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在此过程中也会受到产业之间的邻近关系的影响。因此,文中从产品空间角度出发,利用浙江省2012—2020年的制造业面板数据,以产品之间的邻近度作为门槛变量,综合考察产业之间的邻近关系与技术进步路径之间的适配问题,以及在“中心—外围”式的产品空间中相异的技术进步路径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技术进步路径与制造业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产品邻近度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式的技术进步路径整体上对产业的升级有正向影响;技术引进式的技术进步路径则对于产品空间邻近性较低区域产业的升级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位于产品空间邻近性较高区域的产业采取自主创新式的技术进步路径更能推动制造业升级,邻近性较低区域产业则应当通过技术引进的路径来推动产业升级的实现;模仿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受到吸收能力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产业升级必须在识别优势产业前提下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任何不以优势产业进行升级的产业升级都是产业升级的异化。一国的比较优势变迁决定了一国产业升级的路径。不同地区由于其长期积累的比较优势不同,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也会不同。同时,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文中正是基于以比较优势动态演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空间理论的视角,研究浙江省装备制造业7大产业的生产能力及各产业间的联系。通过产品空间相关模型识别其中优势产业,为产业升级提供方向和路径。文章指出,产品空间决定了比较优势的演化路径,根据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的识别,产业升级应沿着与现有产品临近度高、空间密度高的方向进行,大力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产业,增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等产品复杂度较低产业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3.
毛琦梁 《科学学研究》2019,37(3):422-435
本文基于多维距离视角,探索了时空压缩背景下空间知识溢出对于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产业升级受空间知识溢出的正面效应,但作用程度受地区间空间距离、技术距离与文化距离的综合性影响,表现出随着距离增大而衰减的特征,而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性与多维距离复合作用有关。时空压缩有助于缓解地区间技术距离对于空间知识溢出的限制作用,但对文化距离的影响不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在考察空间知识溢出对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时,需要从多维距离角度分析空间知识溢出,否则可能遗漏有价值的政策信息。各地区在促进本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加大对自身知识与创新的投入外,还要进行有效的地区间互动,重视利用相邻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通过发展交通等措施,提高可达性、促使地区有更多机会与可能利用外部地区的生产能力禀赋,可能实现产业升级更大程度的“跳跃”。  相似文献   

4.
产业升级的路径由其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而产品空间结构能够反映并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等经济元素的变化。为了明确产业升级的方向路径,文章基于Hausmann等学者提出的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结合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构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邻近度、产品空间密度等指标,深入研究了产品空间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邻近度、产品空间密度等指标都能够对显示性比较优势产生影响,即产品空间结构的变化会促使比较优势发生改变,这为确定产业升级方向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后,文章根据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空间结构的状况,提出了如何改变产品空间结构以促进比较优势演化进而实现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数据分析地区产品空间,实证检验产品密度与比较优势关系,研究地区升级路径.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地区倾向于生产与当前优势产品关联性较高的新产品;产品密度对促进新产业升级和阻碍优势产业失势有双重作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退出障碍,阻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此,应当结合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发挥路径依赖的正面作用,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优化产业退出机制,促进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亟需突破路径依赖、实现产业升级,而确定影响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因素是探究其产业升级路径的首要环节,也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法,在构建中国装备制造业升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厘清了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环境、资源投入状况、产品市场转化能力在其升级中最为关键,进一步说明产品研发和销售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的关键环节,同时发现其升级存在引进上游外资较多且行业分布失衡、产业集群区域发展失衡、装备制造企业吸收转化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针对研究结果,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区域转移、引导外资流向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探究升级路径更凸显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的加快发展,全球价值链上充裕的知识溢出对中国代工制造业开放式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全球价值链代工联盟的知识溢出体系,分析了价值链创新源的示范效应、价值链信息管理效率和价值链知识交互与融合机制对代工企业升级过程的影响.同时,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归纳出代工企业的三类升级模式,并借鉴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经验,提出了中国大陆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比较金砖五国2000—2015年的产业升级路径,首先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密度指标的实证研究表明,金砖五国产业升级均是偏离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中国的偏离幅度最大;其次比较经济复杂度、增长绩效、能力距离等指标,得出结论中国和印度产品空间演进能力较强,巴西和南非产品空间演进能力相当,而俄罗斯产品空间演进能力几近停滞。综合来看,中国和印度的产业升级竞争力较强,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的升级竞争力较弱。就中国而言,其产品多样性和经济增长稳定性具有明显优势,应继续实施偏离比较优势的跨越式发展路径,适度提升产品多样化水平、降低优势产品的普遍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不断提升经济复杂度,以期优化产业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从生产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需要更多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撑,离不开知识的积淀。知识溢出效应是知识的扩散和再造,与增长关系密切。知识溢出效应与制造业升级具有内在联系,不同制造业升级类型下的知识溢出来源不同。制造业的知识溢出效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且制造业增长具有空间正自相关性,故在修正后对数形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考虑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和制度供给因素,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4年:政府制度供给及传统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和资本对制造业增长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知识溢出效应不显著;中部显著为正的Poter外溢性的作用小于MAR外溢性,中部知识溢出专业化的影响力大于竞争性;在三种知识溢出指标中,Jacobs外溢性的系数最小,显著性最弱,故制造业生产的专业化比环境的多样化更有益。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5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Mar效应和Jac效应。结果表明,沿海发达地区的Mar效应小Jac效应大;而西部落后地区则正好相反,Mar效应大Jac效应小。通过构建知识溢出半径模型,并以此构造空间权重矩阵,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Mar溢出、Jac溢出能够很好地表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之间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当知识溢出效应用Mar溢出、Jac溢出提取后,描述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变量之间不再具有空间相关性;由此,最后通过构建空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了Mar溢出、Jac溢出对集群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杨丽君 《科研管理》2019,40(10):161-168
经济理论服务于经济实践,目前需要理论上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本文对三个知识溢出效应指标,结合制造业进行了新的概念界定。把一些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应用到本文的研究主题上,构建了全新的适合“中国本土”的理论研究框架。实证分析采用三维动态模型,摒弃了传统的二维静态模型。通过定量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之策,以指导实践。政策建议中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制造业空间“热点”和“冷点”的集聚,在更大空间范围上,正是“热冷”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锁定效应解锁,需要依靠政府更有力的制度供给;时间性制度滞后变量影响不显著,需要更为关注人为因素的制度滞后所导致的制度供需结构性矛盾;制造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区域之间的合作有利于知识溢出;发挥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效应,加快制造业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制造业垂直纵深升级发展等。供给侧改革中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失业问题,政府不应缺位,提出“予千金”,不如“授一技”的观点,来避免失业率的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2.
