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支道林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他的事迹在<世说新语>和释慧皎<高僧传>中都有记载,然而两书记载有许多不一致处,<高僧传>让我们看到的纯粹是一位带有名士风采的高僧形象,享有崇高的声望,而在<世说新语>里,我们发现他并不是一味飘飘然的,而是一个性情复杂的多面体,名僧加名士的双重身份没有让他泯灭自己的个性,以<世说新语>的记载为主要文本,同时结合<高僧传>中的传记,全面考察高僧支道林的真实性情.  相似文献   

2.
北宋僧人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佛学家和翻译家,著有两部重要著作——《大宋僧史略》和《宋高僧传》.其编纂的《宋高僧传》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史书未专门立传,后人仅能从<宋书>、<南史>的<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和<南齐书·倖臣传序>,以及虞炎的<鲍照集序>中找到有关他的籍贯和生平的简单记述.  相似文献   

4.
《宋高僧传》是一部取材于唐朝到北宋初期的高僧传的经典著作,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的过渡期。通过对《宋高僧传》人称代词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从中古汉语到近代汉语人称代词的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因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研究人称代词的在汉语史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高僧传>的神异叙事,既具有类型专设的形式特征,又构建了文本多维渗透的格局.佛性体认和高僧们悲人救世的人文情怀一起昭示了其神异叙事的精神依据.  相似文献   

6.
1987年中华书局版范祥雍先生点校的《宋高僧传》,以碛砂藏经为底本,参校了江北刻经处刻本(即扬州刻本)及日本大正藏经本,为《宋高僧传》的利用和流布,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以今天的汉语标点规范来看,仍有个别错讹之处。文章罗列了39处标点以及文字校正的不足,另附存疑二例,希图对《宋高僧传》的校勘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佛教之女性研究历来是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而佛教文献的记载中有大量关于女性的史料,尚待进一步开掘和研究。文章拟以《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和《大明高僧传》四部代表性僧传为基础,从与高僧联系的家庭女性和社会女性切入,初步探讨了家庭中的母亲、妻子等女性及其家庭之外的尼僧、世俗各阶层女性对高僧菩提路的重要影响。这些女性群体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成就高僧的菩提之路,对佛教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佛教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所载与唐代有关者为限,将唐代高僧所弘阐的经律论疏作一统计,从前后两期探讨了唐代佛教义学的风尚及其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9.
东晋至南朝是佛教东传并迅速在江南兴起的重要时期,浙东佛教的表现尤为典型.从<高僧传>中可见,此期浙东一带高僧云集,佛事兴盛.究其原因,是与西来高僧在此弘法、建寺活动分不开的.佛教与玄学结合,进一步推动了佛学的发展,同时也适应了门阀士族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灵犀     
(一) 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讽刺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织匠的当,他的新衣其实是"一丝不挂"的.然而,早在一千五百年前中国的梁代就有此事了,可见<高僧传>.鸠摩罗什与盘头达多两位大师的辩论,其中讽刺的是"狂人".  相似文献   

11.
南朝梁慧皎所撰《高僧传》是我国宗教传记文学的典范作品,是六朝众僧传中仅存的垂则后世的完整僧史.他的作品取得不凡成就,实有赖于他广博精深的学术修养.这在他的作品,尤其是论赞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个突出表现:一是对佛教史有独到精湛的识见;二是对宗教有比较客观的态度和理性的认识;三是对有关佛教的许多问题有深识灼见.  相似文献   

12.
两晋南北朝时期之史书以僧人传记最为发达,但是其后僧侣传记散佚非常严重。《高僧传》是留存至今的唯一一部较为完整的关于僧侣事迹的综合性质的传记。自从其问世之后,历代对该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对《高僧传》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回顾,明了其研究中的不足和空缺,对于避免《高僧传》研究中课题的重复撞车,对于《高僧传》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意义都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高僧传》死亡概念场词汇系统的52个成员进行结构隐喻的分类考察,发现概念场词汇系统的结构隐喻中存在一个原型意象图式,而文化的影响往往会使之产生相应的变体。结论指出文化通过制约隐喻概念系统进而制约着概念场词汇系统的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4.
皮朝纲先生的《中国古典美学思辨录》一书,在中国美学学科建设、禅宗书画美学、佛教居士美学以及明末四大高僧美学思想研究方面,有其开拓性与原创性,是一部集新论证、新观点与新开拓于一体的具有学术深度的美学力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宋高僧传》、《续湘山野录》、《吴越备史》、《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十国春秋》等相关资料 ,对贯休与钱交往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考证 ,并对傅璇琮和戴伟华两位先生关于贯休与钱交往方面的观点进行了补证。  相似文献   

16.
宋人方昕的《集事诗鉴》是一部以宣扬封建家庭伦理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咏史之作,与另一宋人袁采的《袁氏世范》合刊而流传至今。此集不仅在古代孝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认识意义,在版本文化等文献方面也颇具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伦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梦得,宋末文人,《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在《宋史翼》中亦未作补充。因《全宋文》冯梦得小传有疏失讹误之处,所以根据《隐居通议》以及《宋季三朝政要》等文献,对其生平事迹作了一些订补,并从《隐居通议》中抄录其二十四篇文章,以补《全宋文》之遗漏。  相似文献   

18.
诗词互渗现象在宋代的诗话与文人创作中存在非常丰富的材料.本文在疏理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如下几种诗词互渗的表现形式:隐括诗意入词、翻词意入诗、诗句与词句相类、诗词创作相互触发等几个方面,以期直观地呈现诗词在创作中互相影响的具体情况.本文重点描述了唐宋词对诗歌创作的渗透影响现象.  相似文献   

19.
惠州是宋代贬谪官员去向地之一,苏轼等官宦曾落脚于此。两宋时期,在惠州的谪宦具体数目,学界尚未有明确数字。两宋分布的特点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镰仓时代大量宋诗传入日本,当中就有不少苏轼之作.而日本五山时期又是苏轼诗词流行的繁盛期,僧人们纷纷学习起了东坡诗作,受其影响,他们创作的诗文中与苏轼相关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僧人们或通过提及苏轼之名,或引用其诗词来表达自身的喜爱、敬佩之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苏诗给这个时期的汉诗文所带来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日本五山文学中与苏轼相关的诗句,分析五山僧对苏诗的受容情况,浅谈苏轼五山文学中的形象及其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