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微课的出现,为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采用短小精悍的视频实现教学育人的目的,其显露出来的教育优越性是非常理想的,中职学校中的德育课程隶属于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就简要叙述一下微课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为深化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路径。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目标,提高站位、把握大势,多维发力、同向同行,把国家需要和学生需求相结合,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打造思政“金课”,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好各方面资源,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丰富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3.
探索基于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以劳模(工匠)精神育人为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获得了很大的起色,这使得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发展得到了一个发展机遇。本文以现代陶艺教学为例,阐述了陶艺教学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作用以及现代陶艺课的未来征途,希望对同行工作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校思政会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到三全育人始终.当前,在全面系统推进十四五建设发展的新阶段中,更是要将树人育人的高质量发展上升到教育事业的战略高度,高校后勤作为学校树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政治站位、实践探索中勇担初心使命,贡献育人智慧.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后勤育人的系列实践探索为例,为高校后勤做好育人工作提供案...  相似文献   

6.
<正>"坚持以育人为本"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仍然存在评价机制单一,课程更新滞后,教法单一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着力探讨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三维路径,即设立"以学生为本"的综合评估指标,创建"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教育事业要"坚持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长足进步。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研究生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对北京地区几所艺术院校进行调研,发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展望未来,艺术院校要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发挥“云思政”价值引领,健全“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塑造“美育育人”理念等方面不断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荣华伟 《江苏高教》2023,(9):104-10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高质量人才培养、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使命的中心环节。持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要立足新形势新特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分析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在加强党的全面统一领导、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激发学生内生动力、融入党史和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网络育人等方面寻求新方法新路径,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教学实践法,阐释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及武术文化育人的意义,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武术课程在文化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及育人途径.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资源共享课建设、重置武术教学内容、扩大社团规模延展武术文化育人课堂、举办各种中国武术文化讲座及技艺交流活动等实践与研究,实现课程建设与文化育人理念相融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武术文化育人体系.旨在高校传统武术文化育人中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同类院校武术文化育人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就教育事业而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也为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平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就以慕课为导向的大学英语移动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法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教师的职责不单是教书,还要育人。育人。就包括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谈谈后进生的转化。以期引起教育同行们更多的交流与探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百年发展历史新起点,统筹兼顾中华民族辉煌发展战略全局和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强学生“四史”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要意义。把“四史”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政课教师应以课堂为基地,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创新发展途径;充分挖掘“四史”教育元素,让红色基因照亮学生生命,讲好思政课;充分发挥“四史”教育的育人价值,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基于多年的课例研究实践,提出了“课例研修”这一概念。本研究具体阐述区域开展的课例研修与其传统的课例研究的区别、课例研修的意义价值以及北京西城区在区域层面开展课例研修的实践路径。区域层面的课例研修赋能教师自我成长,提升了教师群体的素养和学科育人品质,为促进新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寻求了一条可行之路,并在学理上丰富、创新和发展了传统的相对单一的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绿色教育倡导和谐的教育理念,课例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之一,以绿色情境为基调的课例群开发研究将绿色教育理念与课例研究整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以绿色情境为基调的课例群开发的价值与意义、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获取关于课例群开发的理论智慧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35):49-50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核心教学科目之一,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出并落实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也不断创新,构建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智慧课堂,已经成为推动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然途径。本文就新时期微课技术在中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展开研究,探究核心素养教育下借助微课技术打造语文智慧课堂的方法,推动中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为加强我国思政课教学工作,教育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政策,其中的思政课协同育人教学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求,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当前,各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学校从绩效、考核、培训等各方面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为思政课教学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目前思政课协同育人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十分关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事关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党中央要求,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奋斗。高校学生主题活动作为高校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育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趋势背景下,如何以开展高校学生主题活动为切入点,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课程设置上"全课程育人",思政课教学向专业教育渗透,专业教育向思政课教学渗透,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在时间维度上"全程育人",根据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不同时段要求,明确不同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在空间维度上"全方位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育人氛围;在主体参与上"全员育人",构建联动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教育是少数民族发展的根本和关键,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中国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以新疆为例,用民族学的视角来谈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