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突出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该观念先后把国家工业化、政治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目标当作高等教育的主要适应对象,其代表性表述是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然而,从理性分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再生产活动,其首先应该符合的是认知活动合理化即认知理性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失误在于:一方面,它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试图用工具理性、政治理性和传统的“实践理性”等取代认知理性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核心地位,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它在选择某种实践理性为主导的时候,又不惜压制其它各种实践理性的发展,以至于在高等教育的各种目标之间、不同的目标与手段之间,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和冲突.本文认为,回归认知理性、建设完善的学术市场,是我国高等教育摆脱“适应论”思想束缚、稳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统一性的高等教育目的不但可以整合高等教育中的各种冲突,而且对于论述高等教育的合法性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中,长期存在两种相互冲突的目的观: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前者认为知识本身就是人们想获得的东西,与外在功用无关,强调为学术而学术。后者认为人们追求知识是为了获得其他进一步的目的,强调学生利益或社会利益。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专业化的社会行动者,给行动者以理性是高等教育的真谛。根据行动者的理性成熟度,我们可以把高等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经济理性、道德理性、思辨理性。把高等教育目的转化为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可以形成了一个大学教育目标清单:表达能力、就业技能、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理性气质。  相似文献   

3.
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传统大学精神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与“器”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传统大学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大学“道”“器”疏离,其整体功能被严重肢解,大学之理想及其精神沉沦。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本质,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提出了实现“道”与“器”、人文与科学、学术性和工具性、思辨理性和技术理性的整合,崇尚理性与追求功利的有机统一,重建当代大学精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4.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精神”在高等教育领域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两者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性、又有着内在的冲突性。如何实现大学精神与大学的企业家精神的统协整合是21世纪大学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人文精神加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宗旨和目标代表着大学的内涵。对比中西方大学的宗旨与目标可以发现,其共同点是通过教育使自然人成为能与他人和睦共处、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无论《大学》中所言“亲民”,还是《学记》中的“化民易俗”,都强调“爱国”“为国”的观念,作为维持宗法亲情社会秩序的“礼”也就成为了大学的核心理念。中国近代大学虽然是“舶来品”,但坚持了中国的人文传统,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西方大学更看重知识与科学,强调纯粹理性的观念,尤其是大学被移植到美国后,又发展出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项职能,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学之道”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有了两点新的重大发展: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强调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此两点与传统大学之道之间具有包容性与逻辑合理性,也是当下我国必须坚持的“大学之道”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知识教育价值”是教育哲学研究中传统的、也是永恒的问题。对其选择的冲突也许是不可调和的,但高等教育知识的价值取向,必须体现其功利、认知和发展的统一,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现大学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成人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日益突显出高等教育资源与教育需要之间的冲突、办学公益性与办学主体资本寻利的冲突、课程设置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冲突、文凭高利用价值与其“含金量”不足的冲突。构建未来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整合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细化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的职能;遵循成人教育市场规律,以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的办学积极性,在公益性与资本寻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过程管理科学化水平,重塑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公信度。  相似文献   

8.
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过大学的人”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上过大学”与“受过高等教育”之间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和差距。“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素质所构成的 ,他们的存在引领着一种美好人生的发展状态与境界。  相似文献   

9.
以认识论为基础和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之分野是高等教育主旋律下的多重变奏,二者从不同方面深化并发展了高等教育哲学,尽管都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历史合理性,但也都具有各自不足之处。高等教育哲学的走向是整合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即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进而寻求“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认识上,高等教育都面临着"理性偏见"的挑战,尽管形式多样但实质都是用大学理性的部分代替了整体。大学评价实践中的量化主义倾向,理论上把认知理性提升为高等教育的本质,不符合完整的大学理性和中庸之道。理性是拯救大学的重要出路,大学的定位、发展与评价都必须坚守大学理性精神,而不是拘泥于一种理性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企业对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根据一专多能与“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课程,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方式的转变。通过对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分析与研究,系统的阐述了“必需、够用”原则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为高职教育的课程整合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职《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学,应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新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既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针对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作出的选择。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把握以下重点: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内容的整合、"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3.
从会计学专业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入手,提出提升专业科技含量和信息含量的非正式价值理论,并阐述了实现这种 非正式价值的信息技术和会计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以来,韩国政府实施了以创新为主线的系列高等教育国家战略工程,通过强化政府管控、遵循“事本主义”逻辑,采取遴选择优的竞争性资助方式,推进教育强国战略。工程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资本过度介入加剧高等教育发展的“马太效应”,以及刚性指标所导致的“不虞效应”等问题。高等教育国家战略工程建设应注意各主体间的权责边界与角色定位,缩小结构性资助差距,调适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以促进高等教育国家战略工程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入手,提出提升专业科技含量和信息含量的非正式价值理论,并阐述了实现这种非正式价值的信息技术和经管类专业高等教育的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大学教育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教育是一种传播行为,教育传播手段的更新直接影响着教育方式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先进快捷的传播手段实现了教育方式的革命性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成为高等学校走向现代化的借与标志,与之相适应,大学教育观念也将得到全面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重点综合性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和谐学院”的构建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处理和协调好学院发展与学校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师生角色、教学与科研、兄弟学院之间等各种关系,充分利用重点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凸显办学特色,谋求学院实现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推进中有必要对其价值进行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为了谁?成就了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动因等潜在性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基础,而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标准和过程是持不同高等教育价值观、维护不同利益的价值主体价值博弈的过程。这种博弈的结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主要价值主体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方案之手将主观价值“合法化”后加以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应削弱其经济价值取向,以进一步促进高校师生的自主发展为主旨。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多持系统论的观点,强调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多元形态和结构优化,这些理论洞见具有指导价值。将"双一流"建设战略置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框架中考察,有必要重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其所置身的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克服过于强调战略重点可能导致的对全局的忽视或轻视。在地方层面,应鼓励政府在落实"双一流"建设的同时对其予以必要的延展,着力建设区域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相应的着力点包括确立基于系统论和生态论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加强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规划、建立不同高等教育板块的相对均衡型投资机制、健全高校和学科的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机制,以及营造准市场化甚至市场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既是高等教育学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命题,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命题。一般认为,高等教育研究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其价值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逐渐彰显。但高等教育研究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阶段,呈现出来的研究价值大不相同。世界上的高等教育强国,既是高等教育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也是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的国家。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系统梳理中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的历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研究的价值,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引导我国高等教育从“经验办学”走向“科学办学”,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