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体教融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立足加强学校体育,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以中央深改委关于体教融合重要论述为依据,梳理传统体教融合演进脉络,从政策支撑和现实需求释读新时代体教融合内涵,对比新旧体教融合概念差异,研判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形势,总结现实困境并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取向。认为新旧体教融合在概念内涵、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关注对象和工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面临协同共治的社会环境、多元共识的体育功能和矛盾重重的培养现实;存在环境失真、制度失灵、机制失衡和模式失新的现实困境;未来发展应注重深化思想融合,营造发展环境;促进目标融合,破除制度壁垒;推动资源融合,畅通培养机制;加快措施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如何更好更全面地培养却一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其阻碍了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而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提出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道路。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诸多困境进行分析,并在体教融合的视角下探讨其相应对策,以期为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融合之路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多元主体的现实需求是人才培养的动力基础,资源分配与外部条件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动力转化。然而,在体教融合视域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仍面临多元主体需求不一致,难以形成协同培养模式;资源配置不合理,尚未形成良好的人才转化机制;缺少评价标准,无法监测人才培养质量等现实困境。建议协同多元主体需求,形成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构建多元化平台和管理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发展,以建设高质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22,(1):64-67
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存在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放大。体教融合是解决弊端的一种出路,如何融合以及如何解决融合中涉及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将青少年业余体校历史发展分为4个阶段并挖掘其历史背景与意义,分析当前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业余体校所面临的诸多困境:生源,青少年业余体校萎缩的根源;成材率低,限制了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发展;业余与专业的矛盾,培训机构的竞争;训练与学习的矛盾,逃不掉青少年学习成绩差的事实;体教融合推行中组织机构协调的困境。提出如下对策:创新管理模式,部门之间通力协作打通“壁垒”;深化青少年业余体校改革,与学校资源共享;搭建比赛平台,构建比赛长效机制,打通升学通道,赛事平台常规化。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我国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化,规划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全新布局,构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发展体系,实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辈出的发展目标,以协同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协同理论与体教融合之间的契合性;解读了协同理论视域下体教融合的内涵,以此为依据对体教融合的基础框架进行设计。并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实际以及发展特征提出发展对策:夯实学校体育发展基础,践行“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核心,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强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该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在外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训矛盾纾解方略的基础上,立足本国国情,对体教融合视域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训矛盾的现实困境、本质成因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策略。现实困境:培养模式亟须革新,部门市场发力松散,人才教育重智轻体。本质成因:体教部门各自为政,部门市场各有体系,主体认知各有差异。提出优化策略:把握政策机遇,革新培养模式;引进市场力量,各方协同发力;接受思想启蒙,提升文化涵养。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模式发展现存的问题.认为:现阶段中国“体教结合”模式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学校申请培养基地的准入门槛限制、专业师资人才缺口、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相对突出.并提出了科学调控、优化学校参与竞技体育人才培训制度;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体教结合”教练员水平;驱动校、企多方合作筹集经费等较为具体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地级市"教体结合"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典型代表"南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得到保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冲金率稳中有升;运动员学、训矛盾得到初步解决;加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形成了多样化训练格局;竞技体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与整合;建立了科学选材的运行机制和网络体系。管理保障、训练保障、经费保障、社会保障等机制的健全促进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高洁 《中华武术》2022,(7):64-66
体教融合的本质就是将竞技人才培养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体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而第二大目标则是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体教融合需要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形成合力,提高人才认识,转变育人观念,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是为培养运动员后备人才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中等体育专业学校,是我国高水平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重要来源。本文以山东省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为例,针对现阶段存在的掣肘问题及如何通过深化体校改革实现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发展阶段,增强四川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擢升为国争光贡献度、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步伐成为四川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四川省长久以来体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命脉所在,对于其新发展阶段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剖析了四川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指出现存的现实问题:人才培养“战线过长”,项目布局不合理;优秀运动员培养管理体制单一,运行机制滞后;学训矛盾极为突出,退役安置异常困难;科研助力处境堪忧,科技保障亟待优化。在层次结构分析结果基础上,为四川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对策建议:优化选拔机制、革新培训体系、深化体教融合、发展体育科技、加强政策支持以及完善安置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体教融合是转变理念的战略性决策,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体教融合是将学校体育与文化教育有机融合,旨在解决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培养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小学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体育后备人才的发掘地。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体育教师对青少年体育教育乃至整个学校的体育教育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及从体教融合的八个方面出发,结合中小学办学目标、方式及特点,促进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充分融合,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发展。在体教融合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借助体教融合政策的全方位实施,能够获得发展的契机。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2.
“体教结合”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体教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下的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缺失而出现的,它符合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但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先体后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教分离或者结合不畅;竞技体育体制下的后备人才培养受到严重挑战,运动员的退出机制没有有效建立起来;教育系统下的教练员队伍建设遭遇种种束缚,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教练员队伍无法有效对接.为加强“体教结合”,实现“体教融合”,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完备的竞技体育人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更要重塑竞技体育的价值追求,实现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Ⅱ),对1992-2011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关键词和作者共现图谱,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不同项目或地域后备人才培养是研究热点;除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保持"热度"外,其他热点研究均呈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体系,运用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改革路径: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优化项目布局;建立新型的"体教结合"的培育体系;吸纳社会资金培育后备人才;建立市场化后备人才交流制度;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提高后备人才培育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关于“体教结合”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体教结合”的案例研究以及探讨如何建立体教结合机制上,针对体教融合方面进行研究的不多.因此,如何更好地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教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出发,试图探寻“体教融合”的心理学基础,从而更好地为“体教融合”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对名校办名队实践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相关问题的归纳总结。突破体制性障碍,让专业竞技训练走进校园,成为教育的分支;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打通名校“直通车”式输送渠道;教体优势资源互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育人为先、体校主导、名校保障、资源共享、学训融合、人才共育、特色共创”的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特色培养体系。建议进一步提升办队附加值,推动区域竞技体育水平整体发展,为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体育与教育等领域跨界融合的加深,以三级训练网和体教结合为主的运动员选材和培养模式暴露出了选材范围窄、偏向培养、重体轻育和文凭缩水等问题。相关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激化了体育与教育系统内外部的矛盾。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契机,能够以转型为依托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以趋势为引导搭建多元化运动员培养通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化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我国运动员选材和培养工作要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契机,深入推进工作机制融合,巩固体教融合发展基础;强化教育系统主体作用,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因地制宜开展先行探索,盘活现有体育后备资源;建立衔接有序竞赛体系,推动人才合理高效流动。  相似文献   

18.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体教合作、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战略思路,加强体教结合,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以附属竞校为龙头、建立以地市为单位的羽毛球业余训练网点基地的体育培养结构。1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及方向根据羽毛球项目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以选拔、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以贯彻全省  相似文献   

19.
深化体教融合是以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立足于新时代体育事业转型发展要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推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在分析我国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发展瓶颈,在树立体教协同育人、多元开放融合的现代化治理理念基础上,研究建议从目标、资源、措施的一体化融合上改革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内在价值,剖析体教融合发展中的短板及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设一体化赛事体系。发展短板:顶层设计的全面性和持续性亟须加强,两系统赛事体系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体、教两系统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不足,学校体育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应对策略:完善法制建设,确保政策主客体权责利分明;坚持统筹规划,构建一体化赛事体系;明确目标导向,建立“双循环”人才培养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完善学校体育资源供给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