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故乡     
陶潜云:"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桑。"此文表达了两代人失去故乡的痛楚、伤悼与迷惘。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离开童年的故乡似乎越来越远。对于那些还有故乡的人们,那里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我也不知道我的故乡是哪里,所以我说我没有故乡。""但是我爸爸有故乡。可是他说他也没有故乡了,他的故乡在水下,不在山上。"故乡从生命中抽离时,你会不会也像  相似文献   

2.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这个时节,荷花开得最盛。伏天回故乡,观荷吃莲蓬,人生美事。故乡在宝应,人称荷藕之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在故乡,是最寻常的景象。荷在故乡繁衍生息,追溯起来,也是有原因的。宝应西有湖,东有荡,千年古运河贯穿其间,水网密布,土质肥厚,是大面积种植荷藕的天然佳地,"十里尽荷蒲,迷漫失溪口"就不足为怪了。藕生泽野,获自然润泽,采天地之气,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应该是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国内国际都有市场,荷藕生产、交易、储运、加工逐步形成产业链,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异乡"和"第二故乡"的成长经历与短暂的"故乡"生活体验,使冯乃超对于"故乡"产生了复杂的感情。集合了乡愁和异国情调的"故乡"是冯乃超的"象牙之塔"的原型,也是促使其走出"象牙之塔",走上"十字街头"的动因,同时也象征着他决定转向马克思主义时必须抛弃的"过去"。写作小说《故乡》是一次自我操演的告别仪式,作者试图通过一趟为了离去的"还乡之旅",结束自己长久以来的"故乡情结",表达投身革命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主题词:故乡     
<正>《诗经》有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展现了2500多年前出征在外的军人回到家乡的复杂心情。多年不回故乡,难免会"近乡情更怯",但故乡在中国人的心中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安土重迁"一直是稳定的情感因素。即便在如今人口流动如此频繁的时代,每到春节前夕,大家也都赶着回家乡过年,哪怕"回家的路"再艰辛,也要回去。因为,故乡有自己的亲人,有自己熟悉的记忆。故  相似文献   

5.
故乡风情     
夕阳被西山遮去了大半个脸,她却把晚霞洒满了天空。这时,我回到离别多年的故乡。回到故乡,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田野里的庄稼也变得茁壮了,但我觉得变化最大的要算故乡的风情。记得儿时,每天太阳落了山,劳累了一天的父老乡亲们,无论怎样疲倦不堪,但他们总要端着比现在城里宴席上的汤碗还要大的饭碗,来到村头大槐树下,一边呼啦呼啦喝着稀饭,一边听老人们津津有味地讲着古老的故事,离奇的传说。什么母猪生大象啦,什么狐狸精变人理朝政啦,什么秦始皇赶山填海啦,当然有时也有些"新闻",那就是谁家儿子娶媳妇啦…  相似文献   

6.
熊培云 《中文自修》2012,(Z1):80-81
他们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地方发问——为什么我们曾经"热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自己不愿回去或回不去的地方?"我刚刚离开我的摇篮,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大约在两百多年前,当夏多布里昂回到湿漉漉的布列塔尼故乡时,曾经这样感慨。因为在那里,作家再也寻找不到"儿时的圣马洛了",小时候曾在船舶的缆索间玩耍,现在港内看不到船;而自己出生时的公馆也已经变成了旅店。故乡,游子梦里的天堂,和作家远去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的作品,有着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她笔下的"故乡",不仅蕴藏着故乡赋予她的温暖、宁静,时时流露出她对于故乡的无限热爱,同时也包容着现实所呈现的贫困、悲哀,深深印刻着故乡在现代化进程中巨大变迁的痕迹。故乡对于她来讲,不仅构成了她最美好的生命记忆,更是她可以安放灵魂的一个归宿。  相似文献   

