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纪实”观的两次回潮发生在明末清初和晚清。它们的产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创作实践密切相关。本文深入考察了社会环境对小说观念演进的影响。试图为宏观把握我国小说理论批评史的演进规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圣是倾听并诉说天命的人,但他又不是在天命的对立面上来进行倾听和诉说的,圣是观念史上“绝地天通”后产生的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是“圣”做为天命的诉说者的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改变视小说为附庸的观念,认为《水浒传》“无非为文计”,确立了小说的文学本体地位.对于小说的艺术特征,作家的艺术创造,小说的形式技巧,作出深刻而切实的论述,形成比较完整的古典小说理论体系,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废名、沈从文、汪曾祺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化小说三家.废名小说哲学意味浓厚,沈从文以一颗“执拗”的“乡下人”的心表示着对乡土的亲和,对都市的逃离.汪曾祺则是跨越时代的富于灵性的作家.本文将从三位作家风格上的相似性,简述三者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以<斩鬼传>闻名的山西作家刘璋曾经创作了四部才子佳人小说,即<飞花艳想>、<凤凰池>、<巧联珠>、<幻中真>.以其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刘璋才子佳人小说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对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风筝误》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戏曲家李渔的力作之一.这部戏剧后来被改编为通俗小说《风筝配》.从《风筝误》与《风筝配》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明末清初小说戏曲的创作观念:戏曲小说化和小说戏曲化、叙事内容的才子佳人化、媚俗倾向的普遍流行,这对后世小说和戏曲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所重视和强调的是“举业之才”,与同时代进步思想家的“重才观”,“实才观”相较,不具备什么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入80年代以来,不少小说作家一再指出:小说是一种相当解放、相当自由、包容性很大的文体。如王蒙说过“真正好的小说,既是小说,也是别的什么”,他强调:“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小说似乎是写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散漫无稽、越来越无可无不可了。”李陀提出要“考虑为小说观念的发展建立科学的动态模型”。冯骥才呼吁“必须创造一种相当广泛、自由、包容性大的形式”的小说。这些看法实际上都涉及到对小说文体的关注和构筑设想。当代小说创作实践已将小说文体的命名提到小说理论研究的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中国的小说观念发生了从“史”到“文”的重大变迁,即由攀附于史转为以“文”为本位观照小说的价值。这是明中叶以来经学、史学、子学评点领域里“泛文论”倾向在小说评点领域的扩展。在这一变迁中金圣叹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存在之思”、“非真实性”、“相对性”的小说观,在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意味。他对小说论文化、复调法、音乐性、喜剧化的文本发现,也为小说形式的开拓展示了令人鼓舞的可能性。他的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代中国文学启示颇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史上 ,文体问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理论问题 ,而对诗与其他文体关系的认识 ,则往往反映出诗人和诗学理论家的审美意识及文学观念的嬗变。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诗与其他文体作过严格界分。王夫之严格区分诗与其他文体 ,与他批评宋诗“以意为主”是一致的 ,旨在重申“诗道性情”的特殊本质 ,维护抒情诗的纯洁性。王夫之强调诗“陶冶性情 ,别有风旨” ,表现出他的诗学卓识 ;但决然割断诗与其他文体的联系 ,也暴露出船山诗学观念的褊狭、保守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文学”这一命题近代始得普遍认同。“五四”后,在西方流行的小说原理、小说观念大规模引入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小说”观念经历了一个通过知识背景转换而争取独立地位——取法美国、法国小说观念以图创新——融会俄苏现实主义小说理论、英法现代主义小说理论等外来资源而力图自创新路——酿造出作家富于个性特色的小说观念这样一个演化过程,从中可窥见现代历史文化语境的迁延。  相似文献   

13.
从对学影响的角度看李贽,其最大无疑是对明末及清代自传体小说的影响。李贽的思想根源于王阳明的“心学”,而直接的近源则是泰州学派。李氏思想精神的核心是反抗传统、肯定人欲、张扬自我与强调个性,以及敢于打破成说、蔑视圣人、求真求实的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展现在李贽的学思想上,就是他的“童心说”。李贽的学观念和学价值观直接启发和推动了明末清初自传体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使得这一历史时期的自传体小说带有特定的思想深度与坦诚的风格,并以此影响、导引了有清一代自传体小说及准自传体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流行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具备两大叙事要素:“才”与“情”。“才”是男女双方必备的条件,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起点。“情”是故事发生的依据,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才子佳人小说对“才”与“情”的重视,与明末清初的社会时代思潮有着密切关系,也与小说作者的生活处境与心态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当代小说家卡尔维诺对小说“主题”的高度自觉表现在两个方面:主题的多样性,它反映了作家对主题丰富、主题的层次或主题间关系紧密、“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的自觉追求;主题的“开放性”或“延伸性,”它是作家对“不确定性”、“可能性”的确认。这一自觉反映出作家的小说观念,即将“轻”视为以哲学和科学为依据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以“轻”载“重”(探寻解释世界、建立秩序的“可能”,(以“轻”化“重”(涵纳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在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里,李渔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不仅以曲家名而且小说亦佳。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十二楼》。此书顺治年间便有刊本,题为《觉世名言第一种》,正文前之书名下,写着又名《十二楼》。据《纳川丛话》记载说:“笠翁有平话小说《十二楼》,仿《今古奇观》体例,书甚佳,可与《十种曲》参观。”可见清时对这部书很重视。李渔是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解放以后,我们便对他的戏曲理论颇为重视,近几年来研究李渔戏曲理论的人更多起来,无疑的李渔这样一位作家在我国的文学史、戏剧史上均应占有一席地位。那么对李渔小说研究也是必要的了。要评价李渔的小说,首先便是《十二楼》,可惜至今还很少有人研究它,这里略做评议,以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接受了日本私小说的真实观,不仅强调取材的真实,更注重作家心境的真实表现。但同时,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学传统、社会背景与作家艺术观的不同,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艺术虚构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态度。可以说,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艺术真实的执著追求,从一个侧面实现了对日本私小说的艺术跨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张恨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和《八十一梦》这四部小说的探析,阐述张恨水在这一时期思想和创作道路的发展变化,从而表明张恨水的恨而醒世创作主旨,肯定张恨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史传孕育了中国古代小说,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的续书繁盛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从内容到形式对史传传统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由于续书作者既依傍于名著,又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由依傍史实创作走向以想像和虚构为特征的现代小说创作、由群体型创作走向作家个体型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三言”市民意识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冯梦龙所编《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这三部书,集宋、元至明天启年间白话短篇小说之大成,在中国文学史和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思想史上也有其特殊的价值。“三言”凡一百二十卷,一百五十余万言,由于它们作者不一,时代参差,内容复杂,格调迥异,故文学史和小说史往往把它们分解为宋、元话本和明拟话本,分别进行论述;而一些专著,则多从考证其中各篇作品撰述的时代,以及追溯故事的渊源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这无疑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但“三言”毕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