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学习运用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尝试与体会杨兆宏(宁波市体委315000)在90年代初的几年中,中国体育界成功地运用系统科学思想与方法,举办了北京第11届亚运会,申办了2000年奥运会,为我国大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科学决策做出了样板,积累了极其宝贵...  相似文献   

2.
系统科学在体育社会实践中应用的特点孙大光(国家体委北京100763)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界发生了两件大事,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1990年北京举办第11届亚运会和1991年初至1993年9月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活动。前者以其在19...  相似文献   

3.
系统思想与中国文化李力研(国家体委科研所100061)系统思想在1979年就开始在中国出现了,那时我在大学读本科,印象很深。而到我读研究生时,系统论在中国特别是在体育界就开始发“热”了。时间是在1983年~1985年左右,至今记忆犹新。然而,我对这门...  相似文献   

4.
系统科学在体育界的推广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科学在体育界的推广和应用国家体委办公厅信息综合处副处长杨彩奕(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七日)我的发言主要是和大家交流情况和沟通信息。国家体委机构改革后,办公厅增设了信息综合处。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协调全国的体育信息工作;办公自动化和系统科学推广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5.
谈谈系统思想在东亚运动会指挥中心的应用戴健(上海体育学院200438)系统科学理论在体育界的应用,从北京亚运会开始到东亚运动会,包括北京奥申委等大型活动的组织,应该说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推广。第一届东亚运动会于1993年5月9日至18日在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体育科学应该说是一门年轻的科学,研究体育科学的人还不多,至于在体育科学研究上有显著成果的人就更少了。在中国体育界,人们是多么希望在体育科研战线上放出一颗卫星啊!1982年,这个光辉的时刻终于到来了。4月27日,联邦德国体育学院博士学位委员会主席斯泰格曼教授向我国一位体育界人士签发了一位博士学位证  相似文献   

7.
关于近年来我国体育界研究应用系统科学情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近年来我国体育界研究应用系统科学情况综述王国琪(国家体委北京100763)系统科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学者在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一般系统论原则。此后,这一学科日益发展,包括了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的内...  相似文献   

8.
关于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应用系统科学之探讨郭仲恭(国家体委训练一司100763)近年来体育界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奥运争光,一件是全民健身计划。与此同时,大量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强大武器来指导体育工作,并取得公认的成就,也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或许这也是体...  相似文献   

9.
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中心的系统科学,是用整体论的严谨精细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倡用系统观研究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在体育界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指导竞技运动,将为“经验训练”、“传统竞技”注入新鲜血液,进而激活竞技运动的生命力,使人的竞技潜能发挥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主办奥运会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那一刻,北京就开始正式进入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筹办程序之中。一年多来,围绕奥运会的承办工作,有关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激烈的调查研究和研讨论证,并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广泛、科学的共识。奥运会的组织、实施工作,将成为中国北京和体育界未来几年内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举办奥运会将给中国体育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带来十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走向的影响。因此,考察和认知中国在筹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育科学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调查访问等方法 ,对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中国体育科学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 :中国体育科学表现出科学研究取得高水平成果、研究手段多样化、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体育科学研究体系、开始步入国际体育科学舞台等 4个方面的特点。但是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存在着创新性研究成果 (假说 )不多、研究方法中存在的缺陷、体育科学研究发展不平衡、在国际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地位不高等问题。另外 ,中国体育科学应当在理论研究突出重点 ;应用研究突出实用特征、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加强中国特色的体育科学研究 ;建立中国体育科学数据平台 ;不断提高在国际体育科学研究中地位等方面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中国体育史学研究逐步拓展了研究领域,学科理论基础逐步深广,学科的现实性逐步增强,研究成果逐步系统化。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背景下,体育史学科面临着国际交往空前增多等机遇,也将受社会思潮的冲击等挑战。只有从学科体系、研究方法、高校支持等方面入手,才能追赶上国际体育史学发展潮流。武术史、体育经济史、体育化史、体育新闻传播史等领域都面临着转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发模式的主要弊端评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体育学科体系的稚嫩、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的薄弱、体育科研队伍整体水平的偏低,以及体育科研体制的不健全等,导致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在理论研发模式上出现了:研究主体的片面理性、研究目的的过度功利化、研究过程的肤浅与急进、理论构造上的根基薄弱等诸多弊端,这已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能力。提出应抛弃肤浅、功利、低水平重复、“浮萍式”的理论研发模式,采用注重微观实地考察和社会实验、“扎根式”的理论研发模式之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科技兴体战略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查阅大量的献资料,对有关我国实施科技兴体战略以来的相关献做一综述,认为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对科技兴体战略和我国体育科技体制改革的研究:对实施科训结合的设想与研究;对体育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及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对中、外体育科研的发展状况及科研体制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众多的献大都是基于理论的阐释、论证以及经验总结性的研究,具体的深入研究比较少.尤其对科技兴体的重点,影响科训结合的方面及科技成果的评价与应用尚待进一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学界的探索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当代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和思想资源。出于复杂原因,当时被"双百"方针孕育而生的首次体育学术论争,鲜有人提及。在学界内外争鸣氛围的激励下,这次论争系统总结了当时体育发展中的基本问题,空前活跃了体育研究氛围,也促使篮球战术、体育内行与外行、武术渊源和发展等具体问题的讨论得以深入展开;而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致使其偏离了体育场域且未能充分关注基本国情;从研究者的态度、论争者的遗憾和体育界的反思等层面,对我国首次体育学术论争及其深远影响进行研判。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比分析、文献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立足于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道路,以空间正义为研究导向,分析我国残疾人公共体育的基本状况,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角度探讨残疾人公共体育的现实问题。提出规划现有社会空间、加强残疾人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服务机制、推进残疾人体育融合发展四方面消解路径及实现手段,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残疾人公共体育"贫困"的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及残疾人事业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科技队伍状况的情报学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引文分析方法对我国体育科技队伍的成熟与稳定程度、情报与外语能力以及近年在学术研究上较有成效的科技人员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体育科技队伍人材结构已初步形成,科技新人不断涌现,但中、高层次人才相对偏少,整个队伍处于发展中的相对不稳定状态;科技人员情报与外语能力偏低,该问题依然是影响科技交流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家庭体育与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目标。在社区体育的资金、场地、器材、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的情况下,以家庭体育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体育组织形式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具有其优越性,可以通过设立家庭体育奖章与学区体育节,完善服务体系,吸引社会赞助等形式来构建我国新时期的全民健身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体育经济发展、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基础和服务条件、竞技体育优势和体育科技水平5个方面,选取15个区域体育发展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结合中部六省2005-2009年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利用SPSS14.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中部六省区域体育竞争力分值和排名,得出湖北省的区域体育竞争力最强,其中心城市——武汉构建区域体育中心的竞争优势最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运动科学领域的下肢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人体着地或姿势改变时,最先启动的动作神经反射机制是下肢刚度的调节。简要介绍下肢刚度的定义及其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等运动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以促进国内学者利用下肢刚度的研究成果改善运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以及丰富健身运动理论,同时也期望提高国内运动科学界对刚度研究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