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创性地探讨组织合法性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并考察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及政府监管的调节作用.基于CDP调查项目在中国的调查数据,以2008—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前一百强为样本,采用逻辑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组织合法性与企业碳信息披露行为显著负相关,绿色过程创新在两者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政府监管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本文建议,提高中国企业的碳披露水平,加强对组织合法性的管理,提升企业绿色过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袁东任  汪炜 《科研管理》2015,36(11):80-88
本文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分析了信息披露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显著正相关;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均为显著负相关;融资约束、代理成本与研发投入均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均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来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这分别反映了信息披露的融资作用和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旭 《科研管理》2015,36(11):184-192
动态变化的竞争格局为银行债权人从对企业技术创新厌恶到创新包容提供了充分的演化动力。本文在分析银行债权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基础上,探索了制度效应和资源效应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进而辨析了银行债权治理的创新效应的产生机理。实证研究表明:银行债权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银行债权人已由创新厌恶向创新包容演化;银行债权治理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优化企业原始制度安排的方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即制度效应在二者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银行债权治理并不能通过提升创新资源投入的方式促进企业创新,即资源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因此,"债权治理——制度效应——技术创新"的作用路径对创新包容效应更具理论解释力。研究结论能够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对融资优序理论和银行代理监督理论进行回应和补充,并为企业创新和银行债权治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2010—2021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减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第一,减税激励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股权激励能够显著正向调节减税激励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第三,研发投入在减税激励与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扮演部分中介的角色。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小规模企业,减税激励对于大规模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相对于西部地区,减税激励对于东部和中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建议健全宏观减税激励机制,并针对不同规模和地区的企业实施针对性减税激励举措,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再辅以企业的微观股权激励机制,最终促进重污染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年12月我国政府强制要求部分企业披露社会责任(CSR)报告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分析强制CSR披露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强制CSR披露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表现为专利申请总数的增长,特别是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加;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大、代理冲突较明显的企业中更加凸显,说明强制CSR披露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是缓解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强制CSR披露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披露质量较高与政治社会风险较大的企业;且在强制披露后,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和银行贷款。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5,(6)
以高科技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辨析了探索式和利用式技术轨道对企业成长能力影响的差异性,并检验了银行债权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转轨的作用关系,以及创新资源在二者关系中起到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银行债权治理对公司向探索式技术创新转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探索式技术轨道对企业成长能力的贡献率高于利用式技术轨道;相较于利用式技术轨道,银行债权治理对探索式技术轨道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创新资源在银行债权治理与探索式创新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证实了银行债权治理机制能够帮助企业突破创新资源瓶颈,实现向探索式技术创新顺利转轨。  相似文献   

7.
基于环境污染引致政府和公众对绿色创新高度关注以及绿色工艺创新研究较少的背景,本文基于28个制造业行业十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探究绿色工艺创新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源约束的调节效应和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工艺创新对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对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资源约束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且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更显著;此外,资源约束对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是以吸收能力为中介。本研究拓展了绿色工艺创新理论研究,为制造业行业由绿色工艺创新获益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祎  尹云龙  杨旭 《科研管理》2024,(4):166-174
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减少污染”双赢目标的关键。本文以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视角出发,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察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在推动绿色创新数量提高的同时,对绿色创新质量产生了抑制效应。作用机制方面,环境信息披露对数量和质量的不同影响是通过诱发企业短期化行为传递的。进一步分析显示,提高管理层能力和加大长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能够对企业绿色创新短期化行为进行纠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理解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创新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为政府环境治理机制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实践证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2019年重污染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呈"U"型关系;创新产出在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环境信息披露可通过创新产出来影响企业价值;管理层能力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企业价值的"U"型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环境监管力度较强的企业,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显著。这为企业引进人才、科学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加强政府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4-2021年中国A股上市电力公司为研究样本,围绕电力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资本成本的影响机制,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采用更适合电力公司的碳会计信息披露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电力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向影响债务资金成本,并且滞后效应明显;在碳会计发展更为成熟的北上广深地区对这种负相关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结果表明,电力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履行碳会计信息披露,提高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冉戎  董迪  胡轩  方婷婷 《科研管理》2023,(6):95-106
