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鲁迅在他的杂文中,创造了大量的新鲜贴切、生动形象、尖锐泼辣、深刻有力的比喻。这些比喻,体现着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特色,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和研究。本文准备从这一角度对鲁迅杂文中的比喻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比喻讽刺     
鲁迅先生的杂文好用比喻,他的比喻具有勾画某一形象时作“点睛之笔”的妙用。同时,他的比喻又尖锐、泼辣,于生动形象之中表达强烈的讽刺意味。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关于鲁迅杂文创造了典型形象或类型形象和典型化的主要方法是“画眼法”等看法发出了异议,提出并充分论证了鲁迅杂文形象的三大特点是:一、创造了杂文形象艺术的最高成就─—高度的典型意象和类型意象;二、创造了杂文形象化的最主要和最好的方法─—钩魂法;三、寻找出了能使杂文产生最大魅力的艺术途径─—形象的理情趣化。  相似文献   

4.
鲁迅杂文第二个基本成分是文艺性。讨论这一问题, 许多杂文分析参考资料,只谈到形象性和典型性,从语言上谈到炼话和反语,再从手法和语言上谈到讽刺和幽默。有些把形象等问题只看作比喻性质,起论据和论证方面的作用。如果是这个样,那么,鲁迅杂文变成一部分是非文艺因素的直接逻辑表述,一部分是文艺性论述和证明,两者怎么可能浑为一体?这一节先从整体上考察一篇文章中的文艺性因素,然后考察一下杂文中的形象性表现诸种形态,进而侧重讨论形象性等因素在杂文中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欣赏鲁迅杂文,人们往往按“文艺性社会论文”的定义,推导出形象说理的原则.然后就按这个原则去鲁迅杂文中寻找形象,能找出形象的就说形象如何如何,找不出形象的就说“含有形象因素”.一般而论,对文学作品(包括鲁迅杂文)从形象入手进行分析是应该的.问题是对“形象”这一概念不可做狭窄的墨守成规的理解,对鲁迅杂文形象的探求尤需如此.鲁迅的杂文是文学的正宗,是一个时代文学的高峰.欣赏鲁迅杂文,不能用我们惯用的尺子去衡量.瞿秋白关于鲁迅杂文的定义没有错,但它的内容太宽泛,应当给予更为具体的解释.文学艺术的形象是个复杂的问题,以小说而言,有以人物胜,有以情节胜,有以意境胜;以绘画而言,有工笔画,有意笔画,有变形画、我认为鲁迅杂文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勾划灵魂上.他刻划灵魂的过程.使文章形成一个别开生面的意境.因此泛论“形象性”就不能准确地指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鲁迅杂文"形象化"的基本文体特征是议论的"曲张力";逻辑判断同审美判断统一、使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融合是鲁迅杂文的基本思维方式;比喻、趣味、主情、言志、想象等玉成和强化了杂文的"诗"性;鲁迅杂文的主要美学风格是"力之美"、冷峻、凝重、含蓄等;语言同这些艺术追求相统一;与外国作家和同时代作家比较显示出鲁迅杂文的独特艺术价值;现代传媒和特殊的文化环境与杂文的文体、艺术特点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夸张、反语、比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鲁迅杂文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夸张、反语、比喻、以子以矛攻子之盾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鲁迅杂文讽刺 艺术。  相似文献   

9.
文体简说   杂文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始于鲁迅先生。而对杂文的定义,一般来说,人们都接受这样的描述:杂文是有浓厚的议论色彩、又有叙述内容、以形象说理为主、以文学手法来表述的短小、活泼的文体。杂文的基本特征有:   一、关注现实,感应敏锐   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杂文作者总是密切关注现时的社会生活,对生活中现存的事物、现象和观念做出分析和评价。鲁迅先生所代表的 20世纪前半叶的杂文创作,更多地表现出战斗的姿态。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虽然有所不同,但“维护正义,追求真理”仍应是我们写作…  相似文献   

10.
鲁迅杂文具有爱憎分明的政治情感,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力和犀利深刻、诙谐幽默、新鲜奇崛、善于独创的语言魅力。读鲁迅的杂文,使我们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价鲁迅后期创作的杂文转向和创作成绩,这是一个有待共识的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评价和认识鲁迅创作及其文学史形象的问题。从历史现场出发,从租界语境,时代语境的角度考察鲁迅后期创作的杂文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历来讲析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都特别注意它巧甩比喻论证问题的手法,却往往忽略了它结构上的特点,这实在是鲁迅杂文教学的一大损失。因为这篇杂文的结构本身不仅表现了鲁迅先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而且也反映了他高超的表达技巧,甚至还能体现这位文化巨人的风度和情采。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疏思考,写出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鲁迅杂文有独特的吉说方式,前期杂文多为内在声音的表达,用感性形象表达个人的感触,且有较浓的抒情色彩;后期杂文多为公众声音的表达,用写实的手法议论时政、批判现实,充满了与现实与公众的对话感。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谈到为什么要给自己的杂文集写后记时说过:“我的要写后记,除了我是弄笔的人,总要动笔之外,只在要这一本书里所画的形象,更成为完全的一个具象。”又说,集子“也照见了时事,格局虽小,不也描出了或一形象了吗?”通过这两段话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写杂文,是非常注重形象的描绘的。描绘出生动的形象,使叙述、议论形象化,通过形象说理,这是鲁迅的杂文重要特色之一。钱谷融评鲁迅杂文时指出:“他很少抽象的发议论,他的议论常常是包孕在事  相似文献   

