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与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进行测试,以期找到某种规律,为科学健身、合理的饮食生活规律提供理论指导,充实大学生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运动降低体脂含量(P〈0.05),增加瘦体重、肌肉和蛋白质含量(P〈0.05),中等强度的运动提高骨密度(P〈0.05),且不同训练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课程设置、运动训练内容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指出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而运动强度过大反而会降低骨密度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11个不同运动专项男大学生跟骨超声骨量进行研究,为黑龙江省体育院校大学生科学运动训练提供骨密度方面的资料。结果显示:田径、游泳、羽毛球、网球专项大学生跟骨超声骨量STI值高于同性别青年组平均值,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体操、篮球、乒乓球、排球、足球、跆拳道、柔道专项大学生跟骨超声骨量STI值低于同性别青年组平均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得出不同运动专项、运动强度对我省体育院校男大学生跟骨超声骨量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橄榄球运动训练对男大学生跟骨骨密度(BMD)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Osteospace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长期从事橄榄球专项训练的男大学生11名(运动组),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的11名同龄男大学生(运动对照组)和沈阳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的10名学生(一般对照组)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测试,测试部位为右脚跟骨。结果:运动组的BUA与运动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540),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4,p〈0.01);运动组的STI与运动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99),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31,p〈0.05);运动对照组的BUA、STI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135;p=0.997)。结论:橄榄球运动能提高骨密度,增加骨量;高力量性训练、高冲击性运动对骨密度具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专项运动训练对男大学生运动员身体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对网球专项、足球专项训练的男性大学生运动员各15名,无正规运动训练同龄大学生15名(对照组)进行BMD测试,测试部位分别为:左右前臂各区域、左右侧股骨各区域骨密度值。结果 2组训练组各部位BMD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升高的趋势,且大部分区域具有显著性差异;网球专项组与足球专项组比较,左右前臂有升高的趋势,其中一部分区域BMD有显著性差异,左右侧股骨BMD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同专项运动对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影响有差异,运动训练能有效地提高男大学生机体的BMD及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大学生的体质和身体成分进行监测与评价,旨在了解健美操专项大学生体质和身体成分的变化趋势,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健美操专项大学生在四年间,身体形态中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变化不大,身体机能中的肺活量和台阶试验指数显著增加(P〈0.05),身体素质中的立定跳远以及男生的握力和女生的柔韧性显著提高(P〈0.05);身体成分中只有男生的体脂重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和腰臀比指标都显著下降(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显著。说明健美操运动训练可改善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重量,从而增强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提高肌肉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锻炼水平女生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锻炼水平女大学生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骨密度仪和人体成分分析仪对体育学院的女大学生28名(规律锻炼组),非体育学院同年级的29名(对照组)进行跟踪测定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结果:规律锻炼组骨密度T值、体重、肌肉和瘦体重(FFM)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百分比(fat%)、腰臀比(WHR)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T值与肌肉、FFM呈显著性正相关;与fat%呈显著性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女大学生骨密度T值有影响的因素为肌肉和fat%。结论:规律锻炼提高女大学生骨密度水平主要是通过运动增加肌肉水平来实现的;而体脂在体重中的比重增加会降低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素质指标进行研究,旨在为提高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篮球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在身体机能方面,篮球专项男、女大学生运动员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篮球专项男、女大学生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均高于对照组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握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及协调性的专项训练,从而改善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总体健康状况,也为提高篮球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规律运动对青年大学生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律运动对青年大学生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符合条件的无规律运动者与规律运动者共39名,并以AchillesInSight超声骨密度仪与Inbody720身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获取体脂百分比等体成分和骨密度评价指标。结果:规律运动组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无规律运动组;男大学生规律运动组骨密度显著高于无规律运动组。结论:规律运动有利于减少大学生体脂肪含量和增加骨密度,改善青年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不同运动专项男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7个不同专项的男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测试,比较分析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点及差异。结果显示:体液成分中体液指数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细胞内液指数健美操最高,中长跑最低,细胞外液指数则正好相反;非体液成分中脂肪含量以游泳专项最高,中长跑最低,而瘦体重、肌肉、蛋白质、无机物含量以中长跑专项最高,游泳最低。