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职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结合最直接、最密切的高等教育类型,其主动性主要体现为通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输出适应、推动产业发展,其中,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对接是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关键.高职院校必须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柱产业的结构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内的专业结构布局问题,使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对接,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是其办学方向之一。通过研究发现,东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一方面与第二产业对接缺乏,另一方面与第三产业匹配过量。在对东莞市的高职教育及产业结构现状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东莞市的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匹配对接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根据“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从三大产业对接、六大支柱产业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对接三个维度剖析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结果显示,云南省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在适配性方面存在明显错位,建议从调整专业布局、突出与支柱产业相应专业建设、推进相关专业群的发展、打造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新兴专业四个维度,科学调整专业结构,瞄准产业发展需要,以适应云南省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服务区域经济并根据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方向是高职教育显著的特征。为了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并有效对接,可以考虑岗位与毕业生的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师资的对接和教学过程的对接,等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高职教育与产业结构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越发显著。本文就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不高等成因分析,基于“依据需求、资源优化、突出特色、持续建设”等原则,提出了优化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作为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依托高职教育资源,突出高职专业设置的特色,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对接,以使专业设置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建立良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高职院校专业要对接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连云港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趋势,分析了地方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结构对接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宿迁地区为例,分析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现状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讨论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的必要性,并对宿迁地区两者的吻合度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区域需求为依据,集中各高职院校优势合理规划专业设置,建设品牌专业群,培育适应宿迁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新专业。打造以宿迁地区酒行业为依托的特色专业,实现宿迁地区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对接。  相似文献   

8.
通过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探寻地方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可以推动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地方高职教育在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因素,只有通过围绕区域支柱产业进行优化专业结构,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开展应用、开发研究,不断拓展区域服务能力,才能实现地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调整引发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高职教育专业转型和结构优化,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在宏观层面构建区域产业与高职教育专业“双向对接”的协调机制.在微观层面构建校企“互动对接”的激励机制,促使专业比例、数量规模、区域布局的合理化,以及技能等级高级化和综合素质提升,不断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依据。研究表明,浙江高职教育专业覆盖面较广,但总体重复率较高,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性不强。而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现实关联度来看,存在着招生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规模上偏离,专业布点数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以及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的关联度较低等诸问题。合理的专业设置是伴随产业布局调整的动态性架构,着眼于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架构与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的专业。  相似文献   

11.
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产业结构直接决定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面向三次产业的专业点分布比例与区域三次产业生产的总值构成比例差异很大;专业同构性较严重,特色不突出;重点(建设)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不高;环保类专业及专业点的设置数量较少。因此,武汉城市圈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信息服务和宏观调控,高职院校应依托区域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大优势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打造高职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反过来区域经济的特点决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论证;在区域经济产业对接背景下,构建与区域经济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与产业链对接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对无锡市高职院校、产业发展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0—2020年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结构间的协调发展系数在0.7以上,且随时间推移先增后减,表明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专业重复设置、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发展滞后、人才供需不匹配等方面。建立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三方的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作用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反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一种耦合关系。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区域培养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一定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打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专业。文章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东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两者的耦合关系、耦合路径作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开展科研是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从当前来看,地方高职在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开展科研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高职科研对接区域主导产业,通过开展应用、开发研究,参与地方主导产业中的科技攻关,为区域主导产业中的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可以有效促进高职科研工作以及地方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以区域产业结构引导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能够实现地方经济与高职院校教育的高度融合发展。以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为导向能够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引导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中更加强化专业的应用性,并以更加明确的地方经济发展要求构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建设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给出了基于产业调整的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的整体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末位淘汰、倒数减招、就业优先、重点扶持”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最后,以南通职业大学2013年招生专业动态调整为例,说明了基于产业调整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的运行过程,以便各地区高职院校能科学的设置和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相匹配。  相似文献   

18.
袁旭  康元华 《高教论坛》2006,(4):189-192
从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入手,构建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模型;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之间互动关系的形成,主要是以就业结构为纽带的;根据模型系统论述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诸方面存在的互动关系,包括产业结构演变、产业转移和布局与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互动;探讨互动模型对实施区域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互动战略、对产学研合作及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开发等具有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当地产业政策的要求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变化开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专业。以株洲职教大学城内高职学校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缺失,与第二、第三产业总体上基本对接,但是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提出了提升株洲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要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应.温州高职教育在十年间得到了长足进展,学科种类和专业数量均较多,充分体现了温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经过调研,本文对温州经济及产业结构进行了解和分析,对温州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几点看法:专业设置要在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