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能力空间与技术跨越能力的积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姚志坚 《科学学研究》2003,21(3):263-267
提出了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开放体系 ,指出技术能力的培育和积累应该考虑技术能力空间 ,即在成本约束下可以有效地组织和调用的内外部能力要素的集合。其次研究了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积累模式 ,即 :引进型、内部R&D型和合作型技术能力积累。最后 ,提出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积累关键在于培育核心能力 ,但同时需要注意核心能力刚性和动态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2.
姚志坚  姚婕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20-127
技术跨越的过程就是一个技术能力跨越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成长型技术跨越和技术能力发展轨迹,并进行了综合案例分析。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存在着以引进模仿吸收为核心和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两种技术能力积累模式。技术能力的积累体现出一个成长型的轨迹,这实际上是成长型技术跨越的机理所在。而在对浙大中控的案例研究剖析中进一步发现,协调的技术能力积累、技术融合和自主核心技术对技术跨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获取--环境、模式与吸收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着技术跨越中的技术获取,对技术跨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并重新对跨越概念进行了界定。企业作为技术跨越的主体,其在进行技术和产品的选择时首先要辨别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为此就要进行市场、技术和能力环境的分析。根据三种环境的动态演化特征和机会窗口的开闭,企业可从自主型、引进型、并购型和合作型跨越模式中选择相应的模式。围绕不同的技术获取模式,企业面临着不同环节的技术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4.
技术跨越概念与标志界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智 《科学学研究》2006,24(3):364-367
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对技术跨越概念研究基础上,运用科学研究中的种差界定方法,对技术跨越进行了严格的概念界定,给出了包含技术跨越主体、目标、行为特征、结果标志的技术跨越定义。并以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关键指标,建立了可以量化判定的技术跨越标志的指标体系。本文研究结果对技术跨越理论研究及标准判定、技术跨越战略制定与实施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产业技术跨越政策的逻辑模型及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产业技术跨越是在整个产业层面进行,因而政府在推动产业技术跨越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政府制定促进产业技术跨越的系统政策对产业技术跨越的实现尤为重要,但已有的研究中时这个问题较少涉及.给出了产业技术跨越政策基于内在关系的逻辑模型,并且就产业技术跨越的政策体系做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6.
技术轨道理论研究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技术轨道理论对技术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技术轨道跃升所实现的技术跨越在主导产业更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技术轨道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轨道跃升对传统技术体系冲击及影响的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与技术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研究了企业并购的技术跨越机会研究,以及基于技术跨越并购的技术扩散效应分析和企业并购实现技术跨越的技术能力发展等问题。我们认为,一些技术先进国家的企业由于经营困境或者经营战略目标调整使得技术后进国家的企业获得许多机会和技术窗口,进入障碍较少时,可以通过并购直接进入并取得技术跨越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技术先进国家的企业由于上述原因而带来的技术跨越的机遇,讨论了为技术跨越而从事并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技术跨越的概念演进进行了回顾,并对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企业作为技术跨越的主体,在进行技术和产品选择时首先要辨别技术跨越的机会窗口,为此进行市场、技术和能力环境的分析。根据三种环境的动态演化特征和机会窗口的开闭,企业可从自主型、引进型、并购型和合作型跨越模式中选择相应模式。以此为框架,对中国视频监控行业作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旋进方法论的技术跨越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于技术跨越系统内的各个关键因素存在差异性,这些因素在现实企业或产业中又处于不均衡状态,以及因素的变化具有复杂性等,我们认为,技术跨越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难度自增殖系统。对此,应采取解决难度自增殖系统最有效的方法——螺旋推进方法论,来研究技术跨越模式。本文结合我们现已提出的具体的技术跨越模式,即自主、引进、合作、并购四种模式,提出由管理和技术围绕目标主轴而形成的双螺旋推进的技术跨越模式,并给出针对具体模式的旋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论技术跨越的组织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志坚  姚婕 《科学学研究》2004,22(2):144-149
首先研究了技术跨越组织模式的机理,基于资源观理论,技术跨越组织需要解决资源的五大效应问题。进一步地,按照资源-目标维度,提出了集中收敛型、集中发散型、分散收敛型和分散发散型等四种基本模式,研究了不同技术跨越类型与组织模式的匹配问题,提出了三大应防范的陷阱,即组织陷阱一:中大单元技术跨越采用了分散发散型组织模式;组织陷阱二:越轨型技术跨越采取了集中收敛型或分散收敛型组织模式;组织陷阱三:认为小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11.
韩廷春  龙源 《科研管理》2007,28(4):105-114,140
有效的投融资机制,能够促使技术创新主体开展更多更有效率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本文在对已有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投资主位为核心的投融资机制概念,并依据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具体数据就投融资机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技术创新投资主要从投资额度、投资结构和发挥作用的年限三个方面深刻影响着技术创新能力;而技术创新融资是从融资结构和对投资的匹配度两个方面影响技术创新投资并进而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只有根据中国的投融资机制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构建完善的投融资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积分的西部科技园技术创新能力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玉  董秋玲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92-298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其强弱是衡量一个区域技术创新实力的重要尺度。针对此问题,本文在已建立的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改进模糊积分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积分的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西部5个地区的科技园区技术创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进而为西部各地区政府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制定区域发展政策以及有效提高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技术跨越资源组织主体维度,综合考虑了技术单元、外部性、转换成本以及共生经济的影响,重点研究了技术跨越组织主体选择的机理,提出了技术跨越组织主体的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4.
郑刚  郭艳婷 《科研管理》2017,38(7):62-71
近年来,一些后发企业开始借助更高的资源平台、更广的学习方式和更丰富的能力基础挑战领导企业,而这些变化与起点更高、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的"新型技术追赶"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尝试打开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动态能力进行战略调整、进而从追赶到超越的黑箱。通过对比分析海尔、美的、格力3家家电企业,纵向归纳出新型技术追赶阶段与以往研究在追赶起点、范围和速度上的联系与区别,并通过横向对比三家企业,解释不同赶超路径的成因。通过构建"新型技术追赶"框架并揭示其背后的动态能力架构,以期对那些接近前沿的后发企业做出理论和实践贡献,从多方位、多路径挑战领先者地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现存知识并获取、吸收外部知识是公司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技术并购作为公司获取外部知识源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公司青睐。通过对2001-2008年我国高技术上市公司为主并方的96起技术并购的实证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正,非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目标公司技术知识基础规模对并购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负;目标公司与并购公司技术知识基础的相对规模对并购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负。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转型经济情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环境适应性重构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重构及其边界条件实证研究的问题,结合动态能力和组织二元性等理论视角,基于376家高技术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识别了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环境适应性重构方案(对创新绩效效用递增)。研究表明:"吸收能力→集成能力→原创能力"是一种优越的技术创新能力重构方案,且环境越动态,优越性越显著。该发现弥补了能力重构和技术创新领域研究不足,对转型背景下企业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