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渊明《桃花源记》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文中有一句"落英缤纷",其中"落英"人教版教材注释为"落花.一说,初开的花."有些名家的选本也与此持相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样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偶翻<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发现该词典的665页对"抑"注释时使用例句错误,其注释是这样的: 抑,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相似文献   

3.
潘峰 《现代语文》2006,(3):128-128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白"列了3个条目,15条释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它还存在下列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谌"字音自古有两读(chen、shen),而现行词典大多只标注chen音.本文从语音的历史发展,相通字的比较,以及方言因素考证"谌"两读音的存在,并说明词典取一音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康鹏 《现代语文》2006,(1):75-75
人教版高中教材第三册<琵琶行>第二段第五句为:"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课文注释:"思,悲,伤."乍看似乎合理,但查阅有关资料,却从未发现"思"有"悲,伤"之意.因此笔者认为课文中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刘娟 《现代语文》2004,(3):43-43
"拾级而上"指的是逐级登阶.大多数人习惯读作"拾(shi)级而上","拾(shi)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①把地上的东西拿起来;捡.②收拾.用其中的任何一个义项来解释"拾级而上"的"拾"都是不合适的,要想弄清"拾"的意义,我们先要明确一下"拾"的读音.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一)前人的认识 前人对"那么"的认识并不一致.<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那么"有三个词性:指示词,代词,连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只收录了"那么"的连词用法.金立鑫(1988)对"那么"的词类归属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认为"那么"仅仅是代词,不存在连词"那么"和副词"那么".  相似文献   

8.
“刍议”莫作“诌议”刍议 ,《辞海》的注释是 :“犹刍言 ,刍尧者之言。”意思是割草打柴之人的言论 ,常用作自己言论的谦词。《辞源》的注释是 :“草野之人的言论。犹刍言。对人陈述意见的谦辞。”《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谦辞 ,指自己的议论。”人们写文章时 ,常以《XwXw刍议》为题 ,用意在于表示自己发表的言论粗浅 ,是自谦之辞。但有的人不太注意 ,把“刍议”写成了“诌议”。例如 :《政府职能定位和财政体制改革诌议》( 2 0 0 3年第 2期《计划与市场探索》第一篇文章标题 )上例中的“诌议”显然为“刍议”之误。诌 ,《辞源》的注…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第3册(山东人民版)所选课文<陈情表>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课文对"区区"注释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相似文献   

10.
曹起 《现代语文》2006,(4):122-12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中所收录的以"零"开头的词语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讨论的"老、第、初"只限于"老二、老三…"中的"老","第一、第二…"中的"第","初一、初二……中的"初",以下不再注明.现代汉语言界对上述使用中的"老、初、第"的性质看法没有明确的定论,有的认为它们属于不成词的语素(有的叫"词缀");还有的认为它们属于词;也有的没有把它们明确划归到哪一类,在有的场合把它们看成不成词的语素,在另一场合又看成词.这种混乱的界定给词典的编撰和语言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12.
"学"即"效",也就是模仿,通过模仿求得知识技能."学得"即以获得某种经验为目的的活动."习"指鸟频频起飞,即反复学飞,也就是温习、练习,通过与某事物的经常接触而熟悉该事物.由此可见,"习得"时,个体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似的"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的解释为: 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像雪似的那么白;彷佛睡着了似的;乐得跟什么似的.也作"是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辞书?辞书是各种类型 的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 的统称。大致上可分三类:一、语 文词典,收集普通词语加以注释, 单语的如《国语词典》,双语的如 《英汉词典》;二、专科词典,收集 某种学科的名词术语加以注释,如 《哲学词典》《生物词典》。三、百科 全书,收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 种学科的名词术语加以注释,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就某种学科而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2007年3月版)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的"省"字注为"曾经".对此,笔者未敢苟同. 笔者查阅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等工具书对"省"字的注释,未发现有"曾经"的义项;  相似文献   

16.
于根元主编<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对"美眉"的释义为:"妹妹.网上对女性网民的常用称谓,一说称容貌较好的女性网民."  相似文献   

17.
魏薇 《现代语文》2006,(3):92-92
对于《庖丁解牛》中"割""折""发"3个字的注释问题,早年就有人提出过异议,以为有增字解经、生硬勉强之嫌.原文:"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高中语文读本2003年人教版第1册182页是这样注释的:[割]割肉.[折]断,指用刀砍断骨头.[新发于硎]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发,出.  相似文献   

18.
徐冲 《现代语文》2007,(1):57-58
一、引言 所谓颜色(colour)就是"白光分辨之后各种光线在眼中所产生的感觉"或者"具有某种特定波长的光线或混合光线所产生的效果".简单地说也就是,颜色是光对人眼的作用以及由此给人带来的感觉.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柏林和凯(Brent Berlin and Paul Kay)在对世界上近百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调查分析之后,提出了"语义特征普遍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
参阅几家对“用心一也”的注释,从“用”字的词性、意义并结合语境进行考察,认为“用”当为动词,为“使用”义,纠正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对“用”的注释。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拊(抚)循"一词,自上古至近代汉语的使用频率很高,经书和史书尤其如此,几千年来绵延不绝.但现行辞书和古代汉语教材对"拊(抚)循"一词的理解存在分歧,有的注释甚至有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