15.
杂文不同于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它的思想不是借助于形象间接地流露出来,它是作者直接向生活开口,所谓直抒己见。然而鲁迅的杂文、瞿秋白的杂文又是讲究形象描绘的,叭儿狗,媚态的猫,红萝卜等等就是。这种形象描绘再加上高度的论辩逻辑,那就会产生它的力量,鲁迅杂文的力量,瞿秋白杂文的力量,它如匕首投枪,直刺敌人的心脏,如利剑,无情地划破遮掩旧世界的帷幕,如进军号,给人以鼓舞的力  相似文献   

16.
浅谈鲁迅杂文的形象化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杂文艺术特色的研究方面,不少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鲁迅杂文中的形象塑造——如“媚态的猫”、“落水狗”、“叭儿狗”、“乏走狗”、“苍蝇”、“蚊子”、“山羊”等不同的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上,但对于鲁迅杂文的形象化手法却研讨不够。笔者认为,诗歌的丰富想象、小说的描写技巧和戏剧的动作化语言是鲁迅杂文形象化手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取《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书Ⅺ,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本人,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学习高中材料,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到高中的现代文这一块,比较难教的就是鲁迅先生的杂文。鲁迅的杂文是鲁迅一生战斗业绩的光辉记录,是鲁迅的思想和艺术才能的结晶,是革命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里,从初从二开始,差不多每册都选入了鲁迅的杂文,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完成这些杂文的教学,那么,我们就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鲁迅的光辉思想和伟大人格,受到强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鲁迅使用祖国语言的杰出才能,受到鲁迅文风的春风化雨般的熏陶。鲁迅的杂文有一系列的特点,它们形成了鲁迅杂文的独特风格和不朽价值。我们讲授鲁迅的杂文,应该从这些特点出发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拿来主义》堪称鲁迅杂文中的“精品”,它论证周详,逻辑严密,思想深刻,见解独特,让人折服。而其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则更让人叹为观止,下面试就本文语言使用的艺术进行探讨。一、形象的比喻。对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短小的篇幅中,势必是难以成功的。作者却通过精警的比喻,化腐朽为神奇,使得抽象的语言具体化、艰深的语言浅显化、枯燥的语言生动化、陌生的语言熟悉化,从而取得了极佳的效果。首先,作者将整个文化遗产比做一所大宅子。然后在论述对待文化遗产中犯了错误态度的人时设置了三组比喻:将…  相似文献   

19.
进入鲁迅杂文的天地,读者会情不自禁地惊叹那一个个妙语连珠的比喻,如朵朵含露欲滴、色彩斑斓的鲜花灿烂地盛开在眼前,令人留连忘返。这些生动的比喻增添了鲁迅杂文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比喻的呢? 一、比喻的“神似” 比喻在描人写物时,有追求“形似”和“神似”之分:前者注重对象间的外在的、表面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易知易见的;后者注重对象间内在的、本质的相似处,要求表达者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和发现力。相比之下,“神似”的比喻是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中国有句俗话:“画虎画皮难画骨”,把皮毛画象并不难,难在画出骨来,这才是高超的手笔。鲁迅杂文中的比喻是自觉地追求“神似”,即运用极凝炼、浓缩性笔墨绘出对象的神采。新文学在前进途中,常常遭到一股股复古逆流地侵袭,鲁迅等新文学运动的战士毫不手软的清除路障,使新文学日益发展壮大起来。《学衡》派就是其中的的一股复古逆流,他们企图以螳螂之臂挡住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结果不过给历史徒增自不量力的笑例而已。“夫所谓《学衡》者,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左近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深邃、艺术高雅的文艺作品,总是闪耀着逻辑的智慧、哲理的光彩。鲁迅的作品善于从哲理高度进行艺术构思,运用逻辑推理使描写生动,议论强劲;启迪思维,深化认识。鲁迅杂文能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丑恶;鲁迅小说事例典型,形象鲜明,无不与作者逻辑的构思、形象的思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