8.
蔷薇·故乡     
山东卷作文题目: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席慕蓉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那样一个地方,也许是一座繁华的现代都市,也许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小村落。但那里独有的气质早已融入你的血液,擦拭不掉,遗忘不了,终生相伴。那个地方就是——故乡。在中国文学史上,对故乡、家园的期盼与渴望是文人墨客最常表达的主题之一。小学课本里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乎是国人对思乡之情最初的文学记忆,而明月也借着诗性被裹上了一层惆怅,成为故乡的某种象征符号。"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而满月之辉,仍然悲怆,因为在诗人心里,"月是故乡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给人的一种总的感觉是"悲凉"——天气寒凉、民生凋敝、故乡"隔膜"、希望渺茫,"悲凉"是全文的基本格调。抓住"悲凉"二字就是抓住了文章的"文眼"。以此为切入点弄清楚全文是如何围绕这两个字进行布局谋篇的,我们就能析出文章震撼人心的"理",让学生感受文章的精巧构思。  相似文献   

11.
蔷薇·故乡     
《新作文》2007,(4)
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  相似文献   

12.
我的故乡仙桃,是驰名中外的"水蜜桃之乡".(开笔点明故乡所在地和它的特产,紧扣题目) 三月份,牛毛一样的细雨,叫醒了沉睡的桃树.("叫"字用得生动形象.想一想,细雨是如何"叫"醒桃树的?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写这种情景?)桃树绿了,桃花开了.树上那一朵朵美丽的桃花涨红了脸,一阵微风吹来,香气扑鼻,令人陶醉.(写桃花盛开时的景象."我爱故乡的水蜜桃",当然不仅仅是指桃子,还有这美丽的桃花.这里可以详写,可以把故乡人们的活动写进来.学一学周作人先生在<故乡的野菜>里写到人们挖野菜,这里也可以写人们赏桃花)  相似文献   

13.
故乡的山     
我的故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无数充满诗情画意的群山。一群山,一群耸立的山,挺拔的山,却没有华山冲天的雄姿;一群山,一群连绵的山,葱绿的山,却没有兴安岭林海般的珍贵树木……但我要赞美故乡那任其自生的"野"生。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待久了,也就习惯了没有鸡鸣陪伴的日子。然而,我心里始终有那么一丝缺憾。毕竟,鸡鸣之声伴我度过了十多个春秋。我以为鸡鸣是故乡的牧笛,那一声清越的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土生的温州人,六岁之前或许还能称得上是"土长"的温州人,六岁之后跟随父母去了外地生活,也便远离了故乡,从此就很少回去,至多不过是春节时回趟老家住小半个月而已。可是,即使关于故乡的记忆,仅仅是那六年的时光,每当午夜梦回,常常仍是故乡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  相似文献   

17.
蔷薇·故乡     
席慕容说,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阔别故乡多年,我才吟出这一句诗的滋味。或许,"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关于故乡的记忆经历时光的打磨,反而愈发清晰了。梦中常常回到故乡。那是一个安谧的小山村,夏日的午后,似睡非睡  相似文献   

18.
故乡     
每个人都有一个现实中的故乡,这个故乡有名字,在大地上可以找到.大地域的故乡是省,然后具体到县、乡、村.为什么叫故乡,而没有叫"故省" "故县"呢?那是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就认定乡是自己的,省和县都跟自己没关系,那是国家的.乡村从古代开始,就是国家政权之外的自然自由空间,国家政权到县就终止了.县以下的乡村是亘古不变的民间.正是这个广大的民间使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保持稳定,朝代更替只是县以上的事,乡村依旧是乡村,就像山河依旧一样,乡村文化可以不受政权更替地代代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一次故乡行     
我太想回故乡了。并不是因为故乡那秀丽的山川,奔腾的河流令我魂牵梦绕,而是由于在那里有我童年的欢乐,同龄的小知已。可是因为准备中考,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过故乡。当我接到北京四中《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颗久悬的心终于落定下来,全家人都为我高兴。于是爸爸说,作为奖赏,可以满足我一个愿望,问  相似文献   

20.
故乡的今天     
鲁迅先生《故乡》中的"故乡"萧索、悲凉,可是几十年后的今天已大不一样。现在的"故乡"是旅游胜地,中外游客慕名前来,一派繁荣景象。清清的河水缓缓流淌,水上保留着旧时的石桥,水边是江南建筑,白墙黑瓦,鳞次栉比;街道两边均是装饰精美的各色小店。这里空气湿润,气候宜人,潮湿的石板路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