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投入率和需求率,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将制造业效率分解为国内增加值效率和进口产品效率,立足于制造业国内增加值效率,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低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中国高。为此,中国应借鉴美国高端产业经验,采取加大高端产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不仅搭载了全球知识与价值分工体系,也决定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生产方式下的利益分配格局。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和VAR模型对垂直专业化分工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困境进行分析及检验,结果表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知识与技术封锁是一种常态,装备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并没有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升级的目标,相反还会陷入发达国家的俘获型产品价值链条中,从而遏制产业升级的步伐。为此,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应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知识、技术外溢成果的基础上,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培育开放式创新网络为突破,摆脱低端锁定状态,建立起覆盖全球的价值网络,实现产业升级。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垂直专业化;产业升级困境;博弈分析;VAR模型  相似文献   

14.
陈伟宏  王娟  张鹏  曾萍 《科研管理》2021,42(9):79-86
针对现有服务要素内容作用方式、重点不清晰的问题,基于2002—2015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构建嵌入在全球价值链中制造业服务化投入与技术溢出协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实证表明:(1)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并不一定有助于优化制造业服务化投入与技术溢出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效果;(2)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有效利用不同服务内容投入、促进要素资源重组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更为重要;(3)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跃迁过程中,要素投入内容重点和方式发生改变。本文为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吕文晶  陈劲  刘进 《科研管理》2019,40(4):145-156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海尔集团智能制造平台COSMOPlat的建设事件为例,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剖析了海尔COSMOPlat的智能制造模式及其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动态机理与具体升级路径,并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基于智能制造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整合分析框架。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制定升级战略需考虑所在行业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并相应通过智能生产、智能服务与智能产品转型,以智能制造为依托选择适应自身的升级路径。同时,领先企业可通过智能制造向行业制造平台转型,从而带动产业相关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整体升级。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以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线性回归、工具变量以及门槛非线性回归等计量方法,研究互联网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方向与路径。研究发现:互联网除了对制造业具有直接的吸引作用外,还通过提高知识溢出效应与市场潜力间接促进制造业集聚;互联网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和制约;此外,互联网对制造业会由于地理区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美两国政府AI战略、科技巨头公司AI产业布局的比较研究,揭示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存在的差距,分析我国AI领域缺乏战略性系统布局、AI开源技术和AI研究人才等问题,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域创新数据,对区域创新时空演进特征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007年为分界,东部地区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动特征,相应的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动特征,而此期间我国制造业则呈现以2004年为分界先向东部地区转移,后再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的时空特征。由制造业区域转移所引起的地区制造业份额的相对变动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巨大差距。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研发资本投入、地区发展水平、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较为显著。政策启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跨区域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中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振实体经济,德国出台"工业4.0"计划进一步加强工业竞争力,我国工业发展方式也亟需从投资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通过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计划进行系统分析与解构,发现其理论基础在于熊彼特创新。通过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重新阐释,研究熊彼特创新对再工业化的作用机理,认为其关键在于产品、技术、组织、市场、原料五维创新改变技术-经济范式,对工业进行"创造性毁灭",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进而构建一个包涵五维创新、动态传导机制、"三位一体"支撑体系的再工业化理论框架。鉴于此,中国应从技术研发、开发清洁能源、培育企业家精神、完善金融市场、建立包容性制度等方面再造工业,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20.
智能化物联网、云端运算及大数据产业的兴起,为全球产业战略转型及知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使得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与平台集体化创新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德国工业4.0战略的发布。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下,世界各国无不积极推动本国相关政策及措施的出台,如:德国在2014年发布的《创新为德国——高新科技战略》、美国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颁布的《获取先进制造业国内竞争优势》和《加速美国先进制造业》、日本于2013年公布的《日本再兴战略》及我国在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鉴于此背景,本文以政策工具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国、德国及日本的代表性的“工业4.0”政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及比较,以期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指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