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田野  杜荣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90-1197
 基于IT服务外包背景下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信任等理论,分析了IT服务外包项目中发包方向接包方的知识转移、接包方对发包方的知识共享、接包方感受到的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信任、接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的文化相似度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包绩效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假设,建立了理论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西安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的20家从事IT外包业务的企业中参与IT服务外包项目的39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AMOS1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93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开放式创新下合作型研发外包中知识转移行为,考虑到这种类型的研发外包中发包方和接包方的知识转移关系较以往有所不同,论文研究了发包方和接包方的知识转移行为和策略。依据发包方和接包方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构建了二者的收益矩阵,并以此建立研发外包中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从中分析得到发包方和接包方知识转移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接包方和发包方的知识转移侧策略选择与二者的收益比例密切相关,当二者的知识转移收益比例的取值范围发生变化时,其演化稳定策略也随之变化。并分析了转移成本、知识投入以及合作研发能力对于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然后针对在知识转移中发包方或者接包方“搭便车”的行为问题,分析了在加入激励机制情形下所呈现的演化博弈结果。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法,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离岸IT服务外包中的跨文化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与发包方的文化差异和工作价值观差异对知识共享和外包绩效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理论假设,建立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与发包方的文化差异对知识共享和外包绩效的影响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西安软件园从事离岸IT服务外包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的跨文化知识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9,(7):40-46
在农产品市场需求随机的背景下,针对"公司+农户"型农产品供应链,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探讨农户和公司选择成本共担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当收益共享比例较低时,农户和公司将同时选择成本共担契约;当收益共享比例较高时,农户和公司将同时选择收益共享契约;而当收益共享比例适中时,农户和公司的契约选择具有差异性。②随着农户的初始信任度不断提高,农户和公司选择收益共享契约的可能性逐渐增大。③随着农户的信任差异敏感系数不断提高,农户和公司选择成本共担契约的可能性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黄烨菁 《科研管理》2012,33(6):40-47
在当代跨国服务外包市场上,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外包供应商有非常活跃的表现,相关的外包项目也呈现技术含量与管理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由此引发的理论思考是,服务外包如何作用于接包方的技术发展。本文运用国际化生产的知识管理理论与价值链分析方法,以软件外包为分析对象,通过分解软件外包开发的价值链,研究跨国服务外包内含的知识属性以及知识转移的机制。论文提出:首先,当接包方承接的外包业务沿着软件开发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外包活动覆盖的价值链环节呈现知识默会性程度的逐级提高,知识管理方式也从编码化传播为主的管理方式发展为编码化传播与个人沟通两种知识管理方式的组合;其次,发包方外包战略的演进与接包方吸收能力建设是影响知识转移机制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阶段性演进推动知识转移形态从单方向地知识学习和信息获得发展为合作双方的知识共享与基于双向交流的合作知识管理,引发接包方逐步参与跨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体系,实现专业化优势的扩大与综合创新能力的升级。而接包方根据项目要求的组织支持和相关措施也确保了项目发包方、接包方现场团队和接包方离岸团队三主体之间充分的沟通,当接包方辅之以自主技术投入,将有力促进知识转移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零售商双渠道下闭环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零售商在传统销售渠道基础上建立网上销售渠道,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假定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风险中性和完全理性的,研究零售商负责废旧产品回收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通过分析比较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收益状况,得出分散决策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供应链成员的利润仍有改进空间。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设计了零售商销售收益共享-回收成本共担的契约来激励制造商和零售商,且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系统实现协调,然后给出契约参数的合理范围,使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均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后应用一个算例分析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考虑传统零售渠道销售产生的碳排放成本和生产商投资碳减排,构建了一个生产商主导的双渠道低碳供应链博弈模型,求解得到不同渠道结构下的最优解.结论表明:消费者对零售渠道的低忠诚度是生产商选择双渠道供应链的前提;传统零售渠道销售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成本决定双渠道供应链能否存在,碳排放成本越高,供应链总减排量和单位产品碳减排量越低;提出并检验了"成本共担契约+收益共享契约",当成本共担因子和收益共享因子较高时容易实现供应链协调,具体则由双方的谈判力量决定.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9,(2):6-11
基于精准扶贫背景,构建"合作社+社会企业"扶贫供应链模型,设计成本共担契约进行帕累托改进,并提出政府的最优补贴策略。研究表明:不存在政府补贴但存在成本共担契约时,通过控制成本共担契约系数能够实现供应链双方利润的帕累托改进;存在政府补贴但不存在成本共担契约时,双方利润以及企业扶贫努力水平均有明显提升,通过控制补贴系数能够实现最佳增收效果;存在政府补贴且存在成本共担契约时,政府的补贴政策能够进一步提高双方利润,但缺乏有效性。利用数值算例分析了关键参数如成本共担比例以及政府补贴系数对双方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申成霖  张新鑫 《软科学》2016,(4):114-119
构建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模型,研究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下,风险中性供应商和损失规避零售商的决策行为,探讨消费者策略行为强度、零售商损失规避度对供应链协调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最优订购量是损失规避度和批发价与收益共享系数比的减函数,消费者策略性越强,产品的批发价格越低,零售商获得的利润分成越高;面对策略型消费者,当供应商为风险中性,零售商为损失规避时,收益共享契约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和上下游间损失共担;当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相当时,收益共享契约更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10.
