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推动四川革命老区旅游减贫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已有研究尚未从政策层面和旅游减贫视角讨论四川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家、四川省级和地方政府层对四川革命老区旅游减贫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细致梳理,基于政策转型、政策强化、政策新增、政策退出“四维优化”思路,探讨实现四川革命老区旅游减贫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历史文献法、多维比较法对20年来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方面的文献分析,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与意义、实现路径、影响效应及影响因素及机制等方面的经验,为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总体来看,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国外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研究早于国内且成果丰硕,主要聚焦在乡村旅游内涵,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历程、政策机制、发展模式、效应影响等方面,并在旅游减贫、扶贫、脱贫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经典案例分析。比较研究显示,国内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研究在以下三方面有待深化和完善:(1)加大乡村旅游推动村寨发展的个案研究;(2)进一步厘清旅游产业关联与联动的机理;(3)加强对国外成功案例的剖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战略,是推进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充分衔接的关键。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产业兴旺的基本模式之一,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效益耦合、对象耦合、资源耦合的内在逻辑,两者的充分衔接有助于推进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结合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逻辑、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共同的终极价值、一致的经济诉求、归一的文化透视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价值基础。基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类型功能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接,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类型化办学与乡村产业生态发展对接,职业教育技能属性的人才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接的耦合逻辑,文章提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路径:落实涉农职业教育依据乡村振兴需求提质增优,涉农企业作为育人主体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与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扎根乡土。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20年广西桂林市的实际数据,构建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两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了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效应。结果显示:(1)桂林市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均有所涨幅,但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远高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2)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两系统的耦合度值均在0.8以上,处于极度耦合状态,两系统相互作用强。(3)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缓慢,2011―2017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失调衰退层次,直到2018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首次突破中值0.5,实现了从失调衰退到初级协调发展的转变,但距离优质协调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加快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注重乡旅人才培育,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加强乡村文化生态建设作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性工程,利在当代、泽惠后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中,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属于现代新型朝阳产业形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实现文化价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引,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和提升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选取条件变量,以贵州省22个乡村作为研究案例地,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对民族地区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其组态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影响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7个条件变量均不是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需要组态发挥作用。(2)不同因素组合形成影响民族地区旅游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7条路径,及综合驱动、资本推动、资源带动和需求拉动4种协同发展模式。(3)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本是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核心条件,对旅游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独具特色的原生态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发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与衔接性。对湖南省平江县石牛寨景区游客外部调研和村民内部访谈的结果表明,石牛寨景区发展乡村旅游资源条件优越,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度高、互动性强。通过协调各方利益需求,科学规划景区建设,扩大市场营销渠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完善景区服务功能与安全保障机制等路径,能更好地协调和促进景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凤阳音乐文化与乡村发展有着多元耦合关系。凤阳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仍然面临着发展模式陈旧、外部环境冲击以及产业转化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探索凤阳音乐文化发展模式、推进凤阳音乐文化产业转化以及挖掘时代内涵、创新传统音乐文化成为凤阳音乐文化未来传承与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