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三大主题之一,而写作的灵魂就是指导学生写出有个性、有主见、有思想的文学作品---即让学生把自己个人独特的观察、思考化成抽象的,有一定思想意义、语言优美的书面文字。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有思想性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受到的不仅是审美的熏陶,而且也是浸染灵魂的智慧之旅。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思想”的个性作文呢?我作了尝试、探究。我的体验是:让学生去阅读经典文章,与作者和文本“碰撞”,在阅读体验中训练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然后,通过“阅读---感悟---积累---创造”这样一个流程,利用“拷贝式”、“模仿式”、“点评式”、“再创式”、“铺陈式”等几种作文训练的模式,有选择地进行作文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作文阅卷中,教师都期待看到一些突显个性、有亮点的佳作,然而大多数作文都是“千人一面”。以初一记叙文写作来说,无非是一件某某事,一个某某人。学生背一篇范文,简单的更换人名,替换背景就可以通用一年。那种令人期待的结构别致,内容新颖,表达真情实感的佳作真的太少了;看到的是太多的无病呻吟,辞藻堆砌,内容空虚,语句混乱甚至别字连篇的作文。在平时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心里就疑惑:为什么学生作文会这么空洞,无话可说?为什么他们不能从生活中找材料,内容苍白无力?为什么他们的作文缺乏逻辑思考,显得可笑?从他们的作文中,我读出了成年人的圆滑、世故,我看到了僵化的思维、死板老旧的观点,枯燥乏味的语言。属于他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纯真、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挫折、对一切未知新事物的追求与执著……似乎都消失了。鉴于以上学生写作时缺乏个性、缺少新意的现象,再反省自己教育过程存在的某些问题,我有几点疑惑:一、是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太强调形式传统的作文教学“详略得当”、“突出主题”“紧扣中心”……至今仍然充斥在写作教学中。刻意地追求外在形式,当学生真正上考场时,搜索枯肠,只能七拼八凑填充内容了事,这就导致了文章“千人一面”。当然也不能说这些教法完全无用,不过机械的训练只会让学生过分重视形式,增加对作文的厌烦感。二、是否教师的作文教法太单一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或是无话可说,空话连篇,或是假腔假调,八股气息浓,或是缺乏想象力、创造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多年来应试教育使学生脱离生活、为作文而作文则是主要原因。作文教学由“应试”转向“应需”这个大趋势,要求我们必须从“应试”的泥沼中跳出来,回归生活。如何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路在何方?阅读、欣赏———让学生感知生活,触摸生活语文教学的阅读、欣赏过程,实际就是作文指导和写作意识的渗透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欣赏”、“描摹”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愉快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扫除学生作文障碍”这一课题,我进行了“愉快作文”教改实验。我注重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认真指导学生作文。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读书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学生作文的  相似文献   

5.
一、以模仿求技巧 模仿个性绝不是简单的“克隆”与“拷贝”个性,更不是抄袭,而是有意识地进行学习。从模仿到创造是作文教学的原则之一,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个性的模仿是学写个性作文技巧的手段。利用模仿对学生强化个性作文的训练,做到相同内容多样化,不同内容序列化,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在模仿中学生便会逐渐明确个性作文的内涵与掌握个性作文的技巧。模仿的前提是选择一篇好的范文,关键是确定个性的模仿点,手段是强化训练,目的是掌握技巧。其训练法的模式为:阅读范文一确定模仿点一仿写。 例:模仿遣词造句 第一步:阅读范文…  相似文献   

6.
本文想阐述个性差异性的还原是作文的理由,即作文和阅读必须有独特的个性,有差异。 一、情绪、感悟、疑惑、追问的抒发——个性差异性的还原是作文的理由 “人文精神就是要有血性和良心,要有同情和怜悯,要培养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钱中文语)弘扬人文。充满人性,回归本我,还原个性是作文存在的理由。每个人的阅读储存和生活积累都不同,面对同一事物,观察、感知、认识的角度本来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共性教育、共性阅读、共性写作的不良影响,学生身上的那些仅有的差异性、人本性,已被一些模式同化了。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就是中学生作文的现状。虚情矫饰、瞎编滥造、无病呻吟,是学生写作的通病。为老师作文,为应试作文,唯独将主角——“我”,排斥于作文之外。“我”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都在这种编造作文中枯萎了。“我”没了,作文的魂也就丢了。学生完全陷入了迷乱之中,不知不觉间走上了编造作文的歧途。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写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活动,它需要多种思维并用,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它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听、说、读和思维能力,都在写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怎样让学生的作文富有创造,写出新意来,关键在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冲破写作樊篱,让学生放胆作文古人云:“诗言志”。文章应该是一个人真实思想的外现形式,但传统的僵化教学模式,却使许多学生写出了许多“假话”、“套话”、“八股话”,能够真实抒发内心情感的很少。我们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大胆突破,提倡“扬个性,抒…  相似文献   

