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创作主体只有在长期的文艺学习和创作实践中,才能形成特定的审美创造能力。创作主体只有具有优化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其创作相适应的智能结构和进步的人格结构,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毛泽东在这些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认为 :“人的本质特点在于能受教育并发展智能 ,且人的发展了的智能有能动性 ;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即智力和能力的变化。学生在学习中智与能的增长和获得是由其心理的学习意向 ,即注意、情感、动机、意志来支配的 ,它们是学习的动力。”这是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学习的智能心理结构说” ,它强调了学生主体的智能的可发展性和能动性。“自主探索”学习就是以这样的学习心理理论为依据 ,建构“确定目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评价分析———强化练习”的自主探索课堂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类智能而言的。人类智能是指人们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 ,用脑力活动表现出来的智力。主要表现为 :感知观察力、记忆力、逻辑判断力和语言表达力等综合性的心理能力 ;而人工智能则是指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模拟和代替人的某些智能 ,也叫“机械智能”或“智能模拟” ,也可以说是人的智能在机器中的再现。人工智能作为对人类智能的模拟 ,它的出现和发展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它进一步表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属性 ;引起了意识结构的变化 ,扩大了意识论的研究领域考察电脑对人脑某些智能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刘勰受儒佛道诸家治心为本思想影响,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从创作主体角度明确提出了“虚静”理论。“虚静”之要意在于“卫神养气”,创作主体灌入以“志气”创作时才能文思泉涌;主体“虚静”,则必须去“物我”,在超越了物、我心智之后,才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万物,在创作中才能更好地进行自由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认识培养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一本名为《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的书中首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结构的理论,认为人至少有七种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他首次把人际交往智能纳入了智力的范畴。有人说“成功=30%知识+70%人脉”,更有人说“人际关系与人力技能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因为人的生命永远不孤立,我们和所有的东西都会发生关系,而生命中最主要的也就是这种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既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多元智能视野中的教师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新的智力结构理论———多元智能,这使美国甚至全世界的教育者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智力的测量方式。在此以前,依据考试分数来界定的智力商数(IQ)是智力的核心概念。加德纳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界定智力结构,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和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他指出“多元智能”包括:1.语言智能:即有效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2.音乐智能:即感知、欣赏、甚至创作音乐的能力;3.数理逻辑智能:即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4.空间智能:即准…  相似文献   

7.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它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人对智力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智力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智能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强调在新的情境下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人的智力结构由多种智力要素组成,已经确认的智能有“八又二分之一种智能”,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国家和时代的要求。为此,必须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努力形成和调节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并突出在“智能结构”阶梯中处于较高层次的创造能力。“智能结构”是智力和能力各种成分的有机结合,属于人的个性特征,是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形成“智能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是两大因素,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  相似文献   

9.
一、音乐教育是通过生动、具体、形象的情感来育人的。音乐的艺术形象从本质上讲就是感情形象 ,通过形象激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它能沁入人的心脾 ,进入人的精神世界 ,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心灵直接的语言”。因此 ,情感体验成为音乐审美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音乐美的不断学习与欣赏 ,人们对美的强烈感受能力就会沉淀在人的心理结构上 ,形成以审美的态度与眼光来对待客体的心理定势及直观能力。有了这种心理结构 ,就能以美的法则来塑造自我 ,使心灵统一在美的基调上。二、音乐教育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智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相似文献   

10.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任何思维活动又都离不开人的记忆。记忆这一心理元素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创造过程大致可分为准备阶段和创作阶段。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包括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的建构,创作个性、艺术才能的形成,独特的创作领域的开拓等,艺术的创作阶段又可分为创作动机的萌动、艺术灵感的突发,艺术构思的运转等。 首先我们看记忆在艺术创造准备阶段的作用。 艺术创造,从审美心理角度看可以说是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外化。而人的审美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审美对象同化、顺应的双向运动建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始终与人的记忆中信息贮存丰啬有关。 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对象同化,其中原因之一便是主体记忆中贮存了相当量的与该审美对象结构  相似文献   

11.
智能应是知识、智力和能力的总称 ,其中知识是智能的基础 ,能力是智能的结晶 ,而智力则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桥梁 .中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说到底仍然是让学生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其中学生的“智”的状态取决于其智能结构的层次和合理性 .从这一观点出发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的智力结构进行培养 ,使其完善 ,就能更快更好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 ,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  相似文献   

12.
<正> “智力”、或“智能”,一般说,就人的大脑所具有的反映和认识世界的基本功能。它是从知识和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整体中产生出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智能是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人类创造力高度发展的基本条件。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智力包括很多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在求知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智能。而智力工程的研究就要从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实践出发,从对智能的宏观研究着手,并将智能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智能的结构、机理及其规律,从丽为增加高速、高效、高质地开发智力,培养人才寻找最优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对美的事物的心灵感受主要有两种:一日优美,一日壮美。无论哪种都令人感到愉悦。优美感迷醉人,壮美感则感动人;优美可以是渺小的,但壮美必定是伟大的。按照上述美学观点,对“壮美音乐”与“优美音乐”心理功能加以比较探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认识和把握音乐“壮美”与“优美”的艺术规律,则是从感性和理性上有效提升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感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美的事物的心灵感受主要有两种:一日优美,一日壮美。无论哪种都令人感到愉悦。优美感迷醉人,壮美感则感动人;优美可以是渺小的,但壮美必定是伟大的。按照上述美学观点,对“壮美音乐”与“优美音乐”心理功能加以比较探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认识和把握音乐“壮美”与“优美”的艺术规律,则是从感性和理性上有效提升审美主体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感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各种审美媒介(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上全面贯彻美的规律,训练、强化人的表象、想象、情感等心理能力,丰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之与智力结构、人格结构等相互协调和谐。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美是道德纯  相似文献   

16.
人的基本素质,一般指思想政治素质(如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才能素质,身体健康素质,性格作风素质等五种。能力,属于技术才能素质。其中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操作实践五种基本能力,又被称为智力结构的五要素。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力结构的“贮存器”;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中枢”;想  相似文献   

17.
“心理距离”,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不能形成审美态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这种“距离”现象:有三个人同去一风景游览地,第一人看到了这里的大片森林可以赚钱;第二人因忧心忡忡而对什么都无动于衷;第三人则迷恋于这里的景色,陶醉于审美对象之中。三种态度以“心理距离”解释,第一人便是“心理距离”过近,第二人乃“心理距离”过远,第三人才  相似文献   

18.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智力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即智力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而非透过“将一个人放在一种非自然的学习环境中,让他做从未做过,而且将来可能不会再做的事情”的方式来判断。就智力的结构来说,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8种智力即语文智能、音乐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一运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  相似文献   

19.
安刚 《西藏教育》2008,(4):31-32
心理学家把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叫做能力。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就叫智力。又有人把智力和能力合称为智能,简单解释为“智慧才能”。认为智力是大脑对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本领,能力则是智力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即能力表现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通常认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想象力等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必不可少的一般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并描述性地给出了智力的定义: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制造出在一种或多种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于是,智能结构是多元化的,既可以是某种独特的能力,也可以是能力的组合。他先后提出了“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等多种智能。这一理论一经提出,很快就在教育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关注。在美国,上百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