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缺欠,即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薄弱,甚至缺失,为此应构建开放式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开放式教师教育职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如下: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研究合作、真实情境下的教学交流合作,为师范生提供动态的教学环境;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多元互动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在“U-G-S”教师教育模式基础上,基于“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构建并实施的“体验–提升–实践–反思”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在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整合基础教育研究资源以及提升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并为深化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建构产学合作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砌筑工程施工为例,对五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改革措施分享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结合开展教学实践的经验,为从实践层面具体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改革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小学科学教学融入STEM教育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多思考空间。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创建STEM教育理念的实施环境;优化教学设计,促进STEM教育理念的实施;强化教学训练,提升STEM教育理念的实践效度;注重教学实践,实现STEM教育理念的学科融合,有效拓展教与学的宽度和长度,为学生的学科认知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封闭僵化滞后于时代的前苏联凯洛夫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控制着教师教育课程,致使其严重脱离了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从过去“支离”的教师教育课程,逐步走向“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蕴涵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各学科间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统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契合及参与主体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走向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支离的教师教育课程严重阻碍了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时代呼唤教师教育课程走向融合。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各学科间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统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契合、课程参与主体间的合作,来理解融合的教师教育课程。最后,作者对教师教育课程走向融合的外部条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美国"以实践为取向"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育实践活动贯穿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全部中心环节。课程设置以发展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田野实践有机整合,课程教学与幼儿园紧密合作,融入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课程评价则重视职前教师在幼儿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采用Sharma等人编制的《教师融合实践效能感量表》和Mahat编制的《融合教育多维态度量表》调查588名幼儿园教师,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融合实践效能感水平中上等,其中得分最高的是行为管理效能感,最低的是融合教学效能感;幼儿园教师的性别、年龄、教学年限、受教育程度对融合实践效能感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融合教育效能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融合教育态度,预测力最高的为开展合作效能感。今后应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技能,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合作能力,提升幼儿园教师融合实践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9.
合作是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结合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分析和探讨,能够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创新型开源教学模式,培养开源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关注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开源教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教融合下的双轨制开源教学模式。课程通过与开源社区合作,实现开源文化通识性教育和开源实践开发指导双轨同步进行,带给学生全方位沉浸式的开源学习体验,解决了开源技术方向多样性与教师个人研究方向单一性的矛盾,充分发挥了高校基础理论教学的优势与开源项目团队开发实践的优势。课程在进行社区合作的同时,也注重与开源项目核心贡献企业的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教育之间的差距。课程的实施效果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高等院校的开源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新课改在不断地完善,在小学的教育中,STEM教育理念被不断地融入小学科学教育,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多思考空间。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创建STEM教育理念的实施环境;优化教学设计,促进STEM教育理念的实施;强化教学训练,提升STEM教育理念的实践效度;注重教学实践,实现STEM教育理念的学科融合,有效拓展教与学的宽度和长度,为学生的学科认知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专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的现状,明确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的关系及其人才培养作用,并总结劳动教育与食品专业实践协同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以期为实施专业劳动实践教育提供参考。只有深化专业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应该积极构建全面、多层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以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实践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推动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校企合作、设计多层次的教师培训课程、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等措施的实施,职业院校能够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朝着更高层次、更优质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为教育数字化发展创造了契机。本文在梳理融合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课前、课中、课后阶段构建了线上线下互补性的融合式教学模式。以上海市青浦区M校为例,开展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线上线下互补性的融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研究表明,实施线上线下互补性的融合式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同时,提升教师数字胜任力、基于伴随式评价开展融合式差异化教学是未来融合式教学重点关注的方向,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研究》2018,(6):25-30
融合教育的发展要求形成新的教师角色。融合教育教师是融合教育环境的创设者、课程设计者、教学实施者、沟通合作的组织者以及研究型学习者。社会文化是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塑型"的土壤,教师教育是融合教育教师"闻道"的途径,实践与反思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注魂"。融合教育教师是"人本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实践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文章在已有教学研究基础上,对"结构力学"课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混合—探究式教学方法及合作式教学方法,通过学情统计与综合考核评价对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创新及团队合作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混合式教学实践为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园本研修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打造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三位一体的学习平台,帮助幼儿教师解决融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需求和问题.最终实现普特幼儿的共同成长和学前融合教育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博洛尼亚进程提出的本科、硕士分阶对德国一体化的整合教师教育模式构成了重大挑战。德国学术界基于这一挑战,就教师教育标准暨能力、课程设置进行了广泛讨论,各大学也依据自身资源从课程实施层面进行了诸多尝试和调整。从汉堡经济教师教育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了解当前德国关于教师标准的讨论和实践。其特点可概括为:本科阶段努力为多元教育目标提供可能,保证最低限度的专业和教学论的融合,分层逐步揭示、反思师范生的观念和实践;在硕士阶段,加强大学和教师见习学院的合作和沟通。  相似文献   

19.
高校研究者与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合作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合作行动研究中南疆高校研究者和基础教育英语教师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与问题,但是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提供机制保障、建设资源平台、组建权威机构等可以形成合作行动研究支持系统,有效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常熟中专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一名参与教师,现在担任钳工专业教学,在试点过程中颇有一些感受和思考。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化实践首先要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研究建立与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相适配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常熟中专校通过与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举行校企战略合作,根据英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为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化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