9.
务教育大纲对小学阶段作文要达到的要求,首先就是“有具体内容”。从教材中提出的作文要求来看,几乎都有“内容要具体”这一条。可见这是一项重要的写作基本功,也是一篇文章成败的重要标志。所谓具体就是指不说大话、空话,内容客观、详细、实在。然而小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却偏偏是内容空洞。我认为,教师只注重写作前的指导而忽略写完后的修改是其中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0.
所有的考题都有自己的评分标准,作文试题也不例外。不过,由于写作不像自然学科那样追求唯一答案,而是呈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加上阅卷者受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习惯、心理乃至情绪的影响,因此,作文评分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这突出地表现在对待一些出现问题的特殊作文上,许多阅卷教师不约而同地出重拳予以打击——对评分标准从严把握。明确哪些作文会遭受“严打”,对于我们如何应试作文、如何练习写作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于我们避免写作失误,避免出现大面积失分则有直接的警示作用。下面,笔者且以2002年武汉市中考作文(以“新…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12.
孟忆 《广东教育》2006,(4):61-62
目前不少学生写作中仍是“一苦一难一糊涂”:作文前苦于无可炊之米。作文时难在辞不达意,作文后糊涂于修改方向。怎样解决学生这一写作烦恼呢?笔者在多年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用“鼓励广泛阅读。充实素材宝库”,“指导课外多练。写出真我个性”,“合作探究改评.师生课堂互动”的方法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训练。觉得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素养、让学生会写乐写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习作作为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的途径,展现的应该是学生内心最真实的一面。然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视写作为苦事,作文内容则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充斥。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凸现自我。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拓展思路,让他们乐于写作呢?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尝试。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主体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如果离开阅读谈写作或离开写作谈阅读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尝试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达到很好效果。以下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  相似文献   

15.
应试作文, 有时我借鸡生蛋, 老师给我满意的高分; 有时我来一个“克隆”, 老师写了令我惊喜的评语; 有时我穿旧鞋走老路, 老师当作范文展示。 可是进人高中之后, 老师问我: “是什么磨掉了你的个性? 是什么折断了你的翅膀?” 我疑惑, 难道是那三个“法宝”么? 终于“书山报海寻珠”, 找到了《作文成功之路》。 王主编:作为老师,我长期以《作文成功之路》为 伴。上世纪80一90年代,我是贵刊的通联员,曾把贵 刊介绍给师生们。近几年,我发现应试作文,使不少学 生个性丧失,思想翅膀被折断,十分痛心。最近.我被 全国100所‘,创新写作教学”实验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通过不断的改革,有了一个相对成熟而稳定的形式,这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有较大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作文题要求上的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的“三自”方针上,它解除了过去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一切束缚,使广大考生从过去封闭的作文模式和被动的应试定势中走出来,进入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学、识”的广阔天地。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谈高考作文的应试准备。一、主攻一种样式。在考前的应试准备阶段,考生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写作实力从多种文体中…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又是创新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贯串教育的始终,这一要求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已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和加强,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这一点在高考作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99年和2000年的高考作文来看,话题作文占了主导地位。由于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规定写作的范围(有时也规定写作的主题),淡化了传统作文的审题要求,也淡化了文体,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的潜能、张扬他们的个性,因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创新意识”是当前作文教学的较高要求。从今年高考涌现出来的一些优秀作文来看,话题作文的创新可以  相似文献   

18.
真实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对真实的外部世界的切实感悟,才能产生实在的内心体验。把这种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个性化的语言,形成有个性的习作。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策略一:阅读与习作相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我们教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  相似文献   

19.
为应试而写作,这是作文教学的痼疾.封建社会,为“金榜题名”而苦练八股文,当今的莘莘学子为叩开大学殿堂之门而苦练应试文.作文教学的指归似乎只有一个: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练.长期以来,终于形成了学生作文的一种病态心理——八股心理.写作活动是学生个性心理的外在表现.既然学生的心理是丰富多彩的,那么其作文就不能是模式化的.但八股心理导致了作文课有如一潭静水,学生心灵的港湾再也荡不起层层涟漪,湮没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作文教学欲想实现《大纲》所规实的目标,只能成为遥远的梦幻.  相似文献   

20.
陶彩莲 《广西教育》2008,(14):29-29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可是,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个性,经常丢掉“个性”去适应老师。笔者认为,造成学生作文“大众化”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以应试本身为指归,把充满人文精神和个性化的写作行为异化为机器生产所特有的模式化、批量化,认为通过模拟和训练就能复制出批量性的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