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进行CSR投入下,研究制造商许可第三方回收及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及协调问题.利用博弈理论讨论了分散与集中式决策下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最优决策,分析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CSR投入对闭环供应链成员及整体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制造商和零售商CSR投入的增加,新产品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专利保护费都会随之增加,制造商、零售商及系统整体的利润也会随之增大.针对分散式决策存在"双重边际"的问题,以集中式决策的最优解为基准,设计了"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该契约不仅可以实现闭环供应链系统协调,还能促使制造商和零售商提高CSR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个人与组织知识转化的知识链机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温有奎 《情报科学》2004,22(3):286-290
本文提出了知识裂变与聚变是知识管理的本质。从生产要索的变化与转移,知识管理模式影响投入产出,个人知识裂变是知识创造的根源,知识聚变是知识管理的本质四个方面论述了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波 《情报科学》2001,19(12):1275-1276,1286
知识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任何管理,它是人类管理史上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罗制科学管理以来最伟大的一次革命,是知识经济时代波及全球、影响未来的一次巨大的管理浪潮、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知识管理方案浅谈--论知识整合与知识联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文艳 《情报科学》2003,21(4):395-397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知识管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主要讨论了知识整合的内容及知识联盟的由来及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图书馆从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整合及从组织外部进行知识联盟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知识特征和企业知识管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魏江 《科研管理》2000,21(3):6-1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因此,研究企业如何进行知识管理是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本文探讨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并从知识学习和累,知识扩散和激活两个方面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并从内部知识网络的构建,知识的交和重构两个角度提出企业内部知识扩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韩毅 《情报科学》2004,22(10):1164-1166
本文基于咨询需求构建了咨询企业知识资本系统.讨论了实现系统的主要技术——知识发现与存贮技术,知识表达与组织技术和知识搜索与获取技术.并分析了基于任务与问题的知识资本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知识创新与知识组织、知识管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景正  赵越 《情报科学》2000,18(10):909-91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本文提出实现知识创新的途径-加强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在分析知识经济研究领域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加强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的几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勤 《情报科学》2004,22(10):1167-117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学术界和企业界围绕知识开发和利用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从实践运用的角度把企业的知识分为职务知识和非职务知识两类,提出职务知识是企业知识开发和利用的重点,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职务知识开发的流程、环境条件和企业职务知识转移利用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贾生华  疏礼兵 《情报科学》2004,22(11):1323-1326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资本和劳动成为组织的第一资源。知识本身具有一系列特殊属性,相应的给组织的知识获取、利用、共享和创造带来了许多难题,明确这些难题对于企业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a parent firm to its subsidiary is one of the most critical issues confronting management at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MNC). Since knowledge tends to be sticky and difficult to transfer, the suc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s contingent not only upon various kinds of contextual variables, but also upo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mplement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Previous studies did not consider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variables, and failed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framework for MNC knowledge transfer.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tickiness on knowledge transfer implement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performance of headquarter–subsidiary knowledge transfer.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n increase in knowledge stickiness may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knowledge implementation, internaliz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satisfaction. However, increases in knowledge stickiness beyond a certain point can also deter the success of transferring knowledge. Results also suggest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transfer implement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innovation and satisfaction, and between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20.
知识服务战略:创建增值联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成江  吴正荆 《情报科学》2002,20(10):1028-1029,1035
本文从探讨知识元、知识库和知识服务基本概念出发,论述了知识服务的特点与原则,提出了知识服务发展的内部战略、外部战略和用户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