人给我们后继学子的至理名言,不可不悟。太极拳博大精深,拳理源于老子、易学,不理解拳理,难于练好太极拳。一般健身无须过高苛求,如果深入修练必须读书,懂得拳理。笔者认为,习拳有一个公式,“认识──理解──明白──懂。”认识,可以到各公园看人练拳,这是直观认识;还可以问拳师,请都教练,这是听中求认识;读太极拳理论书、拳书、以及对名拳师专访的纪实类文章,从中体会太极拳的拳理拳法,…  相似文献   

14.
车星辰 《武当》2003,(2):27-27
读完瞿世镜先生《武林》2001年7-10期连载的《杨门弟子素描》一文后,令我感慨万千,心绪久久难以平静。 难得《武林》及瞿世镜先生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鲜为人知、回味无穷的杨式太极内幕。同时,困扰我多年的一个疑问——现行杨式太极为何都是柔软体操?也终被解开。原来,我们所见到的现行杨式太极拳架,几乎都是由顾留馨一手扶植的,由只懂外形拳架的某些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传播的。他们将  相似文献   

15.
论太极拳中的"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集哲理、健身、技击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它以弧形的运动轨迹来体现“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本文试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架练习、技击中“圆“的体现,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实质,以期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原宝山 《精武》2006,(11):42-42
这是一篇已故赵堡太极拳家原宝山先生写于2002年的文章,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刊发。本期选登出来,为太极拳拳理研究又提出一份见解,以飨读者,同时希望更多读者参与太极拳理论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清末武术家、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先生(1810--1890年)在其《耍拳论》中讲道:"太极拳用功之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极拳独特之处。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刚之论。"耍拳"理论,是和式太极拳有别于六大太极拳流派之处的一种拳术方法理论,体现出和兆元祖师匠心独到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为太极拳修炼者指出了一条由"招熟"到"懂劲"进而"阶及神明"状态的途径。和式太极拳编排是依据人体结构理论为指导,以自然为原则。拳架与中医、易理理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薛圣东 《武当》2004,(7):18-19
赵堡太极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各代传人对太极拳理的理解或有差异,因而所练赵堡架也是风格各异,大小高低快慢不一。在整个拳系中共传有十五种拳架,即大架、小架、代理架、腾挪架、领落架、功夫架、内功慢架、走架、车轮架、呼雷架、跳架、跟头棍架、飞架、溜架。  相似文献   

19.
所谓“拳架”,既指拳术动作,也指拳术套路。门派化的武术传承,主要依赖拳架团聚其传习人群。太极拳系亦然。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架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这五个太极拳流派不仅有着各自开山的传统拳架,也有着由其传人根据研习心得创制的新编拳架。近些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以五式传统套路为素材,以竞赛为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