中国已经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但政府绿色发展政策能否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动力,往往还取决于企业自身非市场战略与市场战略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利用2012—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绿色专利授权和润灵环球评级数据,来探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良好表现可通过提供更多冗余资源的途径,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在考虑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后发现,未吸收冗余资源强化了社会责任表现对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而非沉淀冗余资源在社会责任表现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不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说明企业长期投融资能力才可能真正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本研究印证了企业非市场战略对市场战略的助推作用,从企业战略视角为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权交易是我国利用市场化手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但现有研究没有探讨碳市场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本文利用我国从2013年开始的碳市场试点这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我国碳市场试点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效果和机理。结果显示:碳市场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机制在两者之间没有发挥作用,但企业凭借成本转嫁能力化解绿色转型成本以塑造竞争优势;碳市场为企业关系管理提供了契机,但与管理政企关系相比,企业更倾向于借助碳排放权交易促进绿色转型进行社企关系管理;碳市场试点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没有显著的行业和地区溢出效应,也不受企业所有制、区域发展水平以及是否为碳市场重点关注的高耗能行业的影响。本文不仅深化了对我国碳市场作用效果和微观作用机理的认识,还为如何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理论、同群效应理论和动态竞争理论,构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及其诱发机理理论分析框架,识别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群效应发生的关键诱发因素,并以中国化工行业为例,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结合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及其诱发机理。研究发现: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同群效应显著存在;②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的发生受到行业竞争强度、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企业信息获取能力和企业信息解读能力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碳战略下,为推动引导企业绿色发展以提升企业价值,以2013—2019年我国209家上市制造企业相关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绿色工艺创新通过影响智力资本及其构成要素(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提升企业绩效的路径,以及组织冗余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工艺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在绿色工艺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存在差异;(3)绿色工艺创新对企业绩效的直接预测作用受到未吸收冗余的正向调节,但未受到已吸收冗余的调节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双碳”目标下,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正式的环境规制迫使企业被动实施绿色行为,而非正式的监督机制如公众环境关注更能够激发企业的内在创新动力。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重污染企业为样本,利用熵值法从企业财务、社会责任、生态环境与技术创新4个维度构建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实证检验公众环境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的增加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在公众环境关注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市场竞争性在公众环境关注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研究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公众环境关注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在负债水平较低的企业,公众环境关注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能够为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推动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不应忽略管理层特征的重要影响。基于高层梯队理论,研究利用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考察CEO学术经历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学术经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结果在一系列的检验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研发投入水平与缓解融资约束是CEO学术经历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作用机制;且国有企业中CEO学术经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丰富了对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的前因研究,为CEO学术经历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朱雪春  张伟 《科研管理》2021,42(5):218-224
组织忘却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已受到关注,但鲜有文献研究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也甚少有学者分析知识搜寻在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关系中的作用。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搜寻分为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以知识搜寻为中介变量,通过211家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组织忘却、知识搜寻与绿色创新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组织忘却对绿色创新、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对绿色创新有积极影响,广度知识搜寻和深度知识搜寻在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深度知识搜寻在组织忘却与绿色创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于广度知识搜寻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作为平滑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融资契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采用高科技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在分析绿色技术创新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并检验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政府补贴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中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融资契约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差异化影响及动态性特征,即债权融资仅在成长期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股权融资在企业成熟期和蜕变期均表现出与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关系;政府补贴对蜕变期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却在企业成熟期呈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在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具有阶段性及契约异质性的信号传递作用,该作用仅对成长期债权融资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制造业企业应对融资契约实施最优动态配置,以实现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持续平滑.  相似文献   

19.
汪明月  李颖明 《科研管理》2022,43(10):71-80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同环境污染尽早“脱钩”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动力。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借助642家工业企业调研数据对政府价格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试图回答清楚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态演进过程中,政府价格型规制的作用节点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路径是显著存在的,绿色工艺创新是中介变量,且间接路径所占的比重要大于直接路径。政府价格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但是调节的作用节点仅存在于绿色工艺创新向绿色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且政府价格规制对绿色工艺创新与绿色产品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边界性。上述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贡献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将公司治理作为中介变量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借助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2012-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的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实证资本市场开放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沪港通制度实施能够显著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2)沪港通政策能通过优化标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主要通过降低公司治理中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成本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3)沪港通政策对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为此提出政府应加强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规则和监管制度等,而企业也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大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