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臧绪琴 《教师》2014,(26):59-59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又要使其发现和欣赏美,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欣赏到文字的语言美、情景刻画的意境美、表情达意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展现美、创造美;要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课堂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美的味道。学生经历初读感知课文,读中有"量";精读感悟课文,读中见"巧";诵读拓展课文,读中传"情",就能读出语文的味与美。  相似文献   

3.
李广成 《广西教育》2007,(12B):9-10
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的综合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深入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片段,或全篇地去对课文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和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用,挖掘出文章力透纸背的内在美。一句话,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勇于突破常态,敢于创新,善于去挖掘课文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力求做到:范读课文要有音韵美;讲解课文要有鉴赏美;板书设计要有艺术美;教态要有感官美.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课文中具有变化有致的空间美,语文的外延又具有丰厚的生活美,这些对孩子的审美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素华 《教师》2010,(11):74-74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课文中具有变化有致的空间美,语文的外延又具有丰厚的生活美.这些对孩子的审美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康艳玲 《考试周刊》2010,(57):41-41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美读文本,在关注学生的同时,也依据文本提供的信息或材料去美读文本,然后达到深层次正确解读文本的目的。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有新意的教法,才能让语文教学实现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训练手段,更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中的重点目标之一。语文教师要让朗读成为学生打开绿色生态语文课堂的金钥匙。我们的做法可以是:听课文录音,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语音之美;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活力之美;读的形式多样,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丰富之美;细读品味佳句,让学生享受绿色课堂的神韵之美。让我们执掌朗读这把语文学习的金钥匙去开启语文绿色课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韩静 《考试周刊》2012,(52):42-42
语文教学应该是给人以美感与享受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感受美、诵读课文体验美、体会形象理解美、品味语言鉴赏美等方式,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杨占平 《现代语文》2013,(11):117-118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全面深入地进行崇高美教育,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崇高的心灵,探讨课文具体内容中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小学语文《燕子》这篇课文时,从画面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三方面,让学生感受文本的美。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极富音韵特点,教师可以从错落有致的声律美、长短交替的节律美、散整结合的韵律美、张弛抑扬的旋律美方面发掘语音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文本语言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汉语音韵之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真正展现语文课堂的美,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觉到语文是一个美丽的花园。一、深情诵读,体验美在阅读和讲授课文时,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受到感染,该亢奋时,昂然动情;该悲壮时,慷慨淋漓;该委婉时,和风细雨,丝丝缕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变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拨动学生内心“美感的琴弦”,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美,不只是教师读,还得让学生读起来。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引导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深入意境,去主动关照诗文作品中的生活,去具体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在自己的情…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在与语文教学相关活动中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美再现出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学到知识的同时,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判断能力,初步懂得什么是生活,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属于语文深层的心理、情感被逐步重视,而本应培养的审美素质却很少被提及。针对青少年尤为感到爱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欲的特点,我在讲读课文中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认真渲染美,深入发掘美,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积极引进美,准确表达美,努力创造美。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介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而且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讲出课文的“美”味来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基础,语文美是语文教学的追求,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把学生引导到更高、更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承、能力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展现出的醇美的语言、优美的仪态与精美的板书,以美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提高能力,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认真品味语言文字的深刻意蕴,发现课文所蕴含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和人生之美,以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学,不是凭简单的直白的学生讨论和教师说教来实现的,而是借助于一篇篇融自然美、生活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的课文表现出来。语文教学离开了美,显得苍白无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抓住课文中美好的、有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和情感美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突破口,透过教材的课文选编特点,让音韵之美与母语之爱交织,让文化之美与生活之爱交织,让亲情之美与家园之爱交织,让人物之美与民族之爱交织。  相似文献   

20.
骆艳  晏燕 《今日教育》2014,(5):54-55
骆:晏老师您好!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笔清新,意境优美的课文。我一直在思考:这种课文如果沿袭传统的字词句的教学,学生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无限的想象,学生无法走进课文描写的优美意境中去,无法真正做到心灵与文字的对话。就如,《月光曲》一课,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如何让优美的意境流淌在孩子心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