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行星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次国际深空探测热潮。行星科学是研究太阳系内与系外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科学。行星科学以深空探测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等学科交叉产生。当今世界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行星科学强国,缘于其率先建立了行星科学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科学引领深空探测的发展思路。当前国际上处于第二次深空探测热潮的上升期,我国的深空探测事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然成为崛起中的深空探测大国。但是,我国的行星科学学科尚未建立,亦无人才培养体系,无法匹配和支撑国家深空探测战略规划的实施。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成为深空探测强国和行星科学强国的瓶颈。因此,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率先建成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继而带动相关高校共建中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和引领未来深空探测计划,推动我国成为行星科学强国。对比美国行星科学发展历程和当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模式的优势,有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领域发展,为新时代青年学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行星科学的前沿科学问题,深空探测的关键技术难题,急需青年学者投身其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制约了青年学者的发展。文章从青年学者的视角梳理了其投身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促进青年学者参与实现我国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领域的强国梦。  相似文献   

3.
行星科学: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星科学是当今科学前沿,是我国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自然科学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行星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行星科学一级学科设置和教育培养体系的缺乏。当前,我国全球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尽快建立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势在必行也正逢其时。我们认为,通过"高起点、快发展、广交叉、深融合"发展行星科学,不仅可以加快完善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布局,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梯队,也是我国深空探测事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行星地质学是从天文学和地质学中发展形成,借鉴传统地质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太阳系中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环等固态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随着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而不断拓展,涵盖行星固体圈、行星表面环境、行星资源以及生物或适生环境演化等多个方面。行星地质学与月球和深空工程探测相辅相成,工程探测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而行星地质学的新发现又能很好地促进工程探测的实施。但目前我国行星地质学的发展还相对落后,在研究平台和研究队伍上仍存在很多短板。行星地质学是跳出地球看地球,进一步比较、拓展、深化和推动地球科学的创新发展。随着国家深空探测科技战略的深入推进,行星地质学研究的制约愈发明显,需及早布局、大力发展,以满足学科发展和工程探测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在深空探测领域内取得的各种重大科学发现,人们对地球、行星以及太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牵引和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孕育并催生了行星物理学等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文章在分析国内外行星物理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行星物理学与传统学科及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了我国未来行星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对该学科的未来发展给予了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深空、深海、深地、深蓝,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加强的战略高技术领域。深空探测已成为国家战略。行星科学是深空探测战略的主要科学牵引、重要实施保障和关键成果出口。然而,当前我国尚无独立的行星科学学科设置,也缺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深空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业已迫在眉睫。根据国务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文件中的规定,利用中国科学院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在"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及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7.
<正>太空探索是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巅峰,实现了人类憧憬数千年走出地球的梦想,开辟了一个没有硝烟的综合国力竞技场,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带动了国家经济发展,提升了民众生活水平。随之诞生的行星科学也深刻影响了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向。自然科学体系经历了长久的学科分化与细化,正在走向交叉与融通。行星科学是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综合,以地球科学和天文学为支柱,涉及数  相似文献   

8.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美国大众机械网站报道,2013年,美国宇航局将面临着行星科学项目预算削减20%的危机,但是这并未阻止科学家梦想的未来宇宙探索之路。目前,美国《大众机械网站》最新采访了三位资深行星科学家,他们畅谈了各自最理想的太空探索计划。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24日,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二十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表决,明确定义了行星的新标准,冥王星因不符合规定而遭遇降级。同时,大会还首次对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做出明文界定,冥王星自然而然地成为矮行星之一。这些新概念的出台,反映了人类对太阳系的无尽探索又获新知,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又获进展。  相似文献   

10.
最近嫦娥五号月球采样成功返回和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入轨,以及后续的小行星、木星系和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已迈入深空探测发展新时代。行星科学是深空探测战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行星科学研究涉及地球科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多个学科,具有鲜明的交叉科学特征。本文在分析交叉科学研究和国内外深空探测科技发展基础上,讨论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现状、机遇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科研管理人员是上级主管部门与科研项目负责人之间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在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中,因所处位置的特殊,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在科研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创建和谐科研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系统分析国内外建筑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成果,将建筑基因理论的研究划分为3个尺度,探讨各尺度上的主要发现以及研究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推动该理论与建筑科学的融合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摘要:社会科学研究依赖于正确的、不断发展的方法论指导。当代社会科学问题的系统复杂性特征,正不断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提出新的挑战,并且进一步要求我们进行科学哲学的反思与探索。文章通过分析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方法论面临的挑战,提出学科综合集成以及交叉融合是建立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重要原则,并结合国内学者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提出了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管理科学发展内在逻辑和现状的研究发现,管理科学研究观点各异、派别林立,对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学科体系日臻完善,中西方发展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国际管理科学研究方法以实证为主,但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存在思辨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对管理哲学的研究有待深入等现状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包括强化对管理实践、管理哲学、重大社会问题、复杂性科学和组织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科学在20世纪取得了空前的进步,21世纪将是其更加迅速发展的时代.简要回顾了地球科学在20世纪的重大成就,展望了该科学领域21世纪初叶的发展趋势与战略重点,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研体制中的权力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杰 《科研管理》2002,23(2):1-4
本文通过分析发展科研能力的必要性,提出高校和基金会制中,按一定规则赋予科研人员或科研组织一定的行政权力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支撑社会科学创新的社科信息工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昭 《情报科学》2001,19(3):302-304,310
基于对社会科学创新及其特点的分析,指出研究与完善支撑社会科学创新的社科信息工作机制的必要性,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白华 《情报科学》2007,25(2):311-314
信息管理的发展为新情报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情报学发展条件是它的独特性和高级性;新情报学要以知识服务为核心,以数字情报学和知识情报学为研究领域;情报学发展的方向是由信息技术、用户等因素所决定,围绕技术集成和优化以及用户知识建模等领域,建立新情报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是情报学发展的路向。  相似文献   

19.
Achilly winter day in December 2008, Fudan University in Shanghai was filled with the .warmth of more than 200 representativesfrom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enterprises. It was a special occasion -- some of the nation's best life researchers were conferred a newly established award in life sci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