得出不同专项大学生运动员身体成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专项技术特征、训练内容以及运动员身体机能代谢对长期系统专项训练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全身扫描测试的方法,对长期柔道专项训练的青年男子运动员19名(柔道组)和21名无正规的运动训练史的同龄男大学生(对照组)的骨密度(BMD)及某些身体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柔道组和对照组骨密度、瘦体重和体脂百分率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P<0.01);同时,柔道组BMD与身高、体重、瘦体重及体脂百分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果提示,身高、体重、瘦体重及体脂百分率等可影响骨密度值的大小,运动能提高全身骨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了解高考压力下,青春发育后期体育考生和非体育考生的身体机能状况,重点探讨四项素质训练对体育考生身体成分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韩国杰文VENUS5.5体成分分析仪分别对受试者进行9月份及次年4月份体育高考后的测试。结果:男、女两实验组训练前后身体成分脂肪重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训练后降低,肌肉含量增高;而两对照组训练前后身体成分各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身体水分、脂肪重量、矿物质、体脂百分比、腰臀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四项素质锻炼对青春后期体育考生身体成分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和肌肉重量影响较大,而对体重指数影响不大。2.体育考生和非体育考生尽管发育及营养正常,但运动方式的不同,将会对身体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任玉梅 《冰雪运动》2010,32(4):87-91
以绥化市1 28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行为、重视体育锻炼的程度、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和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比较积极,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提高自我形象;男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雪地足球、篮球、滑雪、排球和游泳等,女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滑雪等项目;大学生冬季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经济、学习、设施、天气、教师与家长认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应用体育测量与统计、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体育专业238名学生和非体育专业153名学生进行了体成分和骨密度的测量与分析,旨在探讨运动对处于青春发育末期和骨量缓慢增长期的大学生体成分和骨密度的作用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对体成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学生骨密度值都在正常范围值内,但体育专业学生骨密度值略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研究提示,大学生在进行运动时,应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且在运动后及时补充人体各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齐丽敏 《冰雪运动》2008,30(2):73-76
分析当代社会需求高素质人才的特征,以及冬季体育的教育学、社会学功能,认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对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高校冬季体育与就业教育规划相结合的理念和构建冬季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科学性,提高体育的影响力,强化人们对体育功能、作用的深刻理解与理性认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和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冬季体育教学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规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丰秋 《冰雪运动》2011,33(6):83-87
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能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只有在体能、智能和人格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冬季体育冰上课教学使大学生的个性与冬季体育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在培养大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其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对健康个性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冬季体育冰上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构建冰上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大学生个性的需求,才能调动他们参加冬季体育冰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个性鲜明,富有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大学生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构建良好的冰上教学环境,并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培养、提升或塑造大学生适应不同职场、社会职务或角色的健康性格与多种能力,引导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冰上课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先利 《冰雪运动》2009,31(5):85-87
采用理论阐述法对分层教学模式的定义及内涵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实施高校体育冰上课分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身心健康的发展,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结果证明,分层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得出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不同,分层制订分别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因材施教,因需指导,因层评价和动态组合,建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韩大勇 《冰雪运动》2011,33(6):66-69
冬季冰上课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冰上课教学未能摆脱纯粹生物体育的教育模式,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滑冰技能的培养,教学中人文精神与快乐体育的理念比较淡薄。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的方法对高校冰上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大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较低、学生对冰上滑行能力的满意度不高、学生学习态度被动,缺乏长期参与冬季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通过冰上课分层次教学实验使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变,学习的积极性、冰上滑行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使大学生在增强体质、增长冰雪文化知识和坚强意志品质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冰雪运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志刚 《冰雪运动》2009,31(4):71-74,93
冰雪运动是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大学生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及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出积极参与冰雪运动的大学生自信心较强,提出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才能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完整人格特征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