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教课标版新教材中有首儿歌:《小小竹排画中游》,其中有一句“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许多师生经常把“绿油油”读成“lǜ yōuyōu”,而教材中的注音分明是“lǜyóuyóu”。原因是原版教材上的注音是“lǜ yōuyōu”,读着也顺口(见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74页)。教师们就把这一读法一直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2.
此处的“斜”到底读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4课中,有一篇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其第一句为“远上寒山石径斜”,此处的“斜”字教材上的注音为“xi&;#233;”。而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参考教案》第七册(1996年版)第173页中对“斜”的注音为“xi&;#225;”。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在指导儿子背诵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时,发现在与人教课标版教材相配套的《亲近母语》中,编者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重”注音为“chóng”。这让我感到很奇怪,因为我清楚地记得,现在我们正在使用的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十二册上也有这首诗,而在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上就将“重”注音为“zhòng”,解释为“沾了雨的花儿,显得浓烈而沉重”。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初中语文第五册《唐睢不辱使命》一文中“秦王怫然怒”一句里“怫”字,课本注音为fù。但我查遍词典,并不见fù音,新版《辞海》“怫”字下注有三音:fú,bèi、bó根据此条目的解释,我以为课本中的“怫”。应注音为bó或fú,不知哪个正确。请您给予解答。河南信阳龚立群  相似文献   

5.
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篇阅读课文《我和企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学习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和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生境的教育.学习这单元的课文,要在了解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既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又学到了读懂自然段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安排有自然段的训练内容,教师可以重点训练,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有关的段落进行重点训练.基础训练中的“字·词·句”安排有读准韵母、反义词、词语逻辑归类、扩句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存在部分瑕误,窃以为将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造成一定混乱。一第17页《边城(节选)》注释③“喁喁(yóngyóng)形容低声细语”注音有误,应为yúy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解释,“喁”为多音多义字,重叠时有两种读音:(一)【喁喁】yúyú〈书〉①随声附和。②形容说话的声音(多用于小声说话):~~私语。(二)【喁喁】yóngyóng〈书〉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原文“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显然是指“小声说话”,因此应该读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插图选入了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这幅手迹最后一句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课文中最后一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科书中这幅手迹与课文有“向”与“到”一字之差。这是为何呢?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所作,1957年1月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材教参中个别注释和练习题的答案不够准确规范,特提出来商榷。苏轼《石钟山记》一文中“焉”一句,课文注释为:“[6968(kngkng)焉]这里指地(发出声响)。”“”是一个生僻字,一般工具书不收这个字条。翻查《新华词典》,“”有两种读音;读“kng”,意为“药石”;读“hng”,意为“象声词”。很明显,在课文中“石空”应读“hng”音,不知教材中为什么一直注音读“ksng”。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何可胜道”一句,课文注释中对“胜”字注音为“shsng”。高一册教材中第六单元后的知识短文《掌握和使用工…  相似文献   

9.
“自动练习”,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解一篇课文之前,主动地对这篇课文进行练习设计和练习解答。这是学生自学语文的一种极好的练习方式。下面简单地谈谈看法。一、要明确“自动练习”的设计目的。“自动练习”的设计目的主要是学生先行教师一步,主动地学习课文,并对课文从注音、释词、问答、句意、结构以及写作特点等方面择其主要设计练习,以提高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起点,使他们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武冈县安心观镇中心小学李湘江老师问:“琢磨”的“琢”,小学六年级二学期课文《鲁班学艺》注音为"zuó”,《新华字典》注成"zhuó”,到底该怎么读?答:“琢磨”一词用不同的义项有不同的读音。使用“雕刻打磨(玉石)”和“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两义项读“zhuó mó”,使用“思索、考虑”的义项读“zuó·mo”,请参看《现代汉语词典》1981年版第1513页和1535页。“琢”,古音“竹角切”,新版《辞源》只注“zhuó”一个音,故知用本文“雕刻、打磨”等读“zhuó mo”,古今一致。由经漫长岁月,“琢磨”产生了比喻义“思索、考  相似文献   

11.
问:义务教育五年制、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参观人民大会堂》和《在金色的海滩上购篇课文中都有“情不自禁”这个成语,“禁”的注音都是jin,去声;而第八册《《师教学用书》和《语文第八册教案》的注音则都是jin,阴平。这是为什么,怎样读才对?高密市蔡家站镇中心小学焦杰冠县东古镇中心小学赵育答:“禁”是一个多又多音字,既读加,又读加。对“情不自禁”这个成语里的“禁”字到底读去声还是阴平,各种词典的注音历来不尽相同,就是同一部词典,旧版新版也不一样,这是课本和教学参考书、教案出现不同注音的客观原因。但是,同…  相似文献   

12.
“长”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áng,一个是zhǎng。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忘却的记念》、《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乳母“长妈妈”。课文下的注释是这样写的:“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她经常给鲁迅讲故事,后文中的阿长也是指她。”课文的编者对“长”的注音有待商榷。查字典可知:读“长cháng”时,有四个意项。第一是指长度;第二是指跟短相反;第三是指长处,优  相似文献   

13.
《浪花》教学建议江西南昌市教委教研室万良琦《浪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看图学词学句”的课文,这类课文是凭借图画和汉字注拼音的短文,学习字、词、句,目的在于体现大纲中提出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要求。这一册教材中,共有两组“看图...  相似文献   

14.
<正>一、温故知新:在梳理问题中形成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手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简单的话语说一说。生: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师:请你把“风趣幽默”写到黑板上。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手指拟人化了,读起来很有意思。师:这是课文的一种创意表达。也请你把“拟人化”写到黑板上。《手指》是谁写的?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太阳》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探索自然,热爱科学”这一主题来编排。《太阳》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这篇常识性的精读课文,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说明文打下初步的基础。这篇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1至3自然段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远、大、热  相似文献   

16.
上海《语学习》1999年第2期孙玮先生《到底念zēng还是念céng》一提出,《愚公移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曾”应该念zēng,而不应该念céng,因为《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等书对于和“乃、竟”解的“曾”都注音为zēng。孙先生的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如果我们查阅一下其他书籍,,就会发现作“乃、竟”解的“曾”也可以读为céng。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二册《奕喻》(钱大昕)一文有“曾观奕者之不若已”句。对句中“曾”,教材第287页和人教社编第二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第235页的注均为zēng,乃,竟。”笔者认为这个注音值得商榷。“曾”确有两种读音。查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  相似文献   

18.
《两只小狮子》的教材简析和教学设想河北承德市教研室张建忠《两只小狮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制第二册的一篇课文。在整册教材中,是学生学习的第四篇讲读课文,因而承担着字、词、句训练和发展学生语言的重要任务。这篇课文又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新版九年义务教材语文五年制第九册第三组教材,依据修订版《大纲》精神,在原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编排上仍以训练组为单位,内容包括:导读一课例(课文预习、思考·练习)一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字·词·句、口语交际、阅读、作文、实践活动)。本组课文仍有三篇,主要是围绕“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编排的。《古诗两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讲读课文,而原教材上阅读课文《胡萝卜》换成了《欧阳修追字》,这样更能使学生通过学习,从著名文学家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中受到启发,懂得认真修改自己作文…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欣赏是初三语文教学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五册课文《沁园春·雪》是诗歌欣赏单元中的一篇重点篇目 ,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 ,对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 教材简介 《沁园春·雪》写于 1936年 2月。在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后 ,毛泽东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进行东征。在陕北清涧县 ,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 ,心潮起伏 ,过后写了这首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