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提起“绥靖”,人们就会联想起张伯伦及慕尼黑的丑剧,会认为“绥靖”是个令人厌恶的字眼,并且在许多论著和相关回忆录中,往往把绥靖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归结为张伯伦等当时的政府要员所为。然而,这是一种误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为绥靖政策提供了赖以滋长的土壤,同时,弥漫于英国全社会的亲德思潮对其发展无疑起到了催化作用,英国对德国的同情,甚至敬慕,已强烈地表现出来。英国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的鼓噪尤为突出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英国30年代绥靖政策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靖政策是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英国在30年代大步地走上绥靖道路有它深刻的根源,主要表现在: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冲击、战后国家实力的衰败以及战争给政府带来的教训、人民的反战情绪。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中绥靖政策的不断推行是一个直接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底是战争的宣泄所引起还是和平的溢流而导致?促使二战爆发的是法西斯的叫嚣还是和平主义者的妥协?抛开众所周知的客观因素——英法实力衰退以及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当时民众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氛围来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平主义运动的极端进行为绥靖政策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温床,是绥靖政策推行的直接因素并最终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国在远东地区推行一种最大限度维护其自身利益的经济政策,即对日本由全面绥靖到最终趋向强硬,对中国则多般压制的同时又不得不给予吝啬的援助。英国的这种政策对其自身以及当时远东的国际局势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三十年代英国的绥靖外交,国际史学界大都把英德关系做为研究重点,而对英日关系的研究则比较忽视,直到七十年代才加强起来。但英国的绥靖外交实际上是从东方对日本开始的,而非从西方对德国开始的。对日绥靖是整个绥靖外交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认真分析英国与“九一八”事变的关系,对于认清绥靖外交的推行过程及其反动本质,是十分必要的。 英国、国联与“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绥靖政策及其破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帝国主义营垒中的法西斯国家与民主国家两大集团之间,展开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企图使用武力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英、法、美则推行绥靖政策,企图以姑息办法,缓和与法西斯国家争夺霸权的矛盾;以退让办法,求得与法西斯国家的和平,结果反而加速了战争的到来,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本文拟就绥靖政策的产生、演变及其破产的过程,作一扼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简评1937年美英关于罗斯福和平计划的秘密谈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37年罗斯福设想召开一次世界和平会议讨论有关欧洲的政治经济和裁军问题,在美国不承担任何政治义务的前提下满足德国的要求并制止特勒发动战争。但是英国2认为政治磋商应该优先于对经济绥靖和军备 任何考虑。英国的这种项解决的办法与美国希望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想法发生冲突。与此同时,英国内阁中存在着强烈怀疑美国政策的倾向,而英国首相张伯伦更是认为罗斯福的和平计划会破坏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因此美英秘密谈判最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苏联对德国法西斯的活动和态度入手,全面分析了二战爆发前夕苏联与绥靖政策的关系.认为联共(布)第18次代表大会标志苏联外交政策由集体安全政策向中立自保政策转变,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推行绥靖政策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9.
二战前夕德国法西斯侵略气焰的嚣张给英国带来巨大威胁,英国不得不放弃绥靖政策并与法国结盟。但是具有同盟关系的英法两国却存在深刻的矛盾和分歧。1939年3月到1940年6月这一期间英国对法国的摇摆政策和英法两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是使二战迅速扩大的重要因素。英国的对法政策集中体现了英国外交追求国家根本利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倪昕 《培训与研究》2008,25(12):36-38
二战前夕德国法西斯侵略气焰的嚣张给英国带来巨大威胁,英国不得不放弃绥靖政策并与法国结盟。但是具有同盟关系的英法两国却存在深刻的矛盾和分歧。1939年3月到1940年6月这一期间英国对法国的摇摆政策和英法两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是使二战迅速扩大的重要因素。英国的对法政策集中体现了英国外交追求国家根本利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政府所推行的绥靖政策,以其对侵略者姑息、怂恿,委曲求全,妄图以邻为壑、嫁祸于人的动机和鼠目寸光、自食其果的结局而被永远钉上世界历史的耻辱柱。即使是为绥靖政策进行精心辩护的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们,也不能不承认“英国默默地怂恿德国在欧洲东部和东南部扩张”,“英国打算使德国和俄国作战以指望出现‘持久的均势’”。于是祸水东引几乎成了张伯伦绥靖政策的同义语。近年来,我国史学界有人经过仔细研究和考证,发现祸水东引的说法原来“并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是基于对某些事实的判断和猜测”。还有的同志认为,从三十年  相似文献   

12.
张新宇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6):64-66,92
导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从历史渊源来看,绥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与中欧国家合作以维持欧洲均势的传统政策的回归和继续。  相似文献   

13.
绥靖政策的实质是纵容和姑息法西斯。苏联同英、法、美一样,都对纵容和鼓励法西斯侵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苏联也应包括在绥靖政策推行国之列。苏联绥靖政策包括对日绥靖政策和对德绥靖政策。对日绥靖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顶峰是1941年《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结束于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对德绥靖开始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40年苏联对德绥靖达到顶峰,在舆论上、行动上完全站在法西斯一边。但顶峰之时也是它该悄悄收场的时刻,苏德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苏联对德绥靖政策的破产。  相似文献   

14.
绥靖政策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英国为首的大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外交政策.绥靖政策之所以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盛行的"和平主义思潮"则是绥靖政策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外交政策在欧洲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史学界尤其重视对30年代英国绥靖外交的研究,并习惯于将整个的30年代英国对德政策都归结为“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英国30年代的外交固然以绥靖为主,但在前期却主要是围绕“均势”这一基本原则展开的,英国由均势过渡到绥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是随着整个欧洲局势的变化而转变的。本文现将这一转变过程加以评述,并阐明所以会发生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命令德平进攻波兰开始,到1940年6月22日法国沦亡,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纳粹德国在欧洲发动了疯狂的军事行动,先后侵占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把英国的势力赶出了欧洲大陆,1940年6月Ic日意大利参战后,德、意还人侵巴尔干半岛,染指北非。欧洲战局的这种剧变迫使英国摒弃了原有的对德政策,重新调整其对外战略。希特勒在西线发动进攻,宣告了欧洲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在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下台。丘吉尔出任首则,组成了联合政府。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向全体…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美国为酝酿有利美国的战略态势,积极实施大西洋、太平洋两洋战略。在欧洲,通过“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掌握赔款问题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扩大对欧洲政治、经济的影响,加强了对德国的经济渗透,为20世纪30年代德国军国主义复活奠定了经济基础;在远东,拆散英日同盟,排挤英国,打压日本,争夺远东海上霸权。美国20世纪20年代两洋战略的实施,为30年代美国利用列强矛盾,推行“中立法”,实现“行动自由”,推行绥靖政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8.
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去,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对好战势力的一味妥协、迁就、退让,就意味着死亡的步步逼近。二战的爆发固然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但一些主要大国的绥靖政策与之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已成公论,但长期以来,人们却忽视了苏联也是该种政策的推行者之一。本文从1939年4月至8月期间,苏联分别与英法和德国进行的两次谈判入手,探讨苏联的对德绥靖外交政策,作为一段历史,虽然这已经无法挽回,但重要的是后人能以之为鉴。  相似文献   

19.
和平主义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反战运动,其主导思想是反对一切战争,维护各平。它的兴起成为英国绥靖政策的理论基础,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分子的扩张野心,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4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苏联从民族利己主义出发,步英、法之后尘,推行了一条苏联型的绥靖政策。在列举大量史实的基础上,探析苏联型绥靖政策出台的背景、特征及其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