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篇的衔接对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和对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语篇衔接理论为支撑,构建衔接分析模式。通过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具体教学的实证研究,从实证的层面来验证语篇衔接教学是否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齐瑞敏  史向红 《科教文汇》2014,(6):50-50,52
语篇的衔接对英语阅读理解的作用和对英语阅读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语篇衔接理论为支撑,构建衔接分析模式。通过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分析,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语篇衔接理论应用于具体教学的实证研究,从实证的层面来验证语篇衔接教学是否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篇分析是对语篇的形式、内容和组织结构的特点的分析.学生对语篇分析理论(语篇的多层次含义,语篇的衔接手段和语篇的宏观结构)的掌握有助于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郭宁宁 《科教文汇》2007,(10X):110-110
语篇分析是对语篇的形式、内容和组织结构的特点的分析。学生对语篇分析理论(语篇的多层次含义,语篇的衔接手段和语篇的宏观结构)的掌握有助于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语篇衔接理论中,连接是一个重要的衔接手段,它表示语篇中的各个成分间的逻辑关系。作者对连接成分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语用分析:英语语篇的文化思维模式、语篇的整体结构和体裁样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系统功能学的衔接理论,对商务英语语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利用衔接理论分析商务英语语篇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语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语篇分析是指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从语篇的整体出发,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语篇分析教学法,引导学生越过逐词辨认和对译阶段,直接进入对篇章的理解分析,使学生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语篇衔接手段和连贯手段等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快速阅读始终是滞后的一块,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学的现状和语篇模式、语篇分析和衔接、语篇记忆与图式的理论,指出应通过语篇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曹佶 《科教文汇》2012,(22):128-128,132
衔接是篇章内标记不同句际关系的形式连接,一个完整的篇章就是靠句中的衔接成分一句句组织或创造出来的,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英语教学语篇分析中,应该重视运用衔接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衔接的概念,然后接着论述了英语语篇中衔接的主要手段,最后论述了衔接手段在英语语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曾杨婷 《大众科技》2010,(12):200-201,204
根据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衔接系统理论,衔接是语义系统,是连贯语篇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由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体现。文章以经典文学语篇《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为个案进行实证语篇分析,以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李晓梅 《科教文汇》2012,(16):141-143
衔接手段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语言精练,形式多样,其衔接手段也非常独特。本文以《西风颂》为例,从韩礼德衔接理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和语音衔接手段出发,探讨英语诗歌的衔接特征,试图使篇章分析的内容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李景 《科教文汇》2014,(28):126-127
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尝试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中国成人学习者在汉英写作中衔接手段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发现学习者的汉语语篇知识是否迁移到他们的英语写作中,以及有哪些衔接手段发生了迁移,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  相似文献   

13.
吴质洁 《科教文汇》2011,(29):116-117
本文通过英语语篇中词汇衔接关系的分析,指出词汇衔接主要是建立在语义联系基础上,并明确了词汇衔接的作用,有助于正确辨认和运用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提高语篇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朱振芳 《科教文汇》2014,(5):115-116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既要作为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来培养,又要作为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来使用。正确的阅读理解取决于对语篇整体层次的把握。因此,进行课文语篇教学非常必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的三篇阅读为例,分析该教材阅读部分的语篇优势,探讨语篇教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Halliday和Hanson的语篇理论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语篇结构,语言结构,语篇组织,语境学,及语用学等等。本篇论文讲的是语篇衔接这一方面。语篇由情景相关的句子组成,为了使得读者与听者能把语篇与句子的任意组合相区别,这些句子与句子之间需要一种纽带,这种纽带关系就是句子的衔接,衔接的结果便是连贯。对衔接手段进行分析,能帮助我们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从而有助于我们把握整个语篇的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对于语篇的衔接功能,胡壮麟教授是这样定义的:"The textual functional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language has mechanisms to make any stretch of spoken or written discourse into a coherent and unified text and make a living message different from a random list of sentences"(胡壮麟,1992:395)。语篇的衔接在不同层次都有反映,本文只涉及在语法层次的体现。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进语篇衔接的概念,使学生的语言行为受到理论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水平。本文要论述的是结构衔接,逻辑衔接及词汇衔接这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层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微空间”是信息时代新兴的话语场域,话语生产的平民化、话语传播的交互化、话语内容的碎片化、话语效果的裂变化等解构着传统的话语体系。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众多新的挑战,意识形态话语的控制力、影响力、凝聚力和引导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些变化,坚守微话语导向,实现向微表达的转换,增加微话语认同,净化微话语空间,从而实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重构,牢牢把握“微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刘柳 《科教文汇》2020,(4):177-178,188
批判性话语分析在老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理解语言和看清社会时提供了新的角度。目前把批判性话语分析应用在国内的读写结合课程中并不常见,本文将以英语专业教育改革为基础来研究批判性话语分析指导下的读写结合课程,并进一步探讨批判性话语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一种辅助模式进一步运用和设计的最大可能性。批判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语言学习思潮,其相关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具体的语篇分析。将这种语言分析引入课程教育中,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并且探索批判性话语教学,对读写课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萍 《科教文汇》2011,(7):103-103,116
作为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水平的体现形式之一.英语阅读是有相当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水平,人们将语篇分析引入了阅读教学中。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语篇分析引入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并分析其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