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站在社会网络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展开研究;对英特尔、三星电子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重视与研发服务网络的其他主体建立连结关系并利用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和委托研发等几种模式的有效组合.基于此,提出了不同竞争力、不同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弭元英  张楚婕 《情报科学》2008,26(5):688-692
从信息经济条件下软件企业及其技术创新活动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自主研发、模仿和合作等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三种模式,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影响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内外部因素,探讨不同条件下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0—2015年合作申请专利、专利技术转移信息,借助熵值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以广州为例研究了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时空分异特征和机制模式。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合作溢出行为具有较强的空间邻近偏好,与技术创新合作溢出相比,技术创新转移溢出的空间敏感度较小,组织锁定效应更强。(2)技术创新溢出能力持续稳步增长,合作溢出具有持续渐进性,转移溢出具有周期滞后性,吸收技术创新溢出的能力与该省份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正相关关系,与交通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但结果不显著。(3)技术创新溢出机制模式包括传统直接模式、联合研发模式和学术创业模式等8种,企业需求是促进技术创新溢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突破以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大多考虑单一研发模式和单一知识广度或深度的影响,基于企业实际,从异质知识基础视角,将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两种研发模式进行对比、结合知识基础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探究企业在异质知识基础导向下不同研发模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为企业选择研发模式提供参考。以2015—2020年中国88家医药制药行业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合作创新更能提升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在异质知识基础导向下,对于大宽度低深度类和小宽度低深度类企业而言,相比于自主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更能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而对于小宽度高深度类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更能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但对于大宽度高深度类企业,两种研发模式都并没有显著性优势。由此得到启示:企业需注意提升知识基础水平,选择合适的研发模式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市场化和全球化两个层面,阐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双重主体地位的内涵,并从规模和效率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难以通过“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来解决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创新尚没有成为国有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驱动;私营企业研发活动发展较快,研发效率较高,但是发展空间受限制;外资企业研发活动市场化导向强、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李爽 《软科学》2016,(3):11-14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PM)对中国92家新能源上市企业在2010~2014年间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重点考察了R&D强度和政府支持度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长缓慢;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政府补助在新能源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为此,应继续加强基础研发工作,确立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政府补助的申请及落实制度。  相似文献   

7.
合作研发的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研发是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社会进步、交流更多的情况下产生的研发模式,是企业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类型。分析了合作研发形成的动机,从获取互补资源、克服与技术创新相联系的市场无效率、降低和分担研发中的风险和成本、保证创新中组织的灵活性和培养彼此的协作精神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通过社会网络促进技术创新是后发企业实现企业技术追赶的有效途径。【方法/过程】本文梳 理了社会网络、知识匹配及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网络关系通过知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匹配成为影响网络 关系和技术创新的中介条件。通过对修正药业的案例研究,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及演化 路径。【结果/结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层与网络层的知识不同以及为了弥补知识距离而构建的网络关系不同,其 技术创新路径也不同。网络关系和知识匹配的协同是后发企业技术创新升级的关键。本研究完善了后发企业技 术创新路径的相关研究,为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9):9-13
基于中国汽车产业2000~2011年专利合作网络中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对企业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类型组织冗余在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与两种创新模式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协作研发网络技术多元化促进企业的利用式创新绩效,这种促进作用在企业拥有较多已吸收冗余时更为显著;网络技术多元化与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企业未吸收冗余正向调节网络技术多元化与探索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ANP-GRAP集成方法在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灰色关联分析法(GRAP)的集成评价方法,构建了ANP-GRAP评价模型,并应用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中。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有效组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网络环境下技术创新过程的有效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而企业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过程组织的匹配互动是实现有效组织的前提和保障。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组织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组织与企业动态能力的权变匹配模型,并进一步研究了两者匹配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从网络中心度、网络强度和网络专业性三层面考察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发投入的直接影响以及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采用中国2011—2015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连锁董事网络中心度、弱连锁程度以及网络专业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在连锁董事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两者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连锁董事网络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可以部分解释为:连锁董事网络可以通过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中的传递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而研发投入的增加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模式战略转变,应围绕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真正主体的基本目标,以出台《国家技术创新法》为保障,确保企业技术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为动力,切实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以强化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为基础,激励企业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改革收入分配、福利和高层次人才管理、培养模式为重点,促进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以整合利用外部科技资源为方略,助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4.
基于吸收能力的研发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波  陈颖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22-1730
研发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能力则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为获取最佳的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长远的发展,企业有理由对这两者进行匹配,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境下在不同吸收能力状况中优先选择某种研发模式。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研发模式划分为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进行了分析,继而计算得到不同吸收能力情境下两种研发模式的创新绩效边际收益。研究发现,企业在低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大于外部研发,而在高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低于外部研发,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吸收能力的情境下企业进行研发的最优资源分配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然而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和日益增加的研发成本给合作创新带来了巨大风险。主要从合作方内部因素、技术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3个维度探讨合作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模式,基于AHP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建立合作创新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此方法来确定合作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行性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竞争为主导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TITS)协同管理需要借助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大学科研机构的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方向与技术标准方向引导,获取更多TITS咨询信息,提高技术创新研发与技术标准制定水平,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技术标准制定效率,使企业占据产业制高点,获取更高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从产品现代设计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定义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技术积累、新知识(或技术)获取、应用与价值实现的能力(数量、质量、效率等).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研发积累、研发投入、研发产出与价值实现的活动过程中.基于此,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本评价体系相比较从经济和管理等视角出发的评价体系,较全面地考虑了技术层面的指标,评价结果从技术层面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基于本评价体系开发完成的企业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软件系统,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业务与基于Internet的远程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企业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有效性问题。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机械制造业企业为例,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有效性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419家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够有效地转化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进一步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来提升其技术创新产出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的效率;高新技术企业的广告投入强度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技术创新产出向企业竞争力转化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对产业技术生态位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对产业技术生态位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收集1989—2011年间我国汽车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汽车产业不同时期的协作研发网络、计算整体网络结构特征值,并利用专利IPC分类号数据测度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继而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协作研发网络密度、中心性与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呈倒U型关系,协作研发网络集聚系数与产业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呈U型关系。根据实证结果,为政府出台相关产业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提供参考,为我国汽车产业加快提